2014年自考公共关系学考点:流言
流言
(一)流言的定义及其类型分析
流言是提不出任何信得过的确切根据,而在人们中相互传播的一种特定的虚假信息。
流言与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都密切相关。流言与时局、流言与股市、流言与物价、流言与现行政策、流言与大众传媒、流言与企业形象等,都是公共关系工作中值得研究的课题。
流言的类型:
1、愿望流言
愿望流言反映人们某种要求、期望、未实现的梦想以及未满足的需求。
2、恐怖流言
恐怖流言反映出人们内心的恐怖情绪。这种流言常见于社会紧张时期(自然灾害、战争、政变等)以及人们对某些事物产生明显的恐怖和悲观绝望的时候。
3、攻击流言
攻击流言与恐怖流言相似,一般产生于社会紧张时期,通常起因于群体之间的矛盾,其作用在于制造分裂。
(二)流言传播的消极影响
流言一经发生,传播极迅猛,一传十,十传百,辗转相传,面目全非,越来越离奇、荒诞,成为一种精神上的传染,故流言对个人、对社会都会发生消极影响。
(三)流言内容变化的特点
流言内容的变化经过一般化、强调和同化三个阶段。
“一般化”是指将流言内容压缩到只剩下有价值的若干具体细节,使流言越传越变得简略,扼要,遗漏掉许多其他细节。也就是说,流失了许多信息,越到后来越使人感到内容一般化。
“强调”是指突出某些具体细节。
“同化”是指流言的接受者以自己的知识经验、需要及态度等主观因素来理解流言的内容,凡是他认为合乎逻辑的部分就接受下来,同时凭自己的想象对它进一步加工即“添油加醋”之后再广为传播。
(四)流言的制止
1、建立流言研究机构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建立了“流言诊所”。(转于自考365)
美国流言研究者纳普(Nape)根据他的经验总结出对付流言的六种方法:
(1)提高新闻媒介的可信度,让人们藉新闻媒介获取完全正确的情报。
(2)使人们对领袖人物具有信任感。
(3)为了消灭模糊的真空状态,要尽可能多而快地传达可信的情报。
(4)马上掌握可信的情报并作出权威的解释,以迅速而简便地否定流言。
(5)要防止人们的生活情境过于寂寞和单调,这些是更易导致流言、传闻出现和传播的心理条件。
(6)要慎重展开宣传活动,以便揭露流言的有害影响及制造、传播流言的人的不良动机。
2、及时制止各类流言的方法
(1)增加对情报来源的信任程度。
(2)使人们及时了解情报。
(3)在某些情况下需要或多或少地改变或省略事实,这对防止恐慌保持稳定是必不可少的。
更多更全复习资料请见自考365网校《公共关系学》课程辅导。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