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自考《中外文学作品导读》笔记:现当代文学
现当代文学部分
自1917年文学革命开始至1999年间的文学创作,理论界称之为“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概述
一、“五四”文学革命
1、1915年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的创刊为标志,兴起了新文化运动。1917年提出了“文学革命”。胡适在1917年1月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更早系统提出文学改良的主张。要以白话文代替文言,以白话文学为正宗。陈独秀1917年2月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革命论》,明确提出“三大主义”。 钱玄同从语言文字的进化角度阐述了白话文取代文言文的必然性;刘半农发表《我之文学改良观》;周作人发表的《人的文学》、《平民文学》、《新文学的要求》等一系列文章,反映了他的“人的文学”等主。文学革命在创作上也取得重大成就。鲁迅的《狂人日记》、《孔乙己》、《药》等文显示新文学的实绩。
2、“五四”前后,旧文学势力与新文学运动发生了三次交锋:①与林纾的斗争;②与“学衡派”的论辩;③与“甲寅派”的论争。
3、文学研究会1921年成立于北京,发起人有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叶绍钧、许地山、王统照、孙伏园等12人,后来发展到170多人。主要刊物有革新过的《小说月报》、《文学旬刊》、《诗》、《戏剧》等,并出版文学研究会丛书。文学研究会的宗旨是“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并鼓吹“为人生而艺术”。在创作上,该派的作家大多以反映社会和人生问题为主,尤其注重批判社会的黑暗和人生的灰色,并遵循写实主义的创作原则。07、09考过
4、创造社于1921年成立于日本,主要成员有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田汉、郑伯奇等人。创造社的文学活动以1925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的创造社主要倾向于欧洲浪漫主义文学思潮,主张“为艺术而艺术”、“表现自我”、“尊重个性”,刊物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等,后期创造社则出版了《创造月刊》、《文化批判》、《流沙》等杂志,提倡“表同情于无产阶级”的革命文学,思想偏于“左”倾。08考过
5、五四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五四文学革命发生于“五四”运动这场伟大的,促进中国近、现代历史转换的反帝爱国运动提供了思想上与舆论上的准备,除此而外,它还具有十分深刻而深远的历史意义。①全面否定了整个封建思想基础与文化体系;对中华民族从封建桎梏中挣脱出来,产生了极大作用。②确立了现代“人”的观念,以及个性解放、民主、科学等现代意识;③宣告了古典文学的终结与新文学的诞生,旧文学中常见的主人公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为农民、工人、新型知识分子所取代,白话文取代了文言文,文学观念、文体形式经历了全面的革新;④密切了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联系,它不仅自觉地借鉴、吸收外国文学与文化的优秀成果,而且以其自身的丰富探索汇入了世界文学的洪流。
二、20年代文学创作
1、初期白话诗。胡适的《尝试集》是新文化运动中的第一部白话新诗集。白话诗的共同特点是:①在“劳工神圣”的社会思潮影响下,许多诗歌写到了下层劳动者的生活;②在“五四”时代精神的感召下,不少诗歌传达了个性解放的要求;③大多数创作呈现着直白浅露的弊病,或偏离了诗歌的艺术规范,流露出一种散文化倾向。
2、小诗。冰心的《繁星》、《春水》
3、格律诗派,主要指新月社的诗歌创作,闻一多提出了“三美”理论(绘画美、建筑美、音乐美),赋予新诗创作以一定的美学规范。代表人物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陈梦家等。闻一多诗集有《红烛》、《死水》。徐志摩的诗集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等。
4、象征诗派。主要指20年代中后期以李金发为代表的诗歌创作,李金发受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影响,将象征手法引入中国诗歌创作之中,注重表现主体的内心感受,突出强调“暗示”在诗歌表现中的重要性,以异乎寻常的联想、隐喻、幻觉、梦境等将远距离的事物中的某些联系勾连到一起,进而造成朦胧、神秘、怪异的诗境,还有穆木天、冯乃超等人。
5、郭沫若和《女神》,《女神》的思想艺术成就(导读第219页简答第二题)
6、“五四”时期的小说创作中,先有“问题小说”,代表作家有冰心、叶绍钧、许地山、庐隐、王统照等人。他们的作品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人生的问题,有一定的时代气息和社会针对性,但由于通常“只问病源,不开药方”,或以抽象的“爱”和“美”来净化人生,很快式微。随后是乡土小说,1923年左右在鲁迅的影响下,许杰、王鲁彦、王任叔、许钦文、台静农、彭家煌、废名、蹇先艾等人开始创作乡土小说,乡土小说的作家大多来自乡村、寓居京沪等大都市的青年知识分子,目睹现代文明与宗法制农村的巨大差异,在鲁迅“改造国民性”思想的启迪下,用隐含着乡愁的笔触,展示了故乡农村或小市镇得特殊的生活风貌,其风格大多清新、刚健、质朴,涂抹着浓郁的地方色彩。
7、鲁迅,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鲁迅是他1918年5月在《新青年》上发表《狂人日记》时用的笔名。1911年曾以辛亥革命为背景创作文言小说《怀旧》,他的创作有新诗、散文、杂文、小说,《呐喊》、《彷徨》是中国现代小说的艺术高峰。(导读220页简答题第三题)
8、郁达夫,1921年出版的小说集《沉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小说集,大胆倾吐了青年的时代苦闷,表现了“五四”时期个性解放的要求,并开创了现代小说的新体式:自叙小说。
9、散文是“五四”新文学中更有成就的门类,主要是议论时政的杂感文,代表性作家是鲁迅。周作人的成就主要在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言志小品上面,1923年朱自清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被誉为“白话散文的典范”。
10、中国现代话剧中,郭沫若诗中国现代历史剧的开拓者,代表作有借历史人物表达“五四”时代精神、被合称为“三个叛逆的女性”的《卓文君》、《王昭君》、《聂荌》。
三、30年代的文学
1、从1928年开始,中国现代文学进程发生了转折,其标志是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兴起,主要社团是后期的创造社和太阳社。“左联”是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简称,“左联”成立于1930年的上海,有40多人出席,这次大会通过了理论纲领与行动纲领,宣称“文学的目的,在求阶级的解放”。鲁迅在会上发表了题为《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演说,号召左联在“目的都在工农大众”的共同目标下夸大联合战线。左联的成立,是中国共产党对革命文艺运动从思想领导发展为组织领导的重要标志。左联主要从事了下列文学活动: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自觉加强与世界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联系;推进文艺大众化运动;提倡革命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
2、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茅盾是他发表《幻灭》用的笔名。作品有《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春蚕》、《林家铺子》、《腐蚀》、《霜叶红于二月花》等。(接导读地221页简答题第一题)
3、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作品有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抗战三部曲:《火》、《憩园》、《第四病室》,中篇小说《寒夜》。《家》的思想性及艺术性(见导读221-222页简答题第二题)
4、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创作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四世同堂》、中篇《我这一辈子》、中短篇小说集《月牙集》、《火车集》等,老舍小说创作的总体特点:①以独特的平民视角与文化视角批判老中国儿女的国民性,探索传统文化的优点和缺点;②善于描写老北京的风土人情、习俗世相,开掘各个阶层的文化心理;③注重继承传统的小说艺术,擅长运用白描手法;④创立了一种独特的以北京文化为内核、以幽默俗白为特征的“京味语言”。《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之一,作品通过对人力车夫祥子悲惨命运的描写,揭示了中国社会在半殖民地化的过程中,下层市民由人蜕化为“兽”的历史悲剧,批判了当时社会的罪恶,作品揭示了造成祥子悲剧的原因。首先是客观原因,即黑暗的社会环境剥夺了普通劳动者的生存权利;其次,个人的原因,即其悲剧还原于祥子本身的小生产者个人奋斗的思想与性格的软弱性;第三,畸形的婚姻关系是造成其悲剧的又一重要原因。
5、曹禺,原名万家宝,1933年写出《雷雨》,另外有《日出》、《原野》、《蜕变》、《北京人》等。从《雷雨》到《日出》,曹禺创作思想的变化(见导读222页简答题第四题)
四、40年代的文学创作
1、40年代全国分为国统区和解放区,1937年上海沦陷后,一部分作家留在上海租界,在日寇势力的包围中,在地下党的领导下,坚持抗日文艺运动,取得了很大成就,史称“孤岛文学”。直到1941年珍珠港事件爆发,日寇侵入租界为止,历时四年。坚持“孤岛文学”创作的作家有巴金、柯灵、郑振铎、唐弢等人。
2、1938年,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称“文协”)在汉口成立,提出了“文章下乡”、“文章入伍”的口号。戏剧领域出现了历史剧的创作热潮,郭沫若《屈原》的问世,标志着爱国主义主题的深化。艾青的诗歌、路翎的小说《财主的儿女们》代表了这一阶段创作的更高成就。抗战后期及解放战争时期,处于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诅咒、嘲讽与对光明的渴望,讽刺成为文学的主调,代表作有小说《围城》(钱钟书)、《八十一梦》(张恨水)、《在其香居茶馆里》(沙汀)、《华威先生》(张天翼)等。1942年,毛泽东发表了著名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明确提出在通俗化、大众化、民族化的美学目标下文艺为政治服务、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
3、艾青,原名蒋海澄,他的处女作也是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诗歌的思想内容(导读)
4、钱钟书的创作不多,主要有长篇小说《围城》,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短篇小说集《人o兽o鬼》,《围城》的主题见自学辅导224页简答题第二题
5、路翎,原名徐嗣兴,长篇小说《财主的儿女们》分上、下两部(接自学辅导224页)
6、赵树理,建国前主要作品有《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李家庄的变迁》等,《小二黑结婚》是他的成名作,见自学辅导224页简答题第四题
中国当代文学概述
从1949年到1999年,理论界习惯上分为“建国初十七年”、“文革十年”、“新时期十年”、“世纪末十五年”四个时期
一、建国十七年的文学创作
1、十七年时期的文学,从美学角度考察显然存在着种种局限性,第一,它是一种颂歌文学,其中隐含了一种肤浅的乐观主义与片面的历史观念;第二,它是一种载道文学,并且由于十七年时期特殊的政治氛围,文学内容上的政治宣传色彩比较强烈;第三,它是一种初级的、一元化的现实主义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