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改变命运
24小时客服:4008135555/010-82335555
当前位置:首页> 企业管理概论 > 2013年自考“企业管理概论”复习资料(名词

2013年自考“企业管理概论”复习资料(名词解释部分)

2013年04月18日    来源: 网络   字体:   打印
新春

  1、企业:指适应市场需要以获取盈利,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并承担民事责任的商品生产和经营组织。

  2、跨国公司:是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在多个国家设立分支机构或子公司,从而在全球范围内捕捉市场机会,以更适宜的方式在更适宜的地区进行生产,销售或其他经营活动,实现全球性的经营战略目标。当今全球经济活动中,跨国公司是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国际技术转让的主要角色,是西方发达国家更有影响、更活跃的经济力量。

  3、第三方物流:是专门从事物流的中介组织,按合约的要求,在指定时间内,为制造商提供部分或全部物流服务经营管理活动。承担这种物流服务管理活动的企业就是第三方物流商。

  4、第四方物流:由集成商负责统一组织,选择满足客户需求的合作团队,利用整个团队来控制和管理客户的点到点式的供应链运作。集成商不仅控制和管理特定的物流服务,而且对整体物流过程提出策划方案,通过电子商务将这一过程集成。

  5、企业组织形式:企业财产及其社会化大生产和组织形态,它表明一个企业的财产构成、内部分工协作与外部社会经济联系的方式。

  6、战略联盟:两个或两个以上企业为了某种具有战略性的目标,通过一定方式组成的优势互补,风险共担,要素双向或多向流动的松散型网络组织。

  7、虚拟企业:为了实现某种市场机会,依靠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将拥有实现该机会所需资源的若干企业集结而成的一种网络化的动态合作经济实体。

  8、现代企业制度:指以企业法人财产制度为核心内容,以公司制为主要形式,以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特征的企业制度。

  9、企业集团:是一个以少数几个或一个大企业为核心,以一批具有共同利益,受这个核心不同程度控制和影响的企业为外围,通过各种不同的联系方式结成的比较稳定和紧密的企业联合体。

  10、企业经营方式:处理企业资本所有者与企业经营者之间经济关系的方式,也可称为企业资产经营形式。

  11、管理:有意识地协调人们的共同活动,达到一定目标的系统的工作过程。

  12、计划职能:是确定企业目标和实现目标的途径、方法、资源配置等的管理工作。计划职能是首要职能。

  13、组织职能:为了实现企业的目标与计划,确定企业成员的分工与协作关系,建立科学合理的组织机构,使企业内部各单位,各部门,各岗位的责、权、利相一致,彼此协调,以保证企业目标能够顺利实现的一系列管理工作。

  14、用人职能:也称人事职能,指人员的选拔,使用,考核,奖惩和培养等一系列管理活动。

  15、指挥职能:指企业各级领导人为了贯彻实施企业计划,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通过下达指示,命令和任务,使员工在统一的目标下,各负其责,相互配合,完成各项任务。

  16、控制职能:按既定计划和其他标准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发现偏差,采取纠正措施,使工作按原定计划进行,或改变和调整计划,以达到预期目的的管理活动。

  17、法人治理结构:根据企业经营管理的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彼此既分立,制约又相互联结,协调的原则,在企业高层组织设置权力机构、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形成各自独立,权责分明,相互制衡,相互协调关系的一种企业领导制度。

  18、管理幅度:是指一名主管人员直接指挥的下级人员的人数。

  19、有效管理幅度:是指主管人员直接指挥下级人员的恰当数量。

  20、学习型组织:是以共同愿景为基础,以团队学习为根本特征,对顾客负责的组织系统。

  21、扁平化:是指减少管理的层次,扩大管理的幅度,加强横向联系,使企业组织机构由传统的金字塔形向扁平形发展。

  22、企业文化:企业员工在从事商品生产和经营中所共同持有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是外显于厂风厂貌,内隐于人们心灵中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一种意识形式。企业文化的核心是观念文化,本质上是一种意识形态。

  23、企业精神:是企业全体成员所共同信守的基本信念和思想境界。

  24、经营管理风格:是企业为实现目标在整个经营管理活动中坚持的基本信念,是企业领导者对企业经营方针,管理风格的哲学思考和抽象概括。

  25、企业风气:企业职工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和共同的工作生活中,形成的一种精神状态和精神风貌。

  26、企业道德:调整企业内部人与人之间,各部门之间,个人与企业之间,及企业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准则和规范。

  27、人力资源:是指能够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有智力劳动能力和体力劳动能力的人的总和。

  28、人力资源管理:根据企业发展战略的要求,有计划地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通过对企业中员工的招聘、培训、使用、考核、激励、调整等一系列过程,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发挥员工的潜能,为企业创造价值,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29、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通过科学地预测、分析人力资源的供给和需求情况,制定必要的政策和措施,以确保自身在需要的时间和需要的岗位上获得各种需要的人力资源,并使组织和个体得到长期利益的过程。

  30、职务扩大化:增加单个职务中的任务数量,以克服由于分工过细而导致的工作枯燥的问题。

  31、职务轮换:让员工在长期内接触多种专项任务。

  32、彼得原理:在企业中经常存在着这种现象:当某位管理者在某岗位上取得突出成就之后,就被提升到更高的职位上,但是他并不具备从事这一职务的才能。

  33、经营战略:是指企业面对激烈变化的环境,严峻挑战的竞争,根据内外环境当前和未来有可能出现的各种条件,为确定企业发展目标和实现目标的途径,措施,手段,谋求企业生存和不断发展所做出的总体性、长远性的计划和方略。

  34、战略思想:是指导经营战略制定和实施的基本思想。战略思想起着统帅作用、灵魂作用和导向作用。

  35、战略目标:是指企业以战略思想指导,根据对主客观条件的分析,在战略期内努力发展的总目的和应达到的总水平。

  36、战略重点:是指那些对于实现战略目标具有关键作用而又有发展优势或自身需要加强的方面。

  37、战略方针:是指企业为贯彻战略思想和实现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所确定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指导规范和行动方略。

  38、战略阶段:是指根据战略目标的要求,在规定的战略期内所划分的若干阶段,以便分期去实现总的战略目标的要求。

  39、战略对策:是指为实现战略目标而采取的重要措施和重要手段,具有阶段性,针对性,灵活性,具体性,多重性等特点。

  40、波士顿矩阵分析法:以需求增长率和相对市场占有率为衡量标准形成矩阵图形,对企业的经营领域进行分析和评价的一种综合方法。

  41、麦肯锡矩阵分析法:是以战略经营领域的吸引力和企业的竞争地位两个综合性指标进行组合,形成矩阵,进行分析的综合性方法。

  42、企业使命:指企业的性质,经营目的,经营任务和和在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中所承担的责任等方面做出的规定。

  43、企业总体战略:是企业在对内外环境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对市场需求、竞争状况、企业实力、国家政策、资源状况和社会要求等主要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后,所确定的指导全局性长远性发展的谋划与方略。

  44、资本经营战略:是指企业为其生存和发展而对资本的筹措,投资,生产,交换和重组等所进行的谋划与方略。

  45、企业经营单位战略:是指大企业或集团性公司中的第二层次的经营单位,为贯彻总公司或集团公司总体经营战略,适应环境变化的要求,对所选择的经营事业的发展做出长远性的谋划与方略。

  46、竞争战略:是指企业为获得竞争优势,在市场上处于有利的竞争地位,争取比竞争对手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和更好的经营效益,做出的长远性的谋划与方略。

  47、成本领先战略:是企业二级经营单位建立起有效规模的生产高州,全力以赴降低生产成本,控制管理费用,更大限度地减少研究开发、服务、推销、广告等方面的不合理费用,做出的长远性的谋划与方略。

  48、差异化战略:指企业二级经营单位采用独特技术或采用专利技术,提供与众不同的产品,或提供特色化,个性化优质服务,或采用与对手不同的营销手段,满足顾客需要,形成竞争优势的谋划与方略。

  49、集中化战略:指企业二级经营单位把经营重点放在一个特定的细分市场上,满足其特殊需要所做的谋划与方略。

  50、进攻型战略方案:这是指企业二级经营单位凭借自己拥有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的优势,或拥有的整体优势参与市场竞争,同对手较量,以争夺市场,赢得顾客所做出的谋划与方略。

  51、赶超型战略方案:是指企业二级经营单位实力虽不如竞争对手,但经营得法使自身经营形势处于上升势头,因而努力追赶强手所做的谋划与方略。

  52、防御型战略方案:是指企业的二级经营单位实力很弱,在强手进攻下无还手之力,准备退出某些市场以固守更后一个或几个市场所做的谋划与方略。

  53、转移型战略方案:是指企业二级经营单位由于实力不断衰退,在从事的经营领域中,连更后一个细分市场都无法固守,准备退出这一经营领域,转移到一个新的经营领域所做的谋划与方略。

  54、企业职能战略也叫分战略:是指按不同专业职能对总体经营战略和二级经营单位战略进行落实和具体化的战略。

  55、价值:对象所具有的功能与获得该功能的全部费用之比。简述之,价值是功能与费用之比。V=F/C.(V表示价值,F表示功能,C费用或成本),价值随功能的增加而增加,价值随成本的减少而增加。

  56、价值工程:是通过各相关领域的协作,对所研究对象的功能与费用进行系统分析,不断创新,旨在提高所研究对象价值的思想方法和管理技术。

  57、价值工程的对象:凡为获取功能而发生费用的事物,均可作为价值工程的对象,如产品,工艺,工程,服务或它们的组成部分等。

  58、功能:对象能够满足某种需求的一种属性。

  59、生产管理:是对企业每天都在进行的生产过程所开发的各项管理工作的总称,其主要内容包括生产组织、生产计划和生产控制等管理工作。

  60、生产过程:广义而言是从准备生产该种产品开始,直到把它生产出来的全部过程。狭义而言是从原材料投入生产开始,直到产品生产出来为止的全部过程。

  61、工艺专业化也称工艺原则:指按照生产工艺的特点设置生产单位。也就是将同类型的生产设备和同工种的工人集中在一起,对企业生产的各种产品进行相同工艺方法的加工,每个生产单位只能完成企业产品生产过程中的部分工艺阶段或部分工艺加工工序,不能独立地完成产品的全部加工任务和出产产品。

  62、对象专业化也称对象原则:指以产品为对象设置生产单位,也就是将制造某种产品所需的各种不同类型的生产设备和不同工种的工人集中在一起,对其所负责的产品进行不同工艺方法的加工,工艺过程封闭在一个生产单位内完成,不用跨越其他生产单位。

  63、流水线生产:也叫流水生产,流水作业,指劳动对象按一定的工艺路线和统一的生产速度,连续不断地通过各个工作地,按顺序进行加工并生产出产品的一种生产组织形式。

  64、企业定员:为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按一定素质要求,对配备各类人员所规定的限额,也称人员定额或用人标准。是根据企业既定的产品方向和生产规模,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的技术组织条件下,规定企业配备的一定素质要求的各类人员的数量标准。

  65、劳动定额:是指在一定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生产单位合格产品或完成一定工作任务的劳动消耗量所规定的标准。

  66、生产作业计划:是生产计划的具体执行计划,是把企业的生产任务,具体分配到各车间及车间内部各个工段,班组以至每个工作地和个人,规定他们在每月、每旬、每周、每日以至每个轮班和小时内的具体生产任务,从而保证按品种、质量、数量、期限和成本完成企业的生产任务。

  67、供应链:是指由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直到更终用户所联贯起来的网链结构,这一网链结构围绕核心企业,以能力互补与资源整合为基础,把上下游企业组织起来,结成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全面控制,优化从原材料采购开始,到制成中间产品及更终产品、更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整体功能和竞争优势,实现高质量,低成本,快速响应市场需求与变化,为用户提供产品与服务。

  68、供应链管理:对供应链的结构与运行进行系统设计,展开运营管理和监督控制,从而提高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以比单个企业更经济、更适时、更准确、更持久的模式满足用户需求,实现供应链企业与用户的利益更大化。

  69、设备综合管理:是以提高设备综合效益和实现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更经济为目标,采用技术、经济、管理等多方面措施和手段,对设备全过程进行管理的一种新型管理模式。

  70、物料需求计划(MRP):是一种以计算机为手段的生产计划与控制管理系统,同时也是一种计划主导型的生产运作管理方式。根据总生产进度计划确定的更终产品的交货期,编制所有构成更终产品的装配件、部件、零件的生产进度计划,对内确定各生产部分进行加工生产的数量和时间,对外安排各种零部件的采购数量和时间。

  71、适时生产方式的基本原理:适时生产方式简称JIT,是以只在需要时,按照所需的数量,为顾客生产提供所需要的完美质量的产品为基本原则,依靠计算机管理手段同,而建立起来的包括从企业经营理念,管理原则到生产组织,计划与控制及作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在内的一整套较完整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体系。

  72、企业资源计划(ERP):是以供应链管理理论为基础,综合运用各种现代管理思想,借助现代网络化信息技术构建运行平台,对以核心企业为龙头的供应链的全部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的计算机管理系统,是涵盖整个企业及其供应链的新型管理体系和管理方式。

  73、质量:指产品、过程或服务满足规定或潜在需求的特征和特征的总和。质量不仅包括产品质量,还包括过程质量,服务质量。过程质量和服务质量可统称为工作质量。

  74、产品质量:指产品的适用性,即产品的使用价值,产品适合一定用途,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所具备的特性。

  75、全面质量管理:是指企业为了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组织全体职工及有关部门参加,综合运用一整套质量管理体系,管理技术,科学方法,控制影响质量全过程各因素,结合改善生产技术,经济地研制和生产用户满意的产品的系统管理活动。

  76、质量标准:通过某些技术参数或工作效率等工作成果来间接反映产品和工作的质量特性,把这些反映产品和工作质量特性的技术参数、工作效率等工作成果明确规定下来,形成文件,成为衡量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的技术依据,考核依据。

  77、企业市场营销:是企业为满足市场需要,实现自身经营目标而开展的商务活动过程。

  78、客户关系管理工作(CRM):指企业对客户有关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和分类,通过分析研究,区分出重点客户和一般客户,并根据他们的不同需求,调整企业业务流程,集中企业优势资源,为他们提供优质、多样化和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以保证客户较高满意度和忠诚度所进行的协同销售,协同市场,协同服务等一系列工作的总称。

  79、市场营销观念:指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和各专业职能部门,特别是市场营销人员在开展商务活动中的指导思想,它是指导人们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处理各种经济关系和经济矛盾所持有的认识和态度的总和,表现为营销观念或叫商业观。

  80、市场细分:是指根据众多用户或众多消费者不同需求的特点,把企业某一产品的总体市场,划分为若干用户群或消费者群。

  81、直复营销:指企业为了在任何地方产生可度量的反应和达成交易,使用一种或多种广告媒体的扩大市场做出的谋划和方略。

  82、关系营销:指企业把顾客看做是有多重利益关系,多层需要,存在潜在价值的对象,不断发现和满足顾客新的需求,帮助顾客实现和扩大价值,与顾客建立一种长期的良好的关系基础,培育长远市场所做出的谋划和方略。

  83、绿色营销: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确立的环境保护意识,从产品的设计、生产、营销、废弃物的处理方式,直到产品消费过程中,有利于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所制定的长远性的谋划与方略。

  84、整合营销:使企业在努力兼顾企业、顾客和社会三方共同利益这一目标的驱动下,为更好的协调企业内、外系统的关系和活动,在总结成功经验,综合现代市场成功经营理念的基础上,以动态的观念,针对整个行业经营进入综合价值阶段,更加重视顾客的特点,努力把各种营销技巧,营销手段相互结合,优势互补,细心发现潜在市场,创造新的市场所做出的长远性的谋划和方略。

  85、市场营销组合:指企业根据目标市场的需求特点,综合运用各种可能的营销因素和营销手段,组合成为一个有特色的、系统化的整体营销战略和策略,以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一种决策思想和方法。

  86、品牌:即商品的牌子,名字,是卖者的产品的某一名词、符号、设计或它们的组合。其基本功能在于把不同企业间同类产品区别开来。

  87、名牌:是指经市场检验,众多顾客所公认的,具有高市场覆盖面,高市场占有率,高知名度,高美誉度,高适用性,高效益的产品品牌或服务品牌。

  88、品牌战略:是指由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转变所做出的长远性的谋划与方略。

  89、名牌战略:是指企业以创建和运用商标和商号,使产品或服务在相关市场上获得相关顾客所公认的,达到高市场覆盖面、高市场占有率、高美誉度、高经济效益,实现企业持续发展而做出的长远性的谋划与方略。

  90、名牌商标战略:是企业为实现其经营目标,使产品或服务的商标成为著名商标或驰名商标,做出的长远性的谋划与方略。

  91、成本:是指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所付出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耗费。

  92、费用:是指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发生的各种劳动耗费的货币表现,也叫生产经营费用。

  93、定额:是企业在一定的生产技术条件下,为合理利用人力、物力、财力等经营资源,所规定的消耗标准与占用标准。

  94、知识管理:是以增强组织竞争能力为目标的生产、加工、传播和利用知识的过程。知识的共享性、收益递增性和永恒变化性是实施知识管理的基础。

  95、流程管理:是系统地识别、理解和管理企业的业务流程,追求组织整体绩效改善的管理活动。

自考交流群

扫码领取试题答案及解析

新人有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