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改变命运
24小时客服:4008135555/010-82335555
当前位置:首页> 企业管理概论 > 2013年自考“企业管理概论”复习资料(16)

2013年自考“企业管理概论”复习资料(16)

2013年04月15日    来源: 网络   字体:   打印
新春

  第十六章:企业管理基础工作

  第一节:企业管理基础工作的特点、作用与要求

  企业管理基础工作包括:标准化工作,定额工作,计量工作,信息传递,数据处理,资料储存等信息工作,建立以责任制为基础的规章制度和员工技术业务培训工作等内容。

  一、企业管理基础工作的特点与作用

  1、企业管理基础工作的特点(多选题)

  科学性、群众性、先进性。

  2、管理基础工作的作用(简答题)

  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基础工作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的依据;

  (2)基础工作是建立正常的生产秩序,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

  (3)基础工作是推进经济责任制,贯彻按劳分配原则的依据;

  (4)基础工作是搞好经济活动分析,促进经济效益提高的重要保证;

  (5)基础工作是企业全面实施信息化的基本前提条件。

  二、企业管理基础工作的要求(简答题)

  1、必须提高对基础工作的认识,并不断克服小生产习惯势力的影响。

  2、必须围绕提高经济效益这个中心,根据提高生产经营活动的水平,推进各项专业管理的要求,不断地加强管理的基础工作。

  3、必须加强员工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技术业务培训。

  4、必须与信息化建设工作密切结合起来。

  5、必须有长远、系统的打算,扎扎实实地抓好基础工作,讲求实效,不要搞形式主义。

  第二节:企业管理基础工作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一、标准化工作

  标准化就是指制定标准和实施标准的过程。标准化工作包括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的制定、执行和管理。

  根据标准适用领域和有效范围的不同,标准一般划分为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企业标准三级。

  我国的标准分为国家标准、部分标准(专业标准)和企业标准三级。某些企业还制定有企业内控标准。

  1、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简答题)

  (1)标准化是合理组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科学依据;

  (2)标准化是组织专业化生产的可靠技术基础;

  (3)标准化能从技术上保障产品高质量、低消耗、高速度、低成本,从而使产品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4)标准化是改造陈旧设备、合理发展品种、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有效手段;

  (5)标准化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同国际标准接轨,从而适应经济全球化、实施“走出去”的国际化经营战略的重要途径。

  2、工作标准化

  (1)工作过程标准化;

  (2)工作成果(产出)标准化;

  (3)工作技能标准化。

  3、企业标准化的新趋势(简答题)

  (1)标准化领域不断增加已经成为企业赢得竞争优势;

  (2)标准不断升级;

  (3)国际竞争的标准障碍;

  (4)抢占制定标准的制高点;

  (5)用动态标准引导企业(从静态的标准到动态的标准)。

  二、定额工作

  定额是企业在一定的生产技术条件下,为合理利用人力、物力、财力等经营资源,所规定的消耗标准与占用标准。

  定额的种类,主要有劳动定额、物资消耗定额,流动资金定额等。

  加强定额工作的要求是(简答题)

  1、应建立和建全完善的、先进的定额体系,并认真地贯彻实施,包括按定额来编制计划、安排生产、采购和储备物资、领发材料与工具、控制费用开支、考核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率。

  2、企业制定的各种定额,必须有充分的技术和经济依据,既要先进,又要合理,符合大多数工人经过一定努力既可以达到的水平。

  3、企业制定定额时,应采用科学方法。

  4、当企业的生产技术条件发生了变化,生产组织和劳动组织得到改进,职工的业务技术水平和熟练程度有了提高,原由定额就需要及时修订。

  三、计量工作

  1、计量工作的重要性

  计量是指用一种标准的单位量,去测定另一同类的量值。计量工作包括测试、检验、对各种合理化性能的测定与分析工作。

  2、计量工作的要求(简答题)

  (1)计量器具一定要准确可靠;

  (2)执行计量器具的严格检定;

  (3)计量器具的及时修理或报废;

  (4)对工具库(室)储藏的计量测试技术,逐步实现检测手段、计量技术的现代化;

  (5)改革落后的计量工具和计量测试技术,逐步实现检测手段;

  (6)计量工作必须认真;

  (7)原材料等物资的购进、领用、发放、运输、生产过程中的转移、产品入库、销售,都要严格地按照计量验收的有关规定和制度办理,堵塞各种漏洞;

  (8)应设置计量管理人员或机构,负责组织全厂基准传递、计量器具验定与维修以及开展各项计量工作。

  四、信息工作

  信息工作概念:包括原始记录、统计分析、技术经济情报、科技档案工作以及数据资料收集、处理、传递、储存等管理工作,统称为信息工作。

  1、信息工作的主要内容:

  (1)原始记录和统计工作;

  (2)科技情报工作;

  (3)数据管理和资料储存工作。

  2、信息工作意义:

  (1)信息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决策的工具;

  (2)信息化水平决定企业竞争力高低。

  3、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1)转变观念,增强全体员工信息意识,积极开展信息情报工作;

  (2)重视信息技术人才培养;

  (3)建立强有力的高科技、高效率、高保密的企业信息系统;

  (4)实现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国际化;

  (5)加强自律,强化保密意识。

  五、建立以责任制为基础的规章制度(简答题、单选题。多选题)

  企业规章制度是用文字形式对各项管理工作和生产作业的要求所作出的规定,是全体职工行动的规范和准则。企业规章制度划分为三类:

  1、基本制度:更重要的是企业领导制度如厂长经理负责制、职工民主管理制度等。

  2、工作制度,有关质量、生产、销售等专业管理方面制度。

  3、责任制度,它是根据社会化大生产对劳动分工和协作的要求制定的,规定了企业每个成员在自己的岗位上所应承但的任务、责任以及相当的权利。

  这些规章制度当中,岗位责任制是基础。

  第三节:企业管理基础工作新兴领域探讨

  一、知识管理

  1、知识

  (1)知识、数据和信息的区别和联系(见P409—410,表16――1);

  (2)知识的分类:

  ①知事;②知因;③知窍;④知人。

  显性知识:知事、知因。

  隐性知识:知窍、知人。

  (3)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关系:

  ①隐性知识比显性知识更完善,更能创造价值;挖掘、利用隐性知识,将成为个人和组织成功关键。

  ②显性知识只有转变为隐性知识,才能有存在价值。

  2、知识管理的概念与职能

  (1)知识管理的概念:以增强组织竞争力为目标的生产、加工、传播和利用知识资源的过程。

  (2)知识管理的目的:知识管理的共享性、受益的递增性和永恒变化性是知识管理的基础。其目的是实现知识共享和提高企业竞争力。

  (3)知识管理的职能:外化、内化、中介、认识、评测。

  3、知识管理的原则与组织

  (1)知识管理的原则;①积累原则;②共享原则;③交流原则。

  (2)三项原则的关系:知识积累是知识管理的基础;知识共享是使组织的每个成员都能接触到公司的知识和信息;知识交流是使知识体现价值的关键。它在知识管理的三个原则中处于更高层次。(单选题)

  二、流程管理

  1、流程的概念:流程是一系列业务活动,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可以利用一种或多种要素投入,创造出对顾客有价值的产出。

  2、流程管理的内涵:流程管理就是系统地识别、理解和管理企业的业务流程,追求组织整体绩效改善的管理活动。具体含义是:

  (1)以满足更终顾客为目标;

  (2)从流程的角度理解企业组织;

  (3)以完整的业务流程为管理对象;

  (4)追求整体绩效改善。

  3、流程管理内容:

  (1)流程改进;

  (2)流程规范化:①综合性;②全面性;③直观性;④实践性。

自考交流群

扫码领取试题答案及解析

新人有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