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课程计划或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对需要或准备状态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是 2023-08-14
- 在本质上支配课程实施的创生取向的是 2023-08-14
- 以下不属于班级授课组织基本特征的是 2023-08-14
- 最先为班级授课组织提供理论依据的教育家是 2023-08-14
- 下列关于隐性课程说法错误的是 2023-08-13
- 学校教育中,学生学习到的非预期或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这样的学习经验可以被认为是 2023-08-13
- 将特定学科内容在不同学习阶段重复呈现,同时利用学生日益增长的心理的成熟性,使学科内容不断拓展与加深。这种课程是 2023-08-13
- 为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而开发的课程是 2023-08-13
- 提出“以学习者当下的活生生的直接经验为课程开发的核心”的课程理论是 2023-08-13
- 西方古代的七艺(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从课程类型来看,属于 2023-08-13
- “将所选出的课程要素根据学科的逻辑体系和学习者的身心发展阶段由浅至深、由简至繁地组织起来”,反映了课程组织的 2023-08-13
- 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包括两种基本形态,即“教学对话”和 2023-08-13
- 亚里士多德认为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幸福”,从课程与教学目标表述来看属于 2023-08-13
- 在教育目标体系中,代表着最宏观的教育价值,体现在宪法、教育基本法、教育方针之中的是 2023-08-13
- 罗杰斯创立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的心理学基础是 2023-08-13
- 下列属于程序教学的设计原则的是 2023-08-13
- 奥苏伯尔的教学设计模式属于 2023-08-13
- 泰勒原理中提出要对教育目标进行两次甄选,即心理学的甄选和 2023-08-13
- 泰勒认为课程开发的出发点是 2023-08-13
- 杜威认为,只有在经验的基础上才能真正使儿童与学科统一起来。基于此,他提出的课程理论是 2023-08-13
- 赫尔巴特曾指出:“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在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他所表达的理念是 2023-08-13
- 提出“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的教育著作是 2023-08-13
- 提出“教育即生长”的教育家是 2023-08-13
- 泰勒原理的实践基础是 2023-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