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自考“商业伦理导论”分题复习(16)
21、汇票:出票人向付款人签发的,要求即期或在一定期限内向持票人或指定人支付一定金额的无条件付款凭证。
22、商业信用关系:法人或自然人在商品交易中的延期付款或延期交货所形成的借贷关系,是以契约维系的买卖双方的债权、债务关系。
23、对外贸易政策:各国在一定时期对进出口贸易所实行的政策,可分为自由、保护、管理贸易政策。
24、贸易条约和协定: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权国家为确定彼此间的经济关系,特别是贸易关系所缔结的协议。分为双边和多边贸易条约和协定。
25、跨国公司:一般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控制有工厂、矿山、销售机构和其他财产的企业。
26、价值观念的多远性:跨国公司的员工来自不同的国家民族地域,由于所处的背景文化不同,员工所固有的价值观念是不同的,一方面,东西房文化的差异;另一方面,员工的个人经历或者经验不足,形成了各自对事物的看法和观点,世界观不同。
27、文化认同的过程性:跨国公司需要花费很长时间,经历一个文化解冻,文化塑造以及文化再解冻过程,才能更终形成多元文化的磨合和共建,形成并更终建立起全新的企业文化。
28、双重标准:在西方发达国家将产品质量分为对国内标准、对欧美国家标准和对第三世界国家标准。
29、本土化:跨国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利用东道国的物质、人力等资源,在当地进行生产销售活动;同时尊重东道国的社化文化习俗,遵守东道国的政策法规,承担东道国的社会责任,并为东道国的发展作出贡献。
30 整合同化理论:跨国公司主动整合企业的内外部资源。实现对多元文化环境与多元文化员工的同化,建立具有独立性、主动性、发展性、层次性特征的管理组织与结构、管理过程、人力资源系统和企业文化氛围,促进跨国企业取得经济和社会效益。
31、企业伦理导向: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必须选择好坏、善恶、正邪的价值取向,必须对企业的各项决策有一个伦理思考和道德评价。
32、企业使命:企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所担当的角色和责任,以及企业生存的目的,企业区别于其他企业而存在的理由。他是企业开展活动的方向、原则和哲学,他是高度概括和抽象的。
33、经济人:不抱任何其他动机,只追求个人经济利益,并只按经济原则进行活动的行为主体。
34、社会人:是对利己与利他之间的辨证关系的准确概括。
35、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不能只顾自己的利益,必须考虑社会利益,承担社会义务。
36、商品:商品就是用于交换并可以满足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
37、交换:交换就是人们在社会分工的条件下互相提供劳动产品以满足各自所需的经济行为。
38、商品交换:商品交换就是商品所有者按照等价交换的规律,相互自愿让渡产品使用价值所有权的经济行为。
39、商品经济:商品经济是指生产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
40、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在商品经济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分属于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是指通过市场机制配置社会资源和引导社会经济运行的经济形式。
41、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所有物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并排斥他人干涉的权利,它是一种财产权。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全 |
资料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