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改变命运
24小时客服:4008135555/010-82335555
当前位置:首页> 教材大纲 > 福建自考社会传播学课程考试大纲二

福建自考社会传播学课程考试大纲二

2012年05月23日    来源: 福建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   字体:   打印
成绩查询

  (四)广播的状况

  (五)广播信息传播功能

  1、听觉信息传播的优势

  2、接收设备体积轻巧

  3、信息内容雅俗共赏

  4、广播节目形式多样

  5、播音时间和语种

  6、贴近听众,服务听众

  7、覆盖大众传播和组织传播

  8、广播广告

  (六)广播的特点

  1、广泛性和普及性

  2、传播迅速及时

  3、生动逼真

  4、利用听觉进行信息传播

  5、广播信息瞬息即逝

  6、听众主动选择性差

  7、广播信息保留性差

  8、听众容易理解错误

  9、广播节目预告

  10、单向信息传播

  第三节 新型电子媒介—电视和电脑互联网

  (一)电视成为社会信息传播媒介的主流

  (二)电视传播的相关技术

  1、电视传播的信号

  2、电视信号接收设备

  3、电视信息传播途径

  (三)电视传播的特色

  1、电视传播的特殊性

  2、电视传播时间上的同时性,空间上的同位性

  3、非集合的群体化社会传播

  4、有利于商业信息传播

  5、电视制作不如电影

  6、现场直播的特色

  7、新型的社会和大众调查

  8、视觉和听觉合一的动态信息传播

  9、单向传播,反馈困难

  10、电视受传者的被动

  (四)电脑互联网

  (五)总结社会信息传播媒介

  三、考核知识点

  1、前期电子媒介—电报、电话

  2、中期电子传播媒介—电影和广播

  3、新型电子媒介—电视和电脑互联网

  四、考核要求

  (一)前期电子媒介—电报、电话

  1、识记:(1)电报传播信息的特色;(2)电话传播信息的特点。

  2、领会:(1)电报的产生及发展的有关历史;(2)电话信息传播原理。

  3、应用:电话传播信息的优缺点。

  (二)中期电子传播媒介—电影和广播

  1、识记:(1)电影的信息传播功能;(2)电影传播的特点;(3)广播的特点。

  2、领会:(1)电影的发展历史;(2)广播的种类和演变。

  (三)新型电子媒介—电视和电脑互联网

  1、识记:电视传播的特色。

  2、领会:电视的发展历史及相关技术。

  3、应用:电脑互联网传播的优缺点。

  第七章  社会传播与互联网

  一、 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本章要了解互联网的发展历史和相关的技术要求,掌握本章中的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型的传播工具的特点和优点,理解互联网与其他传统媒介的关系,熟悉互联网带来的一系列变革。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全新的社会传播——互联网

  (一)从电脑到互联网

  (二)电脑进入社会传播领域

  1、与社会传播媒介的主力电视相抗衡

  2、电脑技术发展提供互联网诞生的条件

  电脑成为社会传播媒介的关键在于电脑互联网的技术,也就是依托于电脑的互联网传播信息技术。

  (1)电脑联机

  (2)电子图文传真

  (3)电子信箱

  (4)多媒体电脑

  (5)电脑进入通信领域

  第二节 互联网传播

  (一)互联网的概念

  互联网英语称为Internet,以往人们称呼上各行其是,有的是翻译为“国际互联网”,有的是翻译为“因特网”,有的翻译为“网际网”。本书作者认为,还是称为“互联网”比较符合实际情况。

  (二)互联网传播的优势功能

  1、资料共享

  2、跨越时空

  3、双向互动交流

  4、开创数字化时代

  5、真正成为社会的传播

  6、从静态传播到动态传播

  (三)互联网传播的特征

  1、互联网传播的隐蔽性

  2、互联网传播的不可知性

  3、双向互动交流

  4、社会交往程序的变更

  5、网络语言的流行

  6、虚拟社会的存在

  7、传播的神秘感和相互探索的愿望

  8、电脑病毒的传播

  9、对社会公众的负面影响

  (四)互联网传播的形式和内容

  1、访问互联网站

  2、进入互联网聊天室

  3、互相发送电子邮件

  4、远程网上教育

  5、电子银行

  6、网上购物

  7、网上办公

  8、网上互动游戏

  9、网上点播

  10、网上证券

  11、上OICQ寻呼

  12、程医疗

  13、网上会议

  第三节 电子商务

  (一)从商务电子化到电子商务

  商务活动是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从商务电子化到电子商务是一个质的飞跃,电子商务改变了旧有的商务经济活动的格局,动摇了传统商务活动的基础,引入新型的电脑互联网技术和标准。

  (二)电子商务的发展阶段

  1、电子零售阶段

  2、电子贸易阶段

  3、网上交易市场阶段

  (三)网上银行和网上支付

  三、考核知识点

  1、全新的社会传播——互联网

  2、互联网传播

  3、电子商务

  四、考核要求

  (一)全新的社会传播——互联网

  1、领会:从电脑到电脑互联网的发展演进过程。

  (二)互联网传播

  1、识记:(1)互联网;(2)互联网传播;(3)互联网的传播功能。

  2、领会:互联网的发展历程。

  3、应用:(1)互联网传播的特点;(2)互联网传播的优缺点。

  (三)电子商务

  1、领会:(1)电子商务的发展过程;(2)网上银行与网上支付。

  第八章 社会传播者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本章要了解传播者与其他传播内容、因素的有关内容、掌握本章中传播者的概念、特征、作用等理论,理解两种传播者组织管理的相关知识,熟悉本章中提到的国内外著名的传播机构的情况。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传播者

  (一)传播者

  传播者是指社会传播过程中制作并提供信息给社会公众的人或者组织机构。

  (二)传播媒介机构的设置和分布

  (三)世界著名传播机构

  1、美联社和合众国际社

  2、路透社

  3、法新社

  4、塔斯社

  5、德新社

  6、安莎社

  7、共同社和时事社

  8、新华社和中新社

  9、中央通讯社

  第二节 社会传播者的组织管理

  (一)信息制作

  1、信息的采访和选择

  2、信息制作

  3、推出并加大社会新闻(社区新闻)的传播量

  4、控制播出内容和主题

  5、采用先进信息传播技术

  (二)传播者组织管理和培训

  (三)建立良好的通畅的反馈渠道

  为改善传播环境,提高传播效果,达到传播目的,传播者注意信息传播过程中与信息受传者的交流和反馈,对信息受传者的提问和答复及时。

  (四)深度报道和追踪采访

  (五)客观公正的立场

  (六)贴近社会、贴近受传者

  (七)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

  第三节 传播者对社会传播的控制

  (一)忽视受传者

  由于传统观念的制约,社会信息传播者在社会信息传播过程中将信息受传者当成信息情报的被动接收者,一味地对信息受传者和社会进行信息的灌输和倾销,忽视了受传者的个性和主观能动性。

  (二)迎合受传者

  1、发现受传者的兴趣爱好

  2、鼓励受传者

  3、围绕受传者而传播

  (三)引导受传者

  1、教育和培养受传者

  2、塑造受传者

  3、凝聚受传者

  (四)传播者对传播过程的控制

  社会信息传播者对社会信息传播过程的控制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

  1、社会传播的媒介垄断

  2、社会传播的技术垄断

  3、社会传播的内容垄断

  (五)传播者对传播内容的控制

  社会传播组织机构(社会传播者)对传播的控制可以通过两个方面进行直接控制:一个是对所传播的内容进行控制;另一方面是对传播过程进行控制。同时,社会传播者还可以通过间接手段对受传者和传播效果进行控制。

  1、传播目标和传播特性

  2、社会传播的舆论导向功能

  (六)社会传播与社会控制

  1、社会舆论

  所谓舆论,是指广泛流传的、消除个人观点误差的多数人的共同意见。传播是社会舆论形成的渠道,又是社会舆论的载体。

  2、民意测验

  民意测验更早是美国新闻界用以了解选民对总统候选人的评价与投票意向的一种方法。民意测验所反映的是一种民意总体的社会性评价。在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一种更权威、更具普遍意义的社会评价。

  三、考核知识点

  1、传播者

  2、社会传播者的组织管理

  3、传播者对社会传播的控制

  四、考核要求

  (一)传播者

  1、识记:(1)传播者;(2)传播者的特征。

  2、领会:(1)传播者的类型;(2)传播机构设置的背景条件。

  3、应用:世界著名传播机构。

  (二)社会传播者的组织管理

  1、识记:社会传播者的组织管理和培训。

  2、领会:(1)信息制作过程;(2)社会传播者的专业素质。

  3、应用:(1)深度报道;(2)客观公正的立场。

  (三)传播者对社会传播的控制

  1、识记:(1)传播者对社会信息传播过程进行控制的三个方面;(2)社会舆论;(3)民意测验。

  2、领会:(1)迎合受传者;(2)忽视受传者;(3)引导受传者。

  第九章 社会传播的内容和相关因素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本章要了解传播者和受传者的心理特征和表现的有关内容,掌握本章中社会传播有关的理论,熟悉传播与文化、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本章中的社会传播与其他相关因素的联系。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传播者的心理特征和表现

  (一)自我感觉亢进

  1、人际信息传播过程

  2、组织信息传播过程

  3、大众信息传播过程

  (二)轻视受传者

  社会传播机构轻视,甚至歧视受传者情况由来已久。著名的社会信息传播理论中的“靶子论”就是典型代表。

  1、人际信息传播过程

  2、组织信息传播过程

  3、大众信息传播过程

  (三)控制心理

  1、传播地位

  2、信息垄断

  3、信息传播过滤

  4、信息传播噪音

  (四)自我感觉减退

  在社会传播过程中,无论是传播者还是受传者,在发送和接收信息的时候,对信息的敏感度大大降低。这样,即使信息内容传播到受传者,受传者仍然反映迟钝,麻木不仁。这样的信息传播无法产生应有的传播效果。而传播者不能及时感觉信息传播内容失误或者偏差,不能察觉传播信息的过程中出现的噪音,不能知道噪音来源处,都是自我感觉减退的表现。

  第二节  受传者的心理特征和表现

  (一)受传者心理

  (二)受传者心理需要

  马斯洛有关人的需要层次理论对人的需要进行划分,马斯洛设立人类基本心理需要结构,将人类的基本心理需要依次划分为五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人类的生理需要层次;第二层次,是人类的安全需要层次;第三层次,是人类的归属和爱的需要层次;第四层次,是人类的自我尊重的需要层次;第五层次,是人类的自我实现需要层次。

  (三)受传者主要心理和表现

  1、二级传播——意见领袖

  意见领袖:在社会信息传播过程中,这种人对于社会信息传播媒介所传播的信息内容的相信与否,是以自己所信任的人的决定为准则。这种受到别人毫无保留的信任的人我们称之为“意见领袖”。

  1、怀旧心理

  2、好奇心理

  3、从众心理

  4、求新心理

  5、逆反心理

  6、排斥心理

  7、攀比和好胜心理

  8、荣誉心理

  9、实证心理

  10、合群倾向和独立倾向

  (四)各种受传者的行为和心理特征

  受传者的分类

  (1)受传者年龄

  (2)受传者性别

  (3)受传者的民族民俗

  (4)职业段

  (5)知识段

  (6)区域段

  (7)信仰和宗教段

  第三节 社会传播与文化

  (一)文化传播现象

  1、宗教的传播

  2、民族文化的传播

  3、社会功能

  (二)文化影响传播

  1、维护模式原理

  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提出一个理论,他认为文化子系统功能是维模,即模式之维护功能。在文化传播中,维模功能为一种文化机制,可使文化圈对外来文化起到选择作用和自我保护作用。

  2、适应原理(文化适应)

  文化适应是影响文化传播的重要机制之一。它反映了文化的一种选择性,是与维护模式原理密切联系的。如果说维护模式原理是从文化传播的接受者角度讨论文化保护对传播影响的话,适应原理则从文化传播者的角度涉及了面对文化保护的文化适应问题。

  3、优势扩散原理

  优势扩散原理告诉我们,越是先进、发达、文明程度较高的文化,越容易得到传播和扩散,反之亦然。文明文化通过其优势扩散的功能,传入世界各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4、传播圈层原理

  传播圈层原理是指由于文化本身具有圈层性,致使文化传播也具有了圈层性的因果关联现象。这一现象的出现,是一定数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因素,以程度不等的聚结形式在地球上广泛传播的结果。

  (三)传播影响文化

  熟悉传播影响下的文化现象有文化融合、文化增值、文化积淀、文化分层、文化变迁等。

  1、文化融合

  2、文化增殖

  3、文化积淀

  4、文化分层

  5、文化变迁

  第四节 社会传播与经济

  (一)社会传播的经济考虑

  1、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2、经济与社会传播的关系

  (1)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2)社会传播不能忽视经济因素

  (3)经济发展更加依赖传播

  (二)社会传播机构的经营之道

  1、广告的收入

  2、多元化的经营

  3、联合相关行业机构,争取其他收入

  4、客户的使用费

  5、开源节流

  6、社会传播机构的融资之道

  (三)社会传播带动新兴行业

  1、新兴行业的诞生

  (1)传播推广可以吸引投资

  (2)传播推广可以吸引社会公众的关注

  2、新兴行业的发展

  (1)广告业

  (2)新型市场销售业

  (3)人力资源开发

  (4)电子商务

  (5)电子游戏

  (6)新型办公

  (7)虚拟社会

  (8)数字化时代

  (9)远程教育和远程医疗

  3、传播创造新的价值

  (1)传播引导消费者消费行为

  (2)传播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3)广告成为经济发展中的主力

  (4)互联网创造新的经济格局

  (5)传播影响社会大众的观念

  (6)传播加速社会经济的更新

  三、考核知识点

  1、传播者的心理特征与表现

  2、受传者的心理特征与表现

  3、社会传播与文化

  4、社会传播与经济

  四、考核要求

  (一)传播者的心理特征与表现

  1、识记:控制心理。

  2、领会:自我感觉亢进。

  (二)、受传者的心理特征与表现

  1、识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2、领会:受传者心理需要。

  3、应用:受传者心理的具体表现。

  (三)、社会传播与文化

  1、识记:(1)受传者的心理特征;(2)文化影响传播四大理论的基本原理。

  2、领会:(1)受传者的行为;(2)文化传播现象。

  3、应用:传播影响下的文化现象。

  (四)、社会传播与经济

  1、领会:(1)社会传播的经济考虑;(2)社会传播机构的经营之道。

  2、应用:社会传播带动新兴产业。

  第十章 受传者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本章要了解受传者在传播中的位置等有关内容,掌握本章中受传者的概念、特征和作用等理论,理解受传者与传播者的关系和相关知识,领会本章中的有关受传者的有关理论的精神。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受传者

  (一)受传者的概念

  受传者是指社会信息传播过程中的信息接受者,也称为传播信息的阅读者、收听者。同传播的信息发送者一样,信息传播的受传者也是传播的主体之一。

  受传者是传播过程的终点,是传播方向和目的地。

  (二)受传者在传播中的位置

  1、被动地接受传播

  2、主动地参与传播

  (三)社会传播受传者的基本功能

  1、获取信息

  2、学习知识

  3、决定传播的效果

  4、反馈

  5、娱乐消遣

  相关链接:

  1、福建自考社会传播学课程考试大纲一

  2、福建自考社会传播学课程考试大纲三

自考交流群

扫码领取试题答案及解析

新人有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