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改变命运
24小时客服:4008135555/010-82335555
当前位置:首页>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 自考“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串讲(8)

自考“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串讲(8)

2007年11月01日    来源:   字体:   打印
新春

  51、一个表就是一个关系,它总是以文件的形式存放在计算机的外存储器中,文件的扩展名是DBF.

  52、在VFP中一张二维表称为一个数据表,数据库也可作为一个文件存放在计算机外存储器中,其扩展名是DBC.

  53、如果为一条语句命令增加注释,必须在注释内容前插入注释引导符:&&

  54、系统开发是一项创造性活动,是创新。

  55、按照系统论的一般原理,系统具有目的性,整体性,相关性,环境适应性等特征。

  56、满足用户的要求是开发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57、强调系统的整体性,采用先确定逻辑模型,再设计物理模型的开发思路。

  58、分析系统的相关性,根据分解-协调的原则由顶向下发展系统。

  59、系统结构化分析和设计的方法,其要点是“自顶向下” 地开发系统,由整体到各组成部分,由表及里,由抽象到具体,逐步求精。

  60、目前系统开发的主要方法为结构化生命周期法。

  61、生命周期法将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划分为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三个阶段。

  62、发展面向对象方法的目的是提高软件系统的可重用性,扩充性和可维护性,使软件系统向通用性方向发展。

  63、数据表征了对象的状态,操作则是在外界激发下使数据的状态改变。

  64、系统开发项目组成员由三类人员组成,即系统分析师、程序设计员和企业管理人员。

  65、一个企业的信息系统规划可划分为战略性规划和执行性规划两大部分。

  66、诺兰模型六个阶段是:初始阶段,普及阶段,控制阶段,集成阶段,数据管理阶段,成熟阶段。在第1阶段到第3阶段人们主要关注的是信息技术的应用本身,在第4阶段到第6阶段人们关注的重点是信息资源的管理和有效应用。

  67、信息系统规划的主要方法有:战略集合转移法,关键成功要素法,企业系统规划法。

  68、人们借助关键成功要素法,可以对企业成功的重点因素进行辨识,确定企业的信息需求,了解信息系统在企业中的位置。

  69、系统规划方案的可行性应从经济方面、技术方面、系统运行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价。

  70、系统生命周期第一阶段的工作是系统分析。

  71、系统分析的主要目的是对现行系统进行详细调查,以充分掌握现行系统全面和真实的情况,分析用户信息需求,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系统的逻辑模型。

  72、现状调查应“自顶向下”、由抽象到具体地进行,调查内容有企业组织结构和信息关联状况、系统业务流程、系统数据调查等几个方面。

  73、现状调查的第一步,就是要了解企业组织结构的现状及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并用组织结构图将它描绘出来。

  74、企业管理的依据是企业内部和外部随时发生的生产经营活动的信息,这些信息是企业决策,控制,协调的基础。

  75、为了准确地表达原系统的业务处理流程和便于以后各工作阶段能有效地研究和使用这些调查成果,一般采用业务流程图作为描述原系统业务的工具。

  76、数据流用一根箭线表示,箭头指向数据流动的方向,箭尾连接数据产生的地方,它可以产生于或流向外部实体,处理功能,也可以产生于或流向数据存储。

  77、用分层次的数据流程图来描述原系统,把系统看作一个统一的整体,进行综合的逻辑描述。首先要划定系统的边界,然后逐步求精,逐层深入分析。

  78、一般一个功能至多分解为10个下层功能。

  79、扩展的数据流程图其绘制过程就是在原系统逻辑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和扩展,形成计算机化的信息系统逻辑模型的过程。

  80、更终确定的数据流程图,是新系统的综合逻辑描述,着重反映系统的全貌。

  81、数据分析的任务,是将数据流程图中所出现的各组成部分的内容、特征用数据字典的形式做出明确的定义和说明。

  82、数据字典的作用是对数据流程图中的各种成分,包括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数据存储、处理功能、外部项等的逻辑内容与特征予以详细说明。

  83、数据字典中的条目有六种形式: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数据存储,处理功能,外部实体。

  84、从逻辑上进行分析,处理功能可归纳为三类,即数据的输入和输出处理、算术运算、逻辑判断。常采用决策树、决策表及结构化语言等作为描述功能分析的工具。

  85、用结构化语言任何处理逻辑都可以表达为顺序、选择判断、循环三种结构。

  86、系统设计阶段的主要目的是根据已批准的系统分析报告,考虑实际的技术,经济和运行环境等条件,确定新系统的物理实施方案。

  87、系统设计阶段的主要活动有:系统总体设计,系统详细设计,编写系统设计报告。

  88、系统总体结构设计的任务,是根据系统分析的逻辑模型设计应用软件系统的物理结构。

  89、系统物理模型必须符合逻辑模型,能够完成逻辑模型所规定的信息处理功能,这是物理设计的基本要求。

  90、系统应具有可修改性,即易读,易于进行查错、改错、可以根据环境的变化和用户的要求进行各种改变和改进。系统是否具有可修改性,对于系统开发和维护影响极大。

  91、在系统生命周期中各阶段的应用软件费用及人力投入大体分布如下:系统开发:20%,系统维护:80% .

  92、在机构化总体结构设计中,整个应用软件系统由多个功能模块组成,通过合理的划分和组织模块,正确处理模块之间与模块内部的联系,达到使整个系统有良好的可用性,可读性,可修改性,易于调试和维护的目的。

  93、系统是否具有可修改性与其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

  94、必须设计一种合理的物理结构,将波动效应降低到更低限度,才能提高系统的可修改性。

  95、1974年美国的w.stenvens等首先提出了“结构化设计”的构想。

  96、具体操作由下层模块去完成,上层模块主要起到判断,控制和传递信息的功能。

  97、模块分解的规则是:模块独立性,模块凝聚,模块耦合。

  98、模块独立程度可以由两个定性指标衡量,即:为保证模块相对独立,应使模块内部自身联系紧密,而模块外部相互之间的信息联系要尽可能减少,这是设计物理模型的两项重要原则。

  99、要衡量模块自身联系是否紧密、与外部的联系是否合理,需引入模块凝聚、模块耦合的概念。

  100、模块凝聚是用以衡量一个模块内部自身功能的内在联系是否紧密的指标,也是衡量模块质量好坏的重要标准。

自考交流群

扫码领取试题答案及解析

新人有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