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中外新闻作品分析”资料(3)
35. 如何分析新闻主题?
新闻主题是新闻作品的中心思想,是新闻作品内容的核心。记者认识和提炼新闻事实的思想结晶,是新闻作品内容所具有的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的体现。
(1)分析新闻主题,要注意把握它的舆论导向和社会意义,看其是否正确和深刻。
(2)分析新闻主题,还要注意它是否鲜明和集中。
(3)分析新闻主题,还可以与新闻作品所选择的角度联系起来进行研究。
(4)分析新闻主题,还要注意的是,新闻主题寓于一定的事实之中,通过叙述一定的事实来说明和表现主题。用事实说话是新闻报道的基本特征。它寓理于事,以事明理。(自己针对每一条举例说明)
36. 怎样分析新闻作品的表现形式?
(1)首先要对新闻结构进行分析。根据新闻作品的具体内容,安排一个既能恰当反映新闻事实,又能充分显示新闻主题,并易于读者理解的结构形式。
例如《醒来,铜陵!》,全文布局有序,层次清楚,重点突出,完整紧凑。通讯先提出问题,然后分析问题,更后指明如何解决问题,一环扣一环,层层递进,紧扣通讯的主题。
(2)对新闻表现手法的分析
常见的基本表现手法有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设置悬念等。
叙述:顺叙、倒叙、插叙
描写:现场描写、人物描写(白描手法)、细节描写
议论抒情不可滥用,要掌握得恰到好处。
说明:对比手法。
(3)对新闻语言的分析
看它是否准确严谨,是否鲜明生动,是否简练明白。
37. 对新闻作品的综合性分析有哪几种方式?
一是分析同一题材同一体裁的不同新闻作品。
二是分析同一题材不同体裁的新闻作品。
三是分析某一类专业报道的新闻作品。
四是分析某一位记者的新闻作品。
38. 外国新闻作品常见的报道形式有哪些?
1消息(电讯)、2特稿、3解释性报道、4调查性报道
39. 简述外国新闻作品的主要写作特点。
1、注重新闻报道的接近性,拉金读者与新闻的距离,引起读者的关注。
接近性之所以成为新闻价值的要素,归根到底是由于具有接近性的事实同受众厉害相关,引起了他们的注意和关心,激发起他们的兴趣。
2、重视使用背景材料,增加新闻作品所揭示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3、着力将新闻报道写得生动易懂,有现场感,使新闻作品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4、注重进行式报道,即使将新闻报道出去,对读者较为关心的事件,采用后续报道、跟踪报道等形式,揭示其发展变化的过程,给读者以完整的印象。
5、语言简洁明快,富有表现力。
40.为什么要加强新闻研究作者必须有政治素养?政治素养的体现是什么?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是党的喉舌,是强有力的舆论工具,必须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准确全面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新闻事业的这种性质和作用,常常通过具体的新闻作品体现和发挥出来。所以,从事新闻作品研究和从事新闻采写一样,都有着鲜明、强烈的政治性。
新闻作品研究者应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在政治上和党中央保持一致。对党的基本路线,对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要能深刻领会和掌握,坚持正确的舆论引导,坚持研究工作的正确方向。
41. 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根本原则是党性原则?它们的具体体现是什么?
党性原则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根本原则,它贯穿于新闻活动的各个环节。新闻作品研究者必须自觉加强党性修养,不断增强党性观念。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党性,是无产阶级的阶级性和马克思注意的革命性、科学性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的具体体现。它要求我们在研究评述新闻作品的时候,政治上,要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政治方向,自觉同党中央保持一致,遵循和贯彻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和组织路线;思想上,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新闻作品进行正确的观察、分析和判断,并作出科学的结实和阐明;组织上,要服从党的领导,遵守党的组织原则和新闻宣传工作的纪律。
42.新闻作品研究者为什么要加强理论素养?加强理论素养为什么首先要学习马列主义?
当代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标准是什么?为什么?
为什么说理论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政策水平?
为什么说新闻作品研究者要较全面的专业素养?专业素养由哪几方面体现?
对新闻作品研究者来说,掌握和熟悉新闻采写任务知识有何重要意义?
什么是新闻敏感?它表现在哪些方面?
为什么强调新闻工作研究者必须要有广博的知识?
什么是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
新闻作品研究者应具备哪些基本素养?为什么要具备这些素养?
结合阅读分析新闻作品,阐述新闻作品研究者增强应具备的基本素养的重要性与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