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10年4月自考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以下对新闻报道时效性与新闻价值之间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
A、一般而言,事实发生和新闻报道之间的时间距离越短,新闻价值越大
B、一般而言,事实发生和新闻报道之间的时间距离越短,新闻价值越小
C、新闻报道时效性与新闻价值之间没有联系
D、一般而言,新闻价值的大小是决定报道者是否应尽快报道新闻事实的唯一因素
2、“第一代导语”的更显著特征是( )
A、简洁明快
B、时、地、人、事、因要素俱全
C、活泼生动
D、突出更能激起人们兴趣的部分
3、下列著名记者中,在突破会议报道固有模式方面取得较大成就的是( )
A、郭玲春
B、范长江
C、穆青
D、黄远生
4、新闻作品分析研究的起步阶段是( )
A、理性认识阶段
B、感性与理性统一阶段
C、感性认识阶段
D、挖掘新闻作品个性阶段
5、新闻作品的主题,一般应该( )
A、通过叙述一定的事实来说明和表现
B、在作品的开头或结尾点明
C、在文中不断出现,以使读者领会与把握
D、通过报道的首尾呼应而得以深化与升华
6、下列表述更能概括消息名篇《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的语言特色的是( )
A、细腻传神
B、简练生动
C、华丽绚烂
D、平实枯燥
7、对于新闻作品中抒情这一表现手法,下列表述不当的是( )
A、抒情是通讯文体更主要的表现手段
B、通讯中的抒情,要努力做到缘事而发,情景交融
C、抒情常常与叙述、描写或议论结合起来运用
D、通讯中的抒情不可滥用,而是要恰到好处,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8、所谓“狭义的新闻”,是指( )
A、特写
B、通讯
C、电讯
D、深度报道
9、按重要程度或受众关心程度依次递减的顺序,先主后次地安排新闻中的各项事实的报道结构,属于( )
A、金字塔结构
B、倒金字塔结构
C、纵横式结构
D、悬念式结构
10、为充分体现新闻事件的接近性,记者在报道时的一种常用手法是( )
A、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点明事实与受众之间的利害关系
C、巧用字词,使报道更富文采
D、采用进行式报道、连续性报道的形式
1l、下列中国著名报人、记者中,可称为政论家的是( )
A、范长江
B、邵飘萍
C、梁启超
D、邹韬奋
12、新闻敏感主要作用于新闻活动的下列哪个环节?( )
A、新闻采访
B、新闻写作
C、新闻编辑
D、贯穿于新闻活动的全过程
13、下列作品中,记录了香港回归这一重大历史时刻的是( )
A、《春夜》
B、《相思正是吐黄时》
C、《写在绢帕上的诗》
D、《别了,“不列颠尼亚”》
14、新闻名篇《华美窗帷的后面》的作者是( )
A、邹韬奋
B、范长江
C、黄远生
D、邓拓
15、作品《“一厘钱”精神》属于( )
A、风貌通讯
B、工作通讯
C、人物通讯
D、事件通讯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6、实事求是是( )
A、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髓
B、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C、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D、形而上学理论的精髓
E、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唯一要求
17、新闻业务知识包括采、写、编、播、摄、录等各方面,对研究、评析新闻作品来说,尤为重要的是( )
A、采访知识
B、写作知识
C、编辑知识
D、摄像知识
E、录制知识
18、在《奥斯威辛没有新闻可写》这篇新闻作品中,作品主要通过哪些典型事例揭露了奥斯威辛集中营的阴森、恐怖与惨绝人寰?( )
A、不知为什么,更可怕的事情竟是布热津卡那明媚和温煦的阳光
B、这地方很可能是世界上更令人心惊胆战的旅游点
C、女牢房里竟是3排大木头箱子,这些木头箱子约有6英尺宽、3英尺高,每晚有5到10个人在木头箱子里过夜
D、一堆堆死去的婴儿留下的鞋
E、这是张22岁女孩的照片,她体态丰满、金发碧眼、容貌漂亮,她温和地微笑着,好象头脑里掠过什么甜蜜的、值得珍爱的事情
19、对新闻作品进行综合性分析主要有哪几种方式?( )
A、分析同一题材、同一体裁的不同新闻作品
B、分析同一题材、不同体裁的新闻作品
C、分析不同题材、同一体裁的新闻作品
D、分析某一类专业报道的新闻作品
E、分析某一位记者的新闻作品
20、美国新闻学者提出,在解释性报道中构成所谓解释的,通常有哪几类事实?( )
A、历史性事实
B、环境性事实
C、简历性事实
D、数据性事实
E、反应性事实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21、要成功地进行新闻作品研究,需要灵活运用哪些思维形式?
22、如何理解新闻作品中设置悬念的表现手法?
23、新闻作品研究者应具备哪些专业素养?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
24、试述《水城威尼斯》这篇新闻作品的主要特点。
25、试述《美国宇航员登上月球》这篇新闻作品的主要特点。
五、作品分析题(本大题共l小题,共23分)
26、本文是一篇精彩的“视觉”采访的名作,作者通过对日本外相重光葵向美国将军麦克阿瑟签署投降书这一片刻情景的描摹,宣告了二次大战轴心国的失败。请从采访和写作两方面,仔细分析作品的特色。
答题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晰、文字简洁,写成600字左右的评析短文,标题自拟。
霍墨·比加特采写的《日本签字投降》,原载1945年9月3号《纽约先驱论坛报》
[本报9月2日电(发电地点:东京湾美国“密苏里”号战舰上)]今天上午9时05分,日本外相重光葵在无条件投降书上签字。日本终于为它在珍珠港投下的赌注付出了代价,失去了其世界强国的地位。
重光葵步履蹒跚,拖着木质假腿走到铺着粗呢台布的桌子旁,桌上放着投降文件,等着他签字。如果人们不是对日军战俘营中的暴行记忆犹新的话,也许会不由自主地同情重光葵。
他把全身的重量都压在手杖上,好不容易才坐下来。他把手杖靠在桌子旁,然而,在他签字的时候,这手杖倒在甲板上。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致词后,作了一个手势要重光葵签字。他们两人没有说一句话。
麦克阿瑟代表对日作战的国家签字受降,乔纳森·温赖特中将和珀西瓦尔中将在他两旁肃立。温赖特中将在科雷吉多尔岛失守后被俘,长时期的战俘生活,把他折磨得憔悴不堪。珀西瓦尔中将在大战中另一个不幸的日子里放弃了新加坡,向日军投降。
两位中将在场,使人们不由得想起,1942年上半年,我国处于几乎无可挽回的失败的边缘。
日本代表团由11人组成,他们衣着整洁,表情悲哀。重光葵身穿早礼服大衣和带条纹的裤子,头带丝质高帽,双手带着黄色手套。在“密苏里”号军舰上,参加整个仪式的任何一方都没有同日本人打招呼,唯一的例外是日本外相的助手,有人同他打招呼,是因为要告诉他在哪里放日本请求无条件投降的文件。
当重光葵爬到右舷梯顶端,登上“密苏里”号甲板时,脱掉了他的高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