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09年自考杜甫研究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杜甫研究
课程编号:0047
第一部分 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杜甫研究》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的一门选修课(4学分),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杜甫思想研究、杜诗艺术研究、杜诗影响研究、杜诗版本、资料研究等。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使自学应考者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古代文学史》、《文学概论》等专科、本科段的必修课基础上,进一步拓宽学习领域,并能运用已经学到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进一步培养和提高阅读、鉴赏、分析、评价古代作家、作品的能力,以及更深入地了解杜甫这样一位中国文学史上的伟大诗人的思想特点、人格精神,了解杜诗的文化内涵与艺术特征,了解杜甫与杜诗的真正价值、巨大影响等等。
学习本课程,对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和文学遗产,培养高尚情操,增进爱国热情、提高文化素质、促进精神文明建设,都是十分有益的。
第二部分 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杜甫研究》的课程内容共分为五章,各章的具体讲授内容与考核要求如下:
第一章 绪论——历代评杜
一、 学习目的与要求:
对唐以来各个时代的评杜、学杜情况,特别是那些影响较大、具有代表意义的历史人物的评杜、学杜情况进行叙述、分析、归纳,并进而概括提炼出一些带有倾向性、规律性的结论。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唐五代
1、杜甫在世时
识记:给杜诗以较高评价的人名;有代表性的评论材料,说明这些评价之所以很难代表当时普遍看法的原因。(次重点)
理解:时人对杜甫、杜诗不够重视的历史事实。(一般)
杜甫本人对自己的诗歌创作才能、成就颇为自负的事实,并能引用一些诗文材料加以印证。(一般)
杜甫在当时的实际影响与地位,分析个中原因。(重点)
2、中唐
识记:高度评价杜甫、杜诗的中唐人的姓名以及对后世评杜产生较大影响的典籍、材料。(一般)
韩愈、白居易、元稹三人对杜甫、杜诗的基本态度、有代表性的评杜言论及其材料出处。(次重点)
简单应用:韩愈、白居易、元稹是从哪些方面肯定杜甫与杜诗的。(次重点)
综合应用:中唐时期特别是韩愈、白居易、元稹等人重杜的具体原因。(一般)
3、晚唐五代
理解:晚唐五代对杜甫与杜诗了解、重视程度又有提高的历史事实。(次重点)
杜诗地位有所提高的事实及其原因。(重点)
杜牧、李商隐对杜诗的基本态度与评价。(一般)
皮日休、杜荀鹤等一批晚唐写实主义诗人对杜诗的基本态度,说明他们的创作倾向与杜诗的内在联系。(一般)
(二)宋代
1、北宋前期
识记:这一时期与宋代后两个时期相比较,人们对杜诗评价偏低的事实,并能用时人的有关 言论印证这一结论。(一般)
理解:宋初诗风与这一时期人们学杜、重杜态度的联系,重点了解西昆体风靡与学杜、重杜的关系。(次重点)
这一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如王禹偁、杨亿等对待杜甫、杜诗的基本态度,识记他们评杜的典型言论。(一般)
2、北宋中后期
识记:宋仁宗后期以降,人们对杜甫、杜诗的评价达到空前高度的历史事实,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辙、黄庭坚、陈师道等人对待杜甫、杜诗的基本态度,了解、识记他们有代表性的评杜言论。(次重点)
理解:这一时期文化背景、文学思潮与重杜的内在联系,特别应注意诗文革新运动与重杜思潮同步的这一文学、文化现象。(重点)
3、南宋
理解:南宋半壁河山的社会现实与这一时期人们重社,特别是高度评价其爱国主义思想之间的必然联系。(一般)
陈与义、李纲、文天祥在爱国主义精神方面对杜诗的肯定。(次重点)
简单应用:以陈与义、杨万里、陆游等人的事例来说明江西诗派进入南宋后学杜观念方法的变化。(次重点)
综合应用:陆游的评杜学杜情况。(重点)
宋人评杜的特点。(重点)
有宋一代高度评价杜诗的的主要原因。(重点)
(三)元明清
识记:元明清三代有影响、有代表性的评杜者的姓名、主要倾向以及典型言论。(一般)
理解:明代各个文学流派的评杜情况;清初的重杜情况,特别了解明朝遗老的评杜。(重点)
简单应用:有贬杜倾向的杨慎、王士祯等人的评杜情况,分析个中原因。(次重点)
第二章 杜甫的生活、创作历程及其各个时期的重要代表作
一、 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杜甫各个时期的主要生活、仕宜经历;学习、掌握重要代表诗作;理解、把握各个时期的创作特点以及发展变化脉络。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读书漫游时期
1、生活经历
识记:杜甫的家庭传统;这一时期杜甫与李白、高适等人的交往的一般情况。(一般)
杜甫的三次较集中的漫游地域。(一般)
2、重要代表作:
识记:《望岳》、《房兵曹胡马》、《画鹰》的体裁、写作时间、地点。(次重点)
理解:以上这些作品的主要思想内容。(重点)
简单应用:这些作品的主要艺术特色。(重点)
3、这一时期创作情况概括
识记:现有诗作的数量。(一般)
理解:这一时期运用体裁的主要倾向。(一般)
综合应用:这一时期创作的主要思想、艺术特色。(次重点)
(二)困居长安时期
1、生活、政治经历
识记:起止时间,了解这一时期唐王朝的政治状况。(一般)
理解:杜甫这一时期的主要经历与生活状况。说明杜甫困居长安的主要原因以及为实现理想所作的诸多努力。(一般)
2、重要代表作
识记:《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兵车行》、《丽人行》、《前出塞》九首、《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后出塞》五首等作品的体裁、创作时间。(次重点)
理解:以上这些作品的主要思想内容。(重点)
简单应用:《兵车行》、《丽人行》所代表的新题乐府诗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开创性。说明《前出塞》九首、《后出塞》五首以及《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在体制、规模方面的开创性。(重点)
3、这一时期创作情况总括
识记:这一时期的创作数量。(次重点)
理解:这一时期体裁运用上的主要特点。(次重点)
综合应用:这一时期的总体艺术特色,说明生活窘况与地位对其忧国忧民思想性格的形成的重要意义。(重点)
(三)陷贼与为官时期
1、生活、仕宦经历
识记:这一时期的动荡经历、起止时间、仕宦情况。(一般)
理解:战乱对杜甫生活、思想的直接影响。(一般)
2、重要代表作
识记:《月夜》、《春望》、《哀江头》、《羌村》三首、《北征》、《洗兵马》、“三吏”、“三别”、《乾元中寓居同俗县作歌七首》等作品的体裁、写作时间、地点。(次重点)
理解:这些作品的创作背景、主要思想内容、主要艺术特色。(重点)
简单应用:《北征》、“三吏”、“三别”在体制、规模方面的开创性。(重点)
3、这一时期创作情况总括
综合应用:战乱现实对杜甫创作的巨大影响;这一时期创作的总体思想、艺术特色。(重点)
(四)漂泊西南时期
1、生活经历
识记:这一时期杜甫不断迁徙的生活经历、起止时间、地点。(一般)
理解:成都、梓州、夔州、荆州特别是去世前夕的经历、生活状况;这一时期杜甫的思想状况。(一般)
2、重要代表作
识记:《蜀相》、《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戏为六绝句》、《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楼》、《丹青引》、《旅夜书怀》、《诸将》五首、《秋兴》八首、《咏怀古迹》五首、《壮游》、《同元使君<舂陵行>》、《登高》、《江汉》、《登岳阳楼》、《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等作品的体裁、创作时间、地点。(次重点)
理解:这些作品的创作背景、思想内容、主要艺术特色。(重点)
3、这一时期创作情况总括
识记:这一时期的创作数量及其在全部杜诗中的比例。(次重点)
综合应用:这一时期创作的总体思想、艺术特色;以《旅夜书怀》、《江汉》、《登岳阳楼》为代表的杜甫五律的风格、特色;分析以《蜀相》、《秋兴》八首、《登高》为代表的杜甫七律的风格、特色。(重点)
第三章 杜甫与儒家文化
一、 学习目的与要求:
杜甫接受了儒家文化中的哪些具体内容;儒家文化对杜甫思想性格特别是杜诗主要思想、艺术特征的形成所发生的重要影响。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杜甫之于儒家的人生价值观
识记:杜甫接受儒家的人生价值观念,而执着地崇尚和选择了一种积极入世有为的人生态度的事实。(次重点)
理解:孔孟等人在人生价值观、为官行道等方面的重要论述。(一般)
简单应用:杜甫接受儒家人生价值观的具体思想、行为表现,识记杜甫这方面的典型言论。(次重点)
综合应用:说明杜甫主要是以“穷者”忧世、入世的特点。(重点)
分析杜甫接受儒家人生价值观念对其诗歌创作的实际影响。(重点)
(二)杜甫之于儒家的仁政、民本思想
识记:对杜甫的政治思想发生主要作用的乃是儒家的仁政、民本思想。(次重点)
孔孟有关仁政、民本思想的重要论述。简单概括儒家仁政、民本思想的要点。(次重点)
简单应用:杜甫接受儒家仁政、民本理论的具体行为、思想表现。(重点)
说明杜甫的仁政、民本思想主要是在对现实社会的批判中表现出来的。说明杜甫有关“轻刑”、“节俭”、“尊贤”、“薄敛”、“息兵”等体现仁政、民本思想的具体主张。(重点)
综合应用:分析儒家的仁政、民本思想对杜甫诗歌创作的深刻影响。(重点)
(三)杜甫之于人道主义
识记:人道主义的精神实质,认知不同学派都有提倡,但儒家的提倡最理性、最系统的事实。(次重点)
孔孟在这方面的典型言论;杜甫那些表现对待朋友、亲人一往情深的重要代表作品。(次重点)
简单应用:杜甫同情百姓、特别是弱者的基本事实,识记杜甫这方面的典型诗句。(一般)
综合应用:分析杜甫的人道主义精神表现。分析人道主义对杜诗的深层次影响。(重点)
(四)杜甫的人格精神及其影响
理解:杜甫的人格精神。(重点)
所谓杜甫的人格精神与儒家文化之密切联系。(重点)
后人重杜很大程度上是重视杜甫人格精神的事实。(次重点)
简单应用:分析王安石、苏轼、陆游等诗人,李纲、文天祥等民族英雄从杜甫人格精神中获取精神激励的事实。(次重点)
第四章 杜甫的写实理论与方法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杜甫的写实理论的主要内容;杜甫的写实理论与其创作实践的一致性;杜甫的写实理论与方法在中国文学史、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影响。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杜甫对诗歌功能的理解与要求
理解:杜甫既强调美刺更重视抒情的诗歌功能论的主要内容。(重点)
通过杜甫对陈子昂、张九龄、元结等人的评论来分析杜甫强调诗歌应在现实生活中发挥积极作用的理论主张。(次重点)
简单应用:杜甫对诗歌的抒情性质的理解、了解他把诗歌做为抒情工具的创作实践。(重点)
综合应用:杜甫的诗歌功能论的特点与贡献。(重点)
(二)杜甫对真实的理解与要求
理解:杜甫对“事真”的理解与要求,杜甫对“情真”的理解与要求。(次重点)
简单应用:说明“事真”的要求在其创作实践中的体现;杜甫对“情真”的理解与要求,说明“情真”的要求在其创作实践中的表现。(次重点)
说明主张“事真”与“情真”的紧密结合与高度统一才是杜甫的完整理论要求与基本创作方法。(重点)
综合应用:杜甫这一主张的实践价值与理论贡献。(重点)
(三)杜甫对“形似”与“神似”的理解与要求
识记:“形”、“神”、“形似”、“神似”等概念的原始出处及其一般语义。(一般)
理解:杜甫是从传统绘画理论中借鉴以上这些概念来论画进而论诗的事实。(次重点)
杜甫用以论画、论诗的一些重要作品。(次重点)
简单应用:杜甫对“情”与“神似”之间必然联系的揭示,以及这一揭示的理论贡献。(重点)
综合应用:杜甫笔下的“形”、“神”、“形似”、“神似”等理论范畴的内涵。(重点)
杜甫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的完整理论要求。(重点)
第五章 杜集的流传、整理与注释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杜集的流传、整理的主要线索与事实;了解各个时期的重要典籍与特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唐五代
识记:历史资料记载中的《杜甫集》(六十卷)和樊晃的《杜工部小集》六卷的大致情况,了解现知其他可能流传过的杜集。(一般)
理解:从杜甫在世到五代末杜集与杜诗流传的大致情况。(一般)
(二)宋代
识记:二王本《杜工部集》、黄伯思《校定杜工部集》等对杜诗的搜集、编次有较大贡献和影响的几种整理本的卷帙、体例、数量等情况。(重点)
理解:宋代其他重要整理本的作者、名称、卷帙情况。(一般)
宋代如鲁訔《注子美诗》、蔡梦弼《杜工部草堂诗笺》等有较大影响的杜诗注本的大致情况。(次重点)
简单应用:概括有宋一代整理、注释杜诗的总体情况,说明宋人对杜诗研究的主要贡献与影响。(重点)
(三)元明清
识记:元明清三代中流传较广、影响较大的杜诗注本的作者、卷帙情况。(一般)
简单应用:其中影响更大的注本的主要特点、价值、使用方法,如胡震亨《杜诗通》、钱谦益《杜工部集笺注》、仇兆鳌《杜诗详注》、浦起龙《读杜心解》、杨伦《杜诗镜铨》等。(重点)
综合应用:元明清三代在整理、注释、解说杜诗方面的不同特点与影响。(一般)
第三部分 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一、考核目标的能力层次表述
在大纲中提出了“识记”、“理解”、“应用”三个能力层次要求,它们之间是递进等级的关系,后者必须建立在前者基础上。它们的含义是:
“识记”——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达。
“理解”——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知识的丰富内涵(条件、作用、影响因素等),以及与相关知识间的区别和联系。
“应用”——分为“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两个层次。“简单应用”指用学过的某一两个知识点,来分析和解决直接对应的问题:“综合应用”指用学过的多个知识点综合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社会问题。
二、教材
1、 指定教材:《杜甫研究》(修订本)萧涤非著 齐鲁书社出版 1980年出版
《杜甫诗选注》萧涤非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9年出版
2、参考教材:《杜甫论稿》吴新生著 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年出版
三、自学方法指导
1、认真阅读大纲。
本大纲阐明了课程的性质和设置目的,规定了学习内容和考核目标,考生应认真阅读、深入理解,并以大纲为学习和应考的基本准则。
2、认真学习和钻研教材。
本大纲所指定的教材,是考试内容和命题的依据,考生必须认真研读,要防止任何形式的偏离教材倾向。参考书目可以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拓展学习范围与深度,也应尽力深入阅读,但不要用它们取代教材内容。
3、正确处理知识积累与能力培养的关系。
教材征引了大量的史料,也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基本概念、典籍等知识,许多内容也在大纲规定的考核范围之内,自学考生理应重视。但同时也应看到,这些基础知识乃是进行深入分析、作出判断、得出结论的依据,而学习本课程的最终目的还在于培养考 生分析、评价杜甫并进而评价其他古代作家的基本能力,因而,应尽量把死知识学活,而应特别注意把它们运用到具体理论问题的分析之中,以提高自己使用材料进行分析、评价、判断的能力。
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应熟知考试大纲对课程提出的总的要求和各章的学习目的和要求。
2、应掌握各知识点要求达到的不同能力层次,据此组织教学内容。
3、辅导时应以考试大纲为依据,指定的教材为基础,不要随意扩大或缩小范围,以免与大纲脱节。不过可适当参考其他书籍、资料,补充、丰富大纲中所要求的相关内容,以加深学生的理解。
4、辅导时,避免照本宣科的机械讲授,应结合教材中的各种实验设计组织课堂演示,增强教学的形象性、直观性和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注意结合现实生活事例、分析现实生活现象来讲授相关知识,促使学生活学活用,并能以课程所涉及的基本理论、方法,尝试应用到对其他古代作家的评论实践之中。
6、辅导时,应注意对考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自学能力的培养,提倡“自学为主、帮助为辅”的方法。
7、助学学时:本课程为4学分选修课,辅导课时应不低于72节。助学课时分配如下:
章 次 | 内 容 | 学 时 |
一 | 绪论——历代评杜 | 12 |
二 | 杜甫的生活、创作历程及其各个时期的重要代表作 | 24 |
三 | 杜甫与儒家文化 | 12 |
四 | 杜甫的写实理论与方法 | 12 |
五 | 杜集的流传、整理与注释 | 12 |
总 计 | 72 |
五、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规定
(包括能力层次比例、难易比例、内容程度比例、题型、考试方法和考试时间等)
1. 本大纲各章所提到的内容和考核目标都是考试内容。试题覆盖到章,适当突出重点。
2. 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的试题比例大致是:“识记”为15%,“理解”为30%,“应用”为55% .
3. 试题难易程度应合理:易、较易、较难、难比例为2:3:3:2 .
4. 每份试卷中,各类考核点所占比例约为:重点占65%,次重点占25%,一般占10% .
5. 试题类型一般分为: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作品解题、简答题、论述题。
6. 考试采用闭卷考试,考试时间150分钟,采用百分制评分,60分及格。
六、题型举例
(一)填空题:
在杜甫生活和创作的四个时期中,创作量最大的是_______时期。
(二)单项选择:
自诩“寓编年于分体之中”并以简明为特点的杜集注本是( )
(1)胡震亨《杜诗通》 (2)浦起龙《读杜心解》
(3)金圣叹《杜诗解》 (4)钱谦益《杜工部集笺注》
(三)多项选择题:
下列作品中写在夔州的是( )( )( )( )( )
(1)《秋兴》八首 (2)《登高》 (3)《月夜》
(4)《诸将》五首 (5)《江汉》
(四)作品解题:
《兵车行》
(五) 简答题:
简述杜甫写实理论的主要内容。
(六) 论述题:
分析杜甫陷贼为官时期的诗歌创作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