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改变命运
24小时客服:4008135555/010-82335555
当前位置:首页> 政治经济学 > 09年自考政治经济学(财经类)助学指导(四

09年自考政治经济学(财经类)助学指导(四)

2009年03月24日    来源: 自考365   字体:   打印
报名

  第二十章 社会主义的经济增长

  1、为什么加快经济发展速度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前提?

  答:社会主义经济增长必须力争较快速度,但较快增长速度必须以提高经济效益为前提,要正确处理好速度与效益的相互关系。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必须以提高经济效益为前提,这是因为,在社会主义国民经济中,经济增长速度与经济效益是互为条件、互相制约的。第一,速度与效益两者是统一的,相互促进的。第二,经济增长速度与经济效益两者又存在一定矛盾。

  2、我国优化产业结构的意义和格局是什么?

  答:产业结构的优化,就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和各部门内部,建立起更佳的或更优的比例关系。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对促进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1)有利于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地发展。(2)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3)有利于实现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4)有利于从物质上保证国民收入中的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实现。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我国国民经济三次产业变动的总趋势是,第一产业的比重逐渐下降,质量日益提高,第二产业的结构不断优化,第三产业的比重逐步提高。

  3、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答: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必须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坚持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社会安定、国家自立的基础。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农业是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的物质生产部门,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第一,农业是人类生存和一切生产的历史起点与先决条件。第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赖以独立化的基础。第三,农业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决定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基础性的重要作用:(1)农业为工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大量粮食和农副产品等基本生活资料。(2)农业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大量丰富的原料。(3)农业的发展为工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劳动力。(4)农业的发展为工业的发展提供更广阔和更可靠的市场。(5)农业是经济建设资金积累的重要来源。(6)农业为对外贸易提供大量出口商品。

  4、我国怎样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

  答: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了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征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应对工业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正确处理好以下几方面关系:第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正确处理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关系。第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正确处理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关系。第三,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正确处理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第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正确处理工业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5、为什么比例协调和结构优化是快速增长的基础?

  答:保持协调的比例关系和优化的经济结构,是加快经济增长速度的基础。因为,国民经济的比例关系和经济结构,从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影响着经济增长速度。一方面,从宏观方面影响经济增长速度。另一方面,又从微观方面影响经济增长速度。

  第二十一章 社会主义经济发展

  1、我国为什么要实现和如何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型?

  答:发展中国家的传统部门比重较大,现代部门发展不足,这种状态既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结构所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发展中的严重约束,也是这些国家相对贫困和落后的重要原因。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要实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一元的现代 经济转变,实现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这是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重大历史任务。

  2、我国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性和依据是什么?

  答:经济发展战略具有全局性、长期性、根本性的特征。重要性:首先,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意味着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有了更强的预见性,更好的全局观念、长远观念,更加自觉地和目标明确地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其次,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有利于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地协调发展和实现良性运行,从而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不断完善。再次,正确的经济发展战略,意味对经济发展中的全局性、长远性、根本性问题进行了正确的决策,这就能促进社会经济效益的提高,使劳动者的物质文化需要得到更好满足。确定经济发展战略的依据:第一,要依据物质牛产发展规律和客观经济规律。第二,确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必须从本国的实际时情出发,依据本国的历史、现状和社会发展阶段,考虑到社会环境、自然条件、国土资源、人口状况。第三,确定经济发展战略,要充分考虑到需要与可能,具有可行性。

  3、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

  答:二元经济结构一般是指发展中国家的国民经济中,现代经济部门和传统经济部门同时并存的状态。二元经济结构对发展中国家包括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双重的影响:一方面,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从其历史发展进程来看,是在原有传统落后的经济基础上,随着技术的进步。社会分工的发展和机器大工业的产生,逐渐出现了城市的现代经济部门,从而形成了二元经济结构。将来再由二元经济结构过渡到一元的现代经济。所以,二元经济结构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是随着现代经济的产生而现代经济又相对不发达的条件下形成的。然而,既然有一定程度和规模的现代经济,它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有其积极的促进作用。一是它可以为整个国民经济的技术改造和现代化建设创造技术和物质条件,为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发展提供科学技术和物资设备的支持;二是可以为国民经济的发展积累一定资金,支援传统部门的发展与开发,促进传统部门的现代化改造;三是它具有经济发展的导向和示范作用,吸引和推动传统部门的创新,引导传统部门走向现代化。另一方面,二元经济结构如果长期存在和延续,特别是城乡二元经济差别长期不断扩大,就会产生极大的负面效应。这种消极影响主要表现为,一是造成传统部门的长期落后,特别是传统农业落后,使农业的生产规模、技术水平、资金积累和农业收入低下,阻滞农业的现代化。而农业劳动者在利益的驱动下,会过度流向收入水平较高的城市,造成农业的萎缩。二是制约现代部门,特别是城市现代工业的发展、落后的传统农业,会限制农业为工业发展提供粮食、原料、副产品、市场等作用的发挥,从而不利于现代经济的发展。而且农村劳动力过度流向城市,会导致城市因难以承受而产生各种城市弊端,如公用设施不足、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社会秩序不安定等。三是导致城乡差别、工农差别的拉大,不利于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协调、稳定发展。

  第二十二章 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经济关系

  1、为什么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的长期基本国策?

  答: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实行这项政策的必要性在于:(1)有利于社会主义国民经济按比例地协调发展。(2)可以利用国际分工,节约社会劳动,提高经济效益。(3)有利于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加快社会生产力发展。(4)有利于加快我国经济发展。(5)有助于增强与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和互相了解,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实行对外开放,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2、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贸易的性制、作用及其特点是什么?

  答:对外贸易的性质: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贸易,是建立在公有制的基础上的,这就决定了它的目的是为了通过国际间的商品交换,开展国与国之间的经济交流,增强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促进社会主义建设,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对外贸易的作用:(1)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加快现代化建设。(2)有利于调节国民经济中出现的不平衡,促进社会主义再生产的顺利进行。(3)有利于调剂国内市场的供应,更好地满足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4)有利于把企业推向市场,特别是国际市场,增强企业的竞争观念和外部压力,加快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5)大力组织商品和劳务出口,可以获得一部分外汇收入,增加现代化建设资金的来源。社会主义国家对外贸易的特点:(1)它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下独立自主地进行的。(2)它是以平等互利为原则的。(3)它实行在国家统一领导下联合对外的原则。

  3、我国经济特区的性质和作用是什么?

  答:经济特区是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内,划出一定的区域范围,在这些区域范围的对外经济活动中,采取更加开放的特殊政策,实行各种优惠的办法,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鼓励和吸收外商、外资兴办企业和其他事业,以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特区是发展社会主义国家对外经济关系的特殊形式。特区经济已显示出它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积极作用:引进了外资,增加了建设资金;引进了先进技术设备,增强了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扩大了出口贸易;获得了更多的国际经济信息;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和经济管理人才;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以及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探索经验,等等。

1234

自考交流群

扫码领取试题答案及解析

新人有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