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改变命运
24小时客服:4008135555/010-82335555
首页 > 教材大纲> 全国2012年自考《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

全国2012年自考《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教材大纲

2012-10-15 14:21:54   文章来源: 自考365   字体:   打印
报名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的课程内容,可分为作家作品知识、泛读作品、精读作品三个部分,具体要求如下。

  一、作家作品知识

  1.识记作家与作品的相互归属及其所属时代。

  2.识记著名作家的主要字号、别集名称及所属流派。

  3.识记著名作家、著名作品的并称。

  4.认识古代文学作品中各种常用文体,认知作品所属文体类别。

  二、泛读作品

  本大纲将教材所选作品中的以下各篇列为泛读作品:

  王禹偁  《村行》

  《待漏院记》

  张 先  《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梅尧臣  《汝坟贫女》

  苏舜钦  《初晴游沧浪亭》

  欧阳修  《戏答元珍》

  柳 永  《望海潮》(东南形胜)

  王安石  《明妃曲》

  晏幾道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苏 轼  《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方山子传》

  黄庭坚  《题竹石牧牛》

  陈师道  《春怀示邻里》

  秦 观  《踏莎行》(雾失楼台)

  周邦彦  《兰陵王》(柳阴直)

  陈与义  《伤春》

  杨万里  《闲居初夏午睡起》

  范成大  《峨眉山行纪》

  胡 铨  《戊午上高宗封事》

  陆 游  《沈园》(二首)

  辛弃疾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清平乐》(茅檐低小)

  陈 亮  《念奴娇》(危楼还望)

  朱 熹  《送郭拱辰序》

  刘 过  《西江月》(堂上谋臣尊俎)

  姜 夔  《点绛唇》(燕雁无心)

  吴文英  《八声甘州》(渺空烟四远)

  翁 卷  《乡村四月》

  赵师秀  《约客》

  周 密  《观潮》

  文天祥  《指南录后序》

  话 本  《快嘴李翠莲记》

  《错斩崔宁》

  邓 牧  《吏道》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白马解围)

  马致远  《汉宫秋》(第三折)

  张可久  《山坡羊》(闺思)

  贯云石  《红绣鞋》

  无名氏  《醉太平》(讥贪小利者)

  刘 因  《观梅有感》

  萨都剌  《上京即事》

  杨维桢  《题苏武牧羊图》

  于 谦  《咏煤炭》

  宋 濂  《秦士录》

  王世贞  《登太白楼》

  钟 惺  《浣花溪记》

  袁宏道  《徐文长传》

  张 岱  《柳敬亭说书》

  陈子龙  《小车行》

  冯惟敏  《玉芙蓉》(喜雨)

  梁辰鱼  《浣纱记》(泛湖)

  徐 渭  狂鼓史渔阳三弄

  吴承恩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马中锡  《中山狼传》

  凌濛初  《转运汉遇巧洞庭红 波斯胡指破鼍龙壳》

  吴伟业  《圆圆曲》

  方 苞  《狱中杂记》

  纳兰性德 《金缕曲》(此恨何时已)

  郑 燮  《板桥题画》(三则)

  袁 枚  《祭妹文》

  汪 中  《哀盐船文》

  张维屏  《三元里》

  龚自珍  《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

  严 复  《译天演论自序》

  黄遵宪  《下水船歌》

  康有为  《强学会序》

  梁启超  《少年中国说》

  洪 昇  《长生殿)(惊变)

  吴敬梓  《马二先生游西湖》

  李宝嘉  《制台见洋人》

  泛读作品的考核要求是:

  1.识记节选课文的原书出处。

  2.读懂难度一般的散文,解释其中的重要文言词语。

  3.概括作品的主要思想内容或情感内容,把握作品的主要艺术特色。

  三、精读作品

  以上“泛读作品”中未列入的篇目为本大纲指定的精读作品。精读作品是教材中的重点,要求全面掌握,切实理解。其总体考核要求是:

  1.识记节选课文的原书出处。

  2.记忆作品中的名句、警句。

  3.背诵下列作品:

  范仲淹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晏 殊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苏 轼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念奴娇》(大江东去)

  黄庭坚  《登快阁》

  秦 观  《鹊桥仙》(纤云弄巧)

  周邦彦  《苏幕遮》(燎沉香)

  贺 铸  《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

  李清照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张孝祥  《念奴娇》(洞庭青草)

  陆 游  《书愤》

  《卜算子》(驿外断桥边)

  辛弃疾  《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姜 夔  《扬州慢》(淮左名都)

  文天祥  《过零丁洋》

  张养浩  《山坡羊》(潼关怀古)

  王 磐  《朝天子》(咏喇叭)

  纳兰性德 《如梦令》(万帐穹庐人醉)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九州风气恃风雷)

  4.理清段落层次,说明作品结构。

  5.了解作品写作背景,熟悉其思想情感内容,实事求是地分析评价作品的基本倾向和认识价值。

  6.切实理解作品的艺术特色和主要表现手法,对作品进行具体分析鉴赏。

  7.力求运用有关知识和理论,从思想与艺术相结合的角度,对作品进行总体把握和综合分析。

  精读作品各篇的具体考核要求是:

  1.《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1)识记这是一首边塞词。

  (2)识记此词开宋代豪放词先声。

  (3)理解此词所表现的思想矛盾和复杂情感:既表现了御敌守边、建功立业的气概和抱负,又表现了边地之苦和思乡之情。

  (4)说明此词意境悲凉壮美的特征。

  (5)分析此词写法上视、听结合,“一”、“万”对比的特点。

  2.《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1)认知此词抒写了伤春之感,其中蕴有迁逝之悲。

  (2)说明“无可奈何花落去”两句的意蕴,以及此联对仗工巧流利的特点。

  3.《踏莎行》(候馆梅残)

  (1)把握此词通过写旅人征途感受,抒发离愁别恨的意旨。

  (2)理解此词上、下片分写行者和居者,分析下片透过一层、从对面写来的手法。

  (3)分析此词以乐景写哀情,先扬后抑的表现手法。

  (4)说明词中暗用典故的具体含义。

  (5)分析此词结句用递进层深笔法的抒情作用。

  4.《五代史伶官传序》

  (1)识记这是一篇史论。

  (2)认知此文主旨:国家的盛衰主要取决于人事。

  (3)说明此文对比鲜明、抑扬有致,对突出中心论点的作用。

  (4)理解此文浓厚的抒情意味。

  5.《秋声赋》

  (1)识记这是一篇文赋。

  (2)理解此文所表现的复杂思想倾向:告诫世人不必悲秋恨秋,而应自我反省,抒发了自己难有作为,但叉力求超脱的心情。

  (3)说明文中以“有声之秋”与“无声之秋”对比的结构特点

  (4)具体分析此词运用铺陈、比喻来渲染、描状秋声的表现手法。

  6.《六国论》

  (1)识记这是一篇史论。

  (2)概括此文要旨及其现实意义:六国灭亡的NN在于“赂秦”,告诫宋朝统治者不要重蹈六国覆辙。

  (3)把握此文论证谨严的特点,说明文章如何扣住“赂”与“战”的利弊展开论证。

  (4)举例说明此文纵横恣肆,简劲生动的语言风格。

  7.《雨霖铃》(寒蝉凄切)

  (1)理解此词在倾吐离愁中抒发了身世之感。

  (2)把握此词上、下片的基本内容,说明下片虚景实写手法的运用。

  (3)分析此词点、染结合,善于转折的特点。

  (4)认知此词善用白描的特色。

  8.《墨池记》

  (1)概括此文的思想观点:学习必须勤学苦练,专心致志,方能取得成就。

  (2)理解此文结构上记事与议论双线交错推进的特点。

  (3)简析此文因小及大,小中见大的写作特色。

  (4)说明此文一唱三叹的语言特点。

  9.《桂枝香》(登临送目)

  (1)识记这是一首怀古词。

  (2)归纳此词题旨:谴责六朝君主不修政事,武备废弛,导致亡国;领会其借历史警诫当朝之意。

  (3)把握此词上片风景、下片人事的层次内容。

  (4)认知此词意境壮阔高远,笔力道劲的特色。

  10.《答司马谏议书》

  (1)识记这是一篇书信体驳论文。

  (2)了解此文写作背景;归纳主要论点:批判士大夫因循守旧、苟且偷安、不恤国事的保守思想,表示了推行新法的决心。

  (3)分析此文以名实相副为驳论前提,针对对方论点逐条驳斥的论述特点。

  (4)认知此文寓刚于柔的特色。

  11.《游金山寺》

  (1)理解此诗所抒发的厌倦仕宦、思乡归隐之情。

  (2)认知此诗以江水为纽带贯串全篇的结构特色,据此划分内容层次。

  (3)分析此诗写江景不离思乡归隐题旨的特点。

  (4)认知此诗联想丰富的特色。

  12.《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1)识记这是一首悼亡词。

  (2)理解此词悼亡中有身世之感的情感内容。

  (3)认知此词以“梦”贯串全篇的结构特点,划分内容层次。

  (4)分析此词将自己和亡妻时而分写、时而合写的抒情手法。

  (5)说明此词情景描写以白描取胜的特色。

  13.(念奴娇)(大江东去)

  (1)识记这是一首怀古词。

  (2)识记这是一首著名的宋代豪放词代表作。

  (3)理解并说明此词的主旨和思想倾向:借古代英雄周瑜之少年有为,感叹自身年岁渐老,事业无成。虽故作达观,仍难掩豪迈气魄与用世之心。

  (4)划分此词内容层次。

  (5)分析此词借宾定主的艺术特色。

  (6)说明词中所用的各种具体描写手法。

  14.《前赤壁赋》

  (1)概括此文主旨:借游览赤壁,探讨宇宙人生哲理,表现思想矛盾,表达了热爱生活、关怀世事的人生态度。并对此作简要评价。

  (2)说明此文用主客问答手法表现内心思想矛盾的创造性构思。

  (3)具体分析此文写景、抒情、议论融会一体的艺术特点。

  (4)认知此文的文赋特征。

  15.《上枢密韩太尉书》

  (1)归纳此文题旨:文章家胸襟修养、生活阅历对于写作的重要性,认识这一观点对我们为人和作文的启示。

  (2)把握此文以“养气”一意贯串首尾的结构特色。

  (3)理解此文“注意在此,立言在彼”的构思特点。

  16.《登快阁》

  (1)理解此诗的情感内容:在登临中排遣失意无聊之情,表达了陶然忘机、屏去尘俗的情怀。

  (2)分析此诗写景抒情从“快”字生发的构思特点。

  (3)分析“落木”一联何以成为写景妙句。

  (4)说明诗中用典、炼字、对仗的运用。

  17.《鹊桥仙》(纤云弄巧)

  (1)识记这是一首七夕词。

  (2)认知此词在传统神话题材中翻出新意的题旨。

  (3)说明此词以议论入词的特点。

  (4)分析此词运用的象征手法。

  18.《苏幕遮》(燎沉香)

  (1)把握此词清新淡远的风格特色。

  (2)分析此词写荷能得其神理的特点。

  19.《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

  (1)说明此词在相思闲愁中所寓的托意:借美人迟暮、盛年不偶,来写自己不为世用的寂寞。

  (2)分析此词结句以景结情,运用复合之比的特点。

  20.《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1)识记这是一首闺怨词。

  (2)概括此词的情感内容:写重阳佳节相思离别的孤寂烦闷心绪。

  (3)分析此词更后三句以人比花、新颖传神的特色。

  21.《声声慢》(寻寻觅觅)

  (1)理解并归纳此词所抒愁情的具体内涵:因国破家亡、丈夫去世,故生活孤苦无依,内心几近绝望。

  (2)划分此词内容层次,分析其层层铺叙的特色。

  (3)对词中运用叠字的艺术效果进行分析说明。

  (4)认知此词语言浅近的特色。

  22.《贺新郎》(梦绕神州路)

  (1)识记这是一首豪放词。

  (2)了解此词写作背景,概括题旨:表现了作者的刚风劲节,以及为国事忧心的忠愤悲慨。

  (3)把握此词悲壮沉郁的风格特征。

  (4)分析词中使事用典和比喻象征的运用。

  23.《念奴娇》(洞庭青草)

  (1)识记这是一首中秋词。

  (2)概括此词题旨:表现了作者在仕途失意时的坦荡情怀和高洁人格。

  (3)分析此词物境与心境相融合的艺术特点。

  (4)说明词中运用典故,化用成句的地方。

  24.《初入淮河》

  (1)概括此诗题旨:写山河被割裂、人民被隔离的现实,抒发由此引起的沉痛之情。

  (2)说明诗中反比手法的运用。

  (3)把握此诗所体现的“诚斋体”特色。

  25.《四时田园杂兴》

  (1)识记《四时田园杂兴》是一组组诗。

  (2)识记这是两首田园诗,分别写春天和秋天的田园生活景象。

  (3)理解这两首诗浓厚的乡土气息,以及所表现的景物季节特征。

  (4)把握这两首诗语言通俗浅显的特色。

  26.《关山月》

  (1)理解此诗多重情感内容:痛斥主和派苟且偷安的政策,表达爱国将士报国无门的悲愤心情,和中原遗民日夜盼恢复的愿望。

  (2)划分层次内容,说明其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3)说明三个典型场景在时间上的统一性。

  27.《书愤》

  (1)归纳此诗题旨:追怀壮岁意气,痛惜壮志不酬,表达了老而弥坚、立誓报国的壮烈情怀。

  (2)划分此诗内容层次。

  (3)说明诗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4)分析中间两联的意蕴和特色。

  28.《卜算子》(驿外断桥边)

  (1)识记这是一首咏物词。

  (2)概括此词托物言志的寓意:借梅花状写自己的孤寂境遇和坚贞节操,表明身处逆境仍光明磊落的心迹。

  (3)把握此词借梅喻人的表现手法。

  29.《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

  (1)识记这是一首豪放词。

  (2)了解此词写作背景,概括作品题旨:借登临抒其英雄失意、功业未成的抑郁之情。

  (3)把握此词结构上大开大合、层层转折的特点。

  (4)说明词中所用典故的含义和作用。

  30.《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1)理解此词借暮春起兴所寄托的政治忧愤。

  (2)把握此词沉郁顿挫的风格和开合跌宕的结构艺术。

  (3)分析此词中比兴象征手法的具体运用。

  31.《永遇乐》(千古江山)

  (1)识记这是一首豪放词、怀古词。

  (2)了解此词写作背景,说明词中表达的忧深思远的复杂思想感情。

  (3)理解此词借古言今、亦史亦论的总体特点。

  (4)说明词中所用典故的含义和作用。

  32.《扬州慢》(淮左名都)

  (1)理解词前小序的含义,概括此词题旨:路经扬州,抚今思昔,寄寓了深沉的“黍离之悲”。

  (2)理解此词今昔对照、曲折见意的总体特点。

  (3)具体分析此词以景现情、化景物为情思的手法。

  (4)说明词中化用前人诗句的含义和作用。

  33.《双双燕》(过春社了)

  (1)识记这是一首咏物词。

  (2)说明此词末两句写思妇闺怨对表现题旨的作用。

  (3)分析此词以人比燕、描写细腻的写作特点。

  34.《贺新郎》(北望神州路)

  (1)识记这是一首豪放词。

  (2)归纳此词表明的观点:与敌占区抗金义军取得联系,图谋恢复失地。

  (3)分别概括此词上、下片的具体内容。

  (4)说明此词散文化、议论化的特点。

  35.《眉妩》(渐新痕悬柳)

  (1)识记这是一首咏物词。

  (2)概括此词题旨:感叹国土破碎,以盼望月圆寄托重整山河之望。

  (3)具体分析此词反复缠绵、深微婉约的抒情特点。

  (4)说明词中使事用典的含义和特点。

  36.《解连环》(楚江空晚)

  (1)识记这是一首咏物词。

  (2)理解词中所写身世之感的具体内涵:写亡国后羁旅漂泊、沦落不偶的遭际和心情。

  (3)分析此词“以意贯串”的结构特点。

  (4)说明词中所用典故的含义。

  37.《过零丁洋》

  (1)概括此诗所表现的思想感情:体现了为祖国、为民族而视死如归的大义大勇精神。

  (2)说明此诗前六句所写的内容。

  (3)理解此诗尾联两句的思想意义。

  38.《登西台恸哭记》

  (1)概括此文主旨:表达了对民族英雄文天祥壮烈殉国的悲恸之情。

  (2)把握此文以“哭”字为全篇之眼的结构特点。

  (3)分析文中西台祭文天祥一段,说明其中细节描写、景物描写的作用。

  (4)说明此文中隐约其辞之处传达的言外之意。

  39.《岐阳》

  (1)概括此诗题旨:通过对岐阳城破后惨象的描绘。表达了反对战争、同情人民不幸的思想感情。

  (2)分别说明诗中每一联表达的内容。

  (3)分析此诗下字用语精警凝重的特色。

  40.《窦娥冤》(第三折)

  (1)理解窦娥思想性格变化对深化作品主题的作用。

  (2)具体分析窦娥实现三桩誓愿所包含的思想意义,及其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3)概括窦娥的性格特征,分析作者所采用的细节描写手法。

  41.《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

  (1)了解(西厢记>的剧情梗概及其主题。

  (2)概括“长亭送别”一折中崔莺莺、张生的性格特征。

  (3)说明课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4)具体分析心理描写对塑造莺莺形象的作用。

  42.《夜行船》(秋思)

  (1)识记这是散曲中的秋思名篇。

  (2)归纳此曲所表现的思想感情:不满现实,向往隐居,表达了不为物役、自适其适的心志,但也流露出及时行乐的消极情绪。

  (3)把握此曲感情激烈、意象独特、色彩绚丽的特点。

  (4)说明运用鼎足对和博喻对形成此曲独特语言风格的作用。

  43.《山坡羊》(潼关怀古)

  (1)识记这是一首怀古之作。

  (2)概括此曲题旨:作者回顾历史,着眼于百姓的命运,体现了关注现实、同情人民的一贯态度。

  (3)分析此曲写景生动、语言概括的特点。

  (4)说明曲中结句的深刻涵义。

  44.《哨遍》(高祖还乡)

  (1)了解此曲所依据的历史事实。

  (2)概括此曲题旨:通过乡民对刘邦的嘲笑,显示了其流氓无赖的本来面目。

  (3)认知此曲采用了代言体形式,分析其化庄严为滑稽的讽刺手法。

  45.《琵琶记》(糟糠自厌)

  (1)了解<琵琶记>的故事梗概。

  (2)理解在赵五娘身上体现的中国妇女善良纯朴的品质和自我牺牲的精神。

  (3)分析“糟糠自厌”一出中主要情节描写对塑造赵五娘形象的作用。

  (4)以本出为例说明《琵琶记》语言本色、时用比兴的特点。

  46.《岳鄂王墓》

  (1)概括此诗题旨:对岳飞的屈死表示了哀悼之情,对南宋君臣苟且偷安表示了强烈的愤恨。

  (2)说明此诗中间四句对比手法的运用。

  (3)理解此诗语言平易的特色。

  47.《卖柑者言》

  (1)识记这是一篇讽刺小品。

  (2)概括此文主旨:揭露当朝文臣武将都是不会治国、白吃俸禄的蠢物,表现出愤世嫉俗之情。

  (3)理解此文从“欺”字生发议论、导入正题的写法。

  (4)分析文中排比、诘问手法的运用。

  48.《项脊轩志》

  (1)概括此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抒发了失去亲人后的痛楚哀伤。

  (2)理解此文围绕项脊轩组织材料的结构特点。

  (3)把握此文语言简朴精炼的特色,分析文中人物语言的表现效果。

  (4)分析此文末段以景结情的表达效果。

  49.《报刘一丈书》

  (1)识记这是一篇讽刺小品。

  (2)概括此文主旨:揭露了当时上层社会的污浊不堪,嘲讽了他们的丑态。

  (3)具体分析此文所用漫画夸张手法的讽刺效果。

  (4)说明此文详略安排得当的特点。

  50.《西湖七月半》

  (1)概括此文主旨:描述了七月半游西湖的盛况,表现了文人闲雅脱俗的生活情趣。

  (2)说明文中所写五类游客的各自特点以及其中的比照关系。

  (3)分析此文写人物、场景细致生动的特色。

  51.《别云间》

  (1)概括此诗题旨: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之情,表明誓死不屈的决心。

  (2)分别说明诗中每一联的内容。

  (3)分析此诗对仗工整凝练的特点。

  52.《朝天子》(咏喇叭)

  (1)归纳此曲反映明代中叶宦官弄权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题旨。

  (2)分析此曲的嘲讽、夸张手法。

  53.《牡丹亭》(惊梦)

  (1)了解《牡丹亭》的剧情梗概、主题以及浪漫主义特色。

  (2)具体分析《惊梦》中重要曲词所刻画的杜丽娘形象。

  54.《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1)了解本篇的基本情节。

  (2)理解林冲由委曲求全到奋起反抗的过程,概括林冲的性格特征。

  (3)具体分析本篇通过动作和语言表现人物性格的艺术特点。

  (4)分析作品中的风雪描写,说明其艺术效果。

  55.《群英会蒋干中计》

  (1)了解本篇的基本情节。

  (2)概括周瑜、蒋干、曹操三个人物的性格特征。

  (3)说明周瑜施反问计的各个步骤及其效果。

  56.《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1)识记这是一篇拟话本小说,改编自文言小说《负情依传》。

  (2)了解本篇的基本情节,归纳主题:杜十娘渴望自由幸福的生活,为封建制度所不容,更终以青春和生命对封建社会的罪恶发出了强烈的控诉。

  (3)分别概括杜十娘和李甲的性格特征。

  (4)分析本篇细节铺叙和情节跌宕的特点,具体说明其中添加的一些细节对深化主题、塑造人物的作用。

  57.《如梦令》(万帐穹庐人醉)

  (1)识记这是一首边塞词。

  (2)概括此词题旨:写塞上风光,其中流露出思家之情及远行在外的孤寂无聊。

  (3)说明此词情景兼融、纯用白描的特色。

  58.《金缕曲》(季子平安否)

  (1)了解此词的写作背景,概括题旨:抒发了对塞外友人的思念和同情,表达了以身相救的承诺。

  (2)认知此词以词代信的特色。

  (3)说明词中所用典故的含义。

  59.《登泰山记》

  (1)识记这是一篇游记。

  (2)理解文中所写景物的特征。

  (3)说明此文以游踪为线索的结构特色。

  (4)分析文中记叙自京师至泰安一段的语言特色。

  60.《咏史》(金粉东南十五州)

  (1)概括此诗题旨:讽刺了东南士子卑琐的精神面貌,斥责了朝廷对士子以高压相胁、以名利相诱的伎俩。

  (2)理解此诗借古刺今的总体特色。

  (3)说明此诗尾联的反讽作用。

  61.《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

  (1)识记《己亥杂诗》是一组组诗。

  (2)了解这一组诗的写作背景。

  (3)概括此诗题旨:诗以“青词”的形成,表达了变革现实政治、大胆选拔人才的强烈愿望。

  (4)分析此诗借题发挥、语意双关的表现手法。

  62.《病梅馆记》

  (1)识记这是一篇寓言小品。

  (2)理解此文的深刻寓意:憎恶封建专制势力对人性的摧残,以及追求个性自由解放的民主精神。

  (3)分析此文借梅喻人的特色。

  (4)说明文中排比的运用。

  63.《哀旅顺》

  (1)了解此诗的写作背景,理解此诗所表达的爱国情怀。

  (2)划分此诗层次。

  (3)领会此诗以壮语写衷情的特色。

  (4)说明诗中夸饰比喻手法的运用。

  64.《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

  (1)了解此诗写作背景,理解诗中所表达的爱国情怀和献身精神。

  (2)把握此诗沉痛慷慨的风格特色。

  (3)说明此诗颔联中反诘的运用。

  65.《桃花扇》(余韵)

  (1)了解<桃花扇>的故事梗概。

  (2)概括(余韵)一出主旨:抒发对故国的怀念,讽刺向清廷屈服的明朝不肖子孙。

  (3)分别说明剧中三个人物的三段唱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66.《婴宁》

  (1)识记本篇选自《聊斋志异》。

  (2)了解本篇的基本情节,概括主题:借婴宁的悲惨身世,揭露批判了封建礼法对妇女健康天性的压抑和窒息。

  (3)概括婴宁这个人物的性格特征。

  (4)具体分析作品中关于婴宁的笑与不笑的描写在情节进展中的作用。

  (5)说明本篇中关于鲜花的描写所起的艺术表达作用。

  67.《宝玉挨打》

  (1)识记本篇选自《红楼梦》。

  (2)了解本篇的基本情节,说明贾政与宝玉之间冲突的实质及作品的思想意义。

  (3)分别概括贾政和宝玉的性格特征。

  (4)理解本篇逐层铺垫、精心组织高潮的表现手法。

  (5)具体分析薛宝钗和林黛玉在探视宝玉过程中体现的性格差异。

  68.《明湖边美人绝调》

  (1)识记本篇选自《老残游记》。

  (2)具体分析本篇对白妞高超演技的多侧面、多层次的描写。

  (3)理解本篇关于白妞演唱前的描写对突出其演技的烘托作用。

  (4)说明本篇中运用通感手法、对比手法的艺术效果。

编辑推荐
·全国2012年自考《外国文学作品选》教材大纲 ·全国2012年自考《现代汉语》教材大纲
·2012年10月自考学习小屋火热搭建中! ·自考公共课历年试题视频大放送

自考交流群

扫码领取试题答案及解析

新人有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