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12年自考《国民经济统计概论》教材大纲第三章
第三章 综合指标
一、学习要求和重点内容
(一) 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正确理解综合指标,其中包括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及标志变动度等的概念、意义、作用。掌握各综合指标的计算原则、计算方法,明确它们的种类、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能应用它们进行经济统计资料的整理与分析:掌握应用中应当注意的问题等。
(二)重点内容
总量指标的概念,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的特点及区别;每种相对指标的计算方法。平均指标的概念、算术平均数的计算及两个重要性质、调和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几何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及应用条件、众数和中位数的概念及确定方法。标志变异指标的概念与作用、平均差、标准差以及标志变异系数的计算方法;总方差、组间方差与组内方差的含义、计算方法。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总量指标
一、总量指标的概念
二、总量指标的作用
三、总量指标的种类
总体单位总量与总体标志总量;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实物指标与价值指标。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的特点及区别。
第二节 相对指标
一、相对指标的概念
二、相对指标的作用
三、相对指标的种类及其计算方法
结构相对指标、比例相对指标、比较相对指标、强度相对指标、动态相对指标、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
四、计算与运用相对指标应注意的问题
第三节 平均指标
一、平均指标的概念
二、平均指标的作用
三、算术平均数
算术平均数的基本形式、简单算术平均数、加权算术平均数、算术平均数的两个重要数学性质。
四、调和平均数
调和平均数计算方法:简单调和平均数与加权调和平均数。
调和平均数的应用
五、几何平均数
几何平均数计算方法:简单几何平均数与加权几何平均数。
计算几何平均数应满足的两个条件。
六、众数
众数的概念、众数的确定方法。
七、中位数
中位数的概念、中位数的确定方法。
八、运用平均指标应注意的问题
第四节 标志变异指标
一、标志变异指标的概念
二、标志变异指标的作用
三、全距
四、平均差
平均差的概念。平均差的计算方法:简单平均法与加权平均法。
五、标准差
标准差的概念。标准差的计算方法:简单平均法与加权平均法。
交替标志的标准差。
六、标志变异系数(离散系数)
平均差系数,标准差系数。
七、总方差、组间方差与组内方差
总方差、组间方差、组内方差的概念及各自的计算方法。
三、考核知识点
(一)总量指标
(二)相对指标
(三)平均指标
(四)标志变异指标
四、考核要求
(一) 总量指标
1.识记:(1)总量指标的概念;(2)总量指标的作用;(3)总量指标的种类。
2.领会:(1)总体单位总量与总体标志总量的区别与联系:(2)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的特点、区别与联系。
(二) 相对指标
1.识记:(1)相对指标的概念;(2)相对指标的作用;(3)相对指标的种类及计算方法。
2.领会:(1)比例相对指标与比较相对指标的区别;(2)强度相对指标与平均指标的区别;(3)结构相对指标与比例相对指标的区别。
3.应用:用实际资料,分别计算六种相对指标,并观察它们的作用有何不同。
(三) 平均指标
1.识记:(1)平均指标的概念;(2)平均指标的作用;(3)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及众数、中位数的确定方法;(4)算术平均数的两个重要性质。
2.领会:(1)各平均指标的特点与适用范围;(2)应用平均指标应注意的问题。
3.应用:(1)用实际资料分别计算五种平均指标;(2)用同一变量数列计算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并比较其大小;(3)应用实际资料计算平均指标,分析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四)标志变异指标
1.识记:(1)标志变异指标的概念;(2)标志变异指标的作用;(3)各种标志变异指标的计算方法。
2.领会:(1)比较各种标志变异指标的优缺点;(2)为什么标志变异指标可以说明现象变动的均衡性与稳定性;(3)比较平均差与平均差系数、标准差与标准差系数在应用中的区别;(4)总方差、组间方差和组内方差的关系;(5)组间方差和组内方差的区别。
3.应用:(1)应用实际资料计算平均差与平均差系数、标准差与标准差系数;(2)应用分组资料计算总方差、组间方差和组内方差。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 热门课程
- 报名咨询
- 历年试题
- 备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