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10年自考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调整情况与顶替关系
一、调整内容与顶替关系
专科(专业代码:01A0508)
序号 | 课程 | 原课程名称 | 学分 | 考核 | 顶替说明 | 课程 | 调整后课程名称 | 学分 | 考核 |
1 | 01175 | 视听元素基础 | 5 | 笔试 | 1门顶替1门 | 01197 | 视听元素 | 6 | 笔试 |
2 | 01176 | 电视写作 | 5 | 笔试 | 1门顶替1门 | 04515 | 写作基础与应用 | 6 | 笔试 |
3 | 01173 | 影视声音艺术 | 5 | 笔试 | 1门顶替1门 | 91173 | 影视声音艺术 | 5 | 非笔试 |
独立本科段(专业代码:01B0508)
序号 | 课程 | 原课程名称 | 学分 | 考核 | 顶替说明 | 课程 | 调整后课程名称 | 学分 | 考核 |
1 | 00642 | 传播学概论 | 6 | 笔试 | 1门顶替1门 | 09343 | 电视传播概论 | 5 | 笔试 |
2 | 01179 | 非线性编辑 | 6 | 笔试 | 1门顶替1门 | 91179 | 非线性编辑 | 6 | 非笔试 |
3 | 01187 | 电视片结构 | 5 | 笔试 | 1门顶替1门 | 91187 | 电视片结构 | 5 | 非笔试 |
4 | 00015 | 英语(二) | 14 | 笔试 | 1门顶替2门 | 03684 | 综合英语(四) | 10 | 上机 |
09194 | 专题知识讲座 | 2 | 非笔试 |
二、部分课程说明
1、影视声音艺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考生了解影视节目制作中声音艺术创作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声音元素(有声语言、环境音响及动效、影视音乐等)的特性,掌握声音在视听艺术创作中叙事、表现的一般规律,声音在重构影视失控和作为节奏要素、剪辑要素和风格要素的特殊表现功能,以及声画关系处理和声音设计理论等,使考生在今后的视听艺术创作中具备必要的理论修养。
2、电视传播概论
本课程介绍了电视传播的特性与功能、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分析了电视传播的符号和模式,分别从事业、控制系统、价值取向以及主体把关等角度进行了电视传播主体的控制分析。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员着重于传播学领域的议程设置研究,并从受众角色、特征、心理、态度、反馈等角度探讨电视传播受众的特点,结合电视瘾、电视培养理论等对电视传播效果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培养学员具有基本的电视传播方面的媒介素养。
3、非线性编辑
本课程通过对影视剪辑技术发展过程的回顾,介绍了非线性编辑技术在影视制作领域中的作用,讲解了数字视频的基本原理和非线性编辑的基本过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考生学会运用非线性编辑的制作手段,更好地将技术与艺术相结合,从而具备基本的广播、电视后期编辑能力,具备与新闻业务相关的基础技术常识和技术能力,更好的适应广播电视行业高科技发展的需要。
4、电视片结构
本课程包括对电视片选题确定之后的选材和素材拍摄结束之后、编辑之前对作品的架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考生了解在电视节目制作的过程中,作为一名电视片的编导根据选题和素材应如何宏观地思考完成一部电视作品的结构框架,并且掌握电视作品的基本结构方式。
5、综合英语(四)
本课程是专为对英语听说能力有特定要求的部分专业本科层次考生开设的英语基础课程。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习者能够较好地掌握英语基础知识和语言技能,使其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听、说能力,能以英语为工具,获取专业所需要的信息;并初步具备使用英语来达到与外界沟通、进一步拓展专业学习的能力,能够就本专业需要进行一般的国际交流。
综合英语(四)课程采用上机考核的方式,由市自考办统一组织。按百分制记分,60分及格。
不考综合英语(四)课程的考生选考课程要求与上一执行期的要求相同,即:必须选考“广播新闻节目创作、电视节目包装与编排、电视片结构、外国新闻事业史”四门课程中不少于14学分的非重复课程。不考外语者,不能申请学位。
6、专题知识讲座
本课程是为播音与主持艺术、摄影、广播电视编导等与传媒相关专业设置的专业课程。主要内容为安排具有相当水准的传媒行业内人士为学员做有关传媒行业发展动态以及行业内从业多年的资深人士的经验分享等。使学生充分了解、熟悉本行业,为学员将来就业、继续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
- 历年试题
- 备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