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改变命运
24小时客服:4008135555/010-82335555
首页 > 考务考籍> 湖北考务考籍 > 湖北08年自考福利经济学考试大纲

湖北08年自考福利经济学考试大纲

2008-03-20 15:47:00   文章来源:   字体:   打印
成绩查询

  课程名称:福利经济学

  课程代码:0286

  第一部分 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 课程的性质与特点

  福利经济学是从资源配置和国民收入分配这两个方面来研究市场经济国家实现更大的社会福利所需要具备的条件,以及为了增进社会福利所应当采取的政策措施的经济学的一个分支。该课程紧密连接社会工作和经济学两个专业,是社会工作专业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该课程研究个人经济活动和社会经济福利二者在实施的过程中突现出的问题和国家的政策措施;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实现社会福利更大化所必需的条件以及如何才能达到这些条件;对市场经济的运行状况和市场机制的优缺点进行评价,为政府在经济活动中提高公民的社会福利中应当发挥的作用以及如何发挥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二、 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目标就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本门课程后,了解到"效率"是资源的更优配置,"公平"是国民收入分配的均等化,"公平"与"效率"既是福利经济学追求的基本社会目标也是政府政策的基本政策目标。思考如何把二者有效地结合起来,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更大化。

  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把福利经济学的有关理论和方法,运用到社会工作实务的过程中,能够实现案主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更大化。

  三、 与本专业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福利经济学是与社会工作紧密相关的一门基础课程,许多案主的社会问题都是因为经济领域的特殊原因导致的,如果能够让案主真正而且充分地享受国家给与的福利,那么很多案主的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因此该门课程与社会工作的各门课程的关系紧密。

  在社会工作概论、团体社会工作、个案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等核心课程学习后就应该开设本门课程,而后应该开始社会福利思想史,社会工作行政等课程,因为前几门课程是学习该门课程的基础,而后几门课程是对该门课程的一个扩充。

  第二部分 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 导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福利和福利经济学的内涵;福利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的简要过程;掌握福利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与内容。要求学生能够理解福利经济学的定义、发展史、方法和内容等基础知识。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福利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重点)

  识记:福利以及福利经济学的定义。

  理解:福利与福利经济学的关系;福利经济学的特征。

  应用:思考福利经济学如何和本专业各门课程联系起来,如何利用福利经济学的基础知识理解与社会工作专业紧密相关的一些问题。

  (二)福利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与内容(次重点)

  识记:福利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福利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理解:数理统计的含义。

  应用:把福利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和社会工作其他课程联系起来。

  (三)福利经济学的代表人物及其观点(一般)

  识记:;福利经济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人物及其各自的观点

  理解:各个福利经济学家观点的联系。

  应用:能够运用某一个代表人物的理论分析一些具体的福利政策。

  第二章 福利经济学的基础理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福利经济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如效用、福利、消费者剩余和社会福利函数等;理解帕累托标准、帕累托更优和补偿理论;掌握福利经济学的基本定理。

  要求学生能够理解福利经济学的概念和一些基本的理论。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帕累托标准(重点)

  识记:效用、福利、消费者剩余。

  理解:帕累托法则;帕累托更优;帕累托更优状态的三个边际条件;补偿原理;更大福利决定。

  应用:利用帕累托原则和帕累托更优分析社会经济现象。

  (二)市场失败与帕累托效率(次重点)

  识记:垄断;帕累托效率;外部效应;次优理论。

  理解:福利经济学基本定理的前提条件;垄断的成因;垄断带来的损失;外部效应与帕累托效率;公共物品与帕累托效率。

  应用:利用帕累托理论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福利政策。

  (三)效用、福利和消费者剩余(一般)

  识记:效用;福利;社会福利;消费者剩余。

  理解:福利和社会福利的重要性。

  应用:能够运用消费者剩余分析一些具体的福利政策。

  第三章 社会经济福利制度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福利国家论的思想渊源、主要内容及其新发展。了解西方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境以及现阶段的改革发展趋势。了解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沿革,现阶段社会福利制度的内容,现行福利制度中存在的问题。理解西方国家社会福利制度对我国的福利制度的影响以及如何借鉴和利用西方的福利国家的理论为我国的福利制度服务。

  要求学生理解是什么导致失业、贫困以及其他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福利国家论(重点)

  识记:福利国家的定义;福利国家的中心思想;福利国家的思想渊源。

  理解:福利国家难以定义的原因;福利国家论的主要内容;福利国家的衡量标准和评价原则;改善、发展福利国家的措施。

  应用:通过西方福利国家的发展的过程、内容、衡量标准和评价原则来思考和评价我国的福利制度。

  (二)西方国家社会福利制度(次重点)

  识记:补救模式、机制模式。

  理解:西方国家财政危机、失业危机、社会危机和观念危机发生的原因;思索西方国家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的措施是否能够解决西方国家的危机。

  应用:如何借鉴西方国家社会福利制度发展我国的福利制度。

  (三)中国社会福利制度(一般)

  识记:我国现阶段有哪些社会福利;我国的福利制度在哪个部门实施的;我国福利制度存在哪些问题。

  理解:我国福利制度存在问题的原因;如何完善我国的福利制度。

  应用:如何利用我国的社会福利制度的现状来分析社会工作实务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应该采取什么措施解决这些问题。

  第四章 公平与收入分配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公平与效率的内涵,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掌握我国关于公平与效率关系的政策演变;掌握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内涵及其各自的局限性;掌握我国现行的收入分配制度,如何测量收入分配的差距和解决收入分配的差距。

  要求学生理解收入分配和公平的关系,能够应用有关的知识解决社会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面临的案主的问题。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收入分配中的公平与效率(重点)

  识记:公平、效率、功利主义公平观、罗尔斯公平观、市场主导公平观。

  理解: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我国分配制度中关于公平与效率的政策。

  应用:利用公平与效率来解释社会上分配不公平现象。

  (二)收入差距及其缓解(次重点)

  识记:洛伦茨曲线、基尼系数、五等分法,我国现阶段收入差距的总体状况。

  理解:基尼系数对收入分配公平性的判断;五等分法对收入分配公平性的判断;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原因;如何防止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

  应用:能够利用基尼系数,五等分法来分析我国的收入差距。

  (三)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一般)

  识记:按劳分配、按要素分配,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

  理解:按劳分配的局限性;我国鼓励按要素分配的原因;按要素分配的困境。

  应用:如何利用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来具体分析我国的分配制度。

  第五章 贫困与反贫困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贫困的概念,能够利用贫困的指标体系来测量贫困;掌握导致贫困的根源。

  要求学生能够利用有关贫困的知识来分析我国现阶段的贫困现象。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贫困的根源及其反贫困(重点)

  识记:相对剥夺说、不平等说、发展不足说、能力缺乏说、混合因素说。

  理解:相对剥夺说、不平等说、发展不足说、能力缺乏说、混合因素说为什么是贫困产生的根源;反贫困的策略;反贫困经验。

  应用:利用贫困产生根源的理论分析现实生活中遇到的贫困问题。

  (二)贫困及其测度(次重点)

  识记:贫困的定义、贫困线划定的标准、贫困的广度指标、贫困深度指标,贫困的强度指标、贫困相对程度指标;贫困的社会效应。

  理解:贫困线划定的标准、贫困的测度。

  应用:如何应用贫困测度的指标来分析我国的贫困问题。

  (三)我国的贫困与反贫困研究(一般)

  识记:我国贫困的现状、我国反贫困的政策、我国反贫困政策中存在的问题。

  理解:我国贫困现象的原因。

  应用:如何利用贫困的相关理论分析我国的贫困问题。

  第六章 教育与卫生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该了解到教育与卫生事业是与社会和经济发展紧密相关的,给人们提供了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效用。学生应该了解我国的教育体制与卫生体制,包括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利用福利经济学的有关理论解决我国的一些社会问题,从而建立一个比较合理的教育体制与卫生健康保障制度。

  要求学生能够掌握有关教育和卫生与经济相关的理论;能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教育与经济、卫生与经济(重点)

  识记:教育与经济的基本关系、卫生与经济的基本关系、教育经济效益。

  理解:教育对经济发展的基本作用;经济对教育的基本作用;教育与人力资本投资;计算教育投资经济效益的一般方法,包括复杂劳动简单法、投资增量受益计算法、经济增长因素分析法;教育受益率的演变规律及其启示;卫生事业的地位和作用;医疗卫生供给与需求分析;政府如何对卫生服务领域进行调控。

  应用:应用教育和卫生的理论知识,来评价我国的教育与卫生制度。

  (二)我国教育产业化与教育体制改革(次重点)

  识记:教育产业化肯定与否定的原因

  理解: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

  应用:如何利用教育体制改革的知识解释一些社会问题。

  (三)我国医疗体制改革(一般)

  识记: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过程。

  理解:我国建立公共卫生体制原因及其手段。

  应用:如何利用公共卫生体制改革的知识解释一些社会问题。

  第七章 失业与就业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有关的失业与就业的理论;掌握促进劳动就业的政策措施;借鉴西方就业理论,如何在我国妥善处理好效率与公平,就业与经济增长,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等问题,从根本上治理好失业问题。

  要求学生能够掌握有关失业与就业的理论;能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失业与就业(重点)

  识记:失业、就业。

  理解:失业的测量。

  应用:利用失业测量的理论测量我国现阶段的失业状况。

  (二)西方国家失业治理理论(次重点)

  识记:失业治理的理论、促进劳动就业的政策措施。

  理解:西方国家促进劳动就业的政策措施。

  应用:如何利用理论和促进就业的政策分析我国的就业和失业情况。

  (三)我国失业状况及就业形势(一般)

  识记:我国失业状况、我国失业产生的原因、我国就业压力和趋势。

  理解:针对我国的就业现状应该采取何种政策加以解决,理解我国的失业治理的措施。

  应用:如何运用我国的就业政策为社会工作的案主服务。

  第八章 人口控制与人口老龄化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适度人口论和人口转变理论;掌握人口增长对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的影响;掌握老龄化给社会带来的经济和社会压力;掌握人口老龄化与人口的可持续发展。

  要求学生能够掌握有关人口问题理论;能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人口控制与可持续发展(重点)

  识记:适度人口论、人口控制。

  理解:早期的适度人口论;现代适度人口论;中国人口增长的特点;人口增长对资源与环境的影响;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人口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应用:利用适度人口论分析我国的人口状况。

  (二)人口转变与人口老龄化(次重点)

  识记:人口转变理论、人口老龄化。

  理解:人口转变过程中的人口老龄化;中国的人口转变;中国的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老龄化的对策。

  应用:利用人口转变理论分析我国的人口老龄化。

  (三)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完善 (一般)

  识记:养老保险模式

  理解:中国现阶段的养老模式;完善养老保险体制的对策。

  应用:利用老龄化的理论指导老年社会工作。

  第九章 人口流动与城乡统筹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西方的人口流动模型;掌握我国人口流动的特点;理解我国对流动人口采取的措施;掌握人口流动的原因。

  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和利用有关人口流动的理论解决农民工案主的问题。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西方人口流动模型(重点)

  识记:刘易斯人口流动模型;拉尼斯-费景汉劳动力转移模型;托达罗人口迁移模型。

  理解:二元经济结构;刘易斯人口流动模型的三个假设前提;刘易斯人口流动模型的缺陷;拉尼斯-费景汉劳动力转移模型人口转移的三阶段;拉尼斯-费景汉劳动力转移模型的特点;托达罗人口迁移模型基本含义;托达罗人口迁移模型的政策含义。

  应用:利用以上三个模型解释我国劳动力转移问题。

  (二)我国人口流动的成因与对策(次重点)

  识记:我国人口流动的现状。

  理解:我国人口流动的成因;我国人口流动的特点;我国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发展趋势;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带来的影响。

  应用:如何分析理解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三)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的基本思路(一般)

  识记:我国剩余劳动力转移面临的形势。

  理解:托达罗模型对解决我国劳动力剩余的启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的途径。

  应用:利用刘易斯人口流动模型、拉尼斯-费景汉劳动力转移模型来分析我国剩余劳动力问题。

  第十章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当今严峻的资源与环境形势;掌握可持续发展是解决环境恶化和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掌握保护环境的对策。

  要求学生能够了解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资源、环境的开发利用与可持续发展(重点)

  识记:可持续发展、三次浪潮。

  理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关系;经济盲目扩张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理解可持续发展下的资源利用;理解可持续发展下的环境保护。

  应用:利用可持续发展理解我国环境和资源问题。

  (二)资源与环境形势(次重点)

  识记:环境和资源现状。

  理解:我国的能源形势;我国的资源形势;我国的环境状况;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

  应用:针对我国环境和资源状况应该采取的对策。

  (三)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战略选择(一般)

  识记:对环境的影响。

  理解:我国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战略选择。

  应用:利用环境和资源的战略选择解决社工实际面对的问题。

  第十一章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优抚等知识;掌握社会保障的特点、原则;掌握我国建立保障制度的措施。

  要求学生能够利用有关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有关保障的问题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社会保障概述(重点)

  识记:社会保障的性质。

  理解:社会保障的类型;社会保障的作用;社会保障的原则。

  应用:利用社会保障的作用分析具体的案例。

  (二)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优抚(次重点)

  识记:社会保险、社会保障、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社会保险基金、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优抚。

  理解:社会保险与社会保障及其商业保险的关系;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难点与热点;完善养老保险的思路;失业保险作用;失业保险的政策思路;医疗保险改革的难点;完善医疗改革的思路;工商保险的问题;工商保险的措施;生育保险特点及其问题;社会保险基金的来源及其管理;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险的差别;社会福利的分类;社会救助的特点;社会救助的措施;社会优抚的范围。

  应用:利用相关知识解决案主遇到的有关福利、保险问题。

  (三)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一般)

  识记:社会保障制度。

  理解: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应该采取的措施。

  应用:能够针对某个问题来分析探讨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第三部分 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一、考核的能力层次表述

  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理解""应用"三个能力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各能力层次为递进等级关系,后者必须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其含义是 :

  识记: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是低层次的要求。

  理解: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应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联系学过的多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是更高层次的要求。

  二、教材

  1、指定教材:《福利经济学》,郭伟和、孙月平主编,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版。 (暂定)

  2、推荐教材:《应用福利经济学》,孙月平、刘俊、谭军编著,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年版。

  三、自学方法指导

  1、在开始阅读指定教材某一章之前,先翻阅大纲中有关这一章的考核知识点及对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和考核目标,以便在阅读教材时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2、阅读教材时,要逐段细读,逐句推敲,集中精力,吃透每一个知识点,对基本概念必须深刻理解,对基本理论必须彻底弄清,对基本方法必须牢固掌握。

  3、在自学过程中,既要思考问题,也要做好阅读笔记,把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等加以整理,这可从中加深对问题的认识、理解和记忆,以利于突出重点,并涵盖整个内容,可以不断提高自学能力。

  4、完成书后作业和适当的辅导练习是理解、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提高能力的重要环节,在做练习之前,应认真阅读教材,按考核目标所要求的不同层次,掌握教材内容,在练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合理的回顾与发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解题时应注意培养逻辑性,针对问题围绕相关知识点进行层次(步骤)分明的论述或推导,明确各层次(步骤)之间的逻辑关系。

  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应熟知考试大纲提出的总要求和各章的知识点。

  2、应掌握各知识点要求达到的能力层次,并深刻理解对各知识点的考核目标。

  3、辅导时,应以考试大纲为依据,指定的教材为基础,不要随意增删内容,以免与大纲脱节。

  4、辅导时,应对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宜提倡"认真阅读教材,刻苦钻研教材,主动争取帮助,依靠自己学通"的方法。

  5、辅导时,要注意突出重点,对考生提出的问题,不要有问即答,要积极启发引导。

  6、注意对应考者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自学能力的培养,要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独立学习,在自学过程中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做出判断,解决问题。

  7、要使考生了解试题的难易与能力层次高低两者不完全是一回事,在各个能力层次中会存在着不同难度的试题。

  8、助学学时:本课程共4学分,建议总课时72学时,其中助学课时分配如下:

章次 内容 学时
第一章  导论 4
第二章  福利经济学的基础理论 10
第三章  社会经济福利制度 6
第四章  公平与收入分配 8
第五章  贫困与反贫困 8
第六章  教育与卫生 6
第七章  失业与就业 6
第八章  人口控制与人口老龄化 6
第九章  人口流动与城乡统筹 6
第十章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6
第十一章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6
合计  72

  五、 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规定

  1、本大纲各章所提到的内容和考核目标都是考试内容。考试覆盖到章,适当突出重点。

  2、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的试题比例大致是:"识记"为20%;"理解"为30%;"应用"为50%。

  3、试题难易程度应合理:易、较易、较难、难的比例为2:3:3:2

  4、每份试卷中,各类考核点所占比例约为:重点占65%;次重点占25%;一般占10%。

  5、试题类型一般为: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

  6、考试采用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50分钟,采用百分制评分,60分及格。

  六、题型示例(样题)

  (一)单项选择题

  1920年福利经济学产生,福利经济学之父是( )

  A、庇古 B、帕累托 C、奥肯 D、卡尔多

  (二)多项选择题

  我国社会保障的内容有哪些( )

  A、社会保险 B、社会福利 C、社会救助 D、社会优抚 E、商业保险

  (三)名词解释题

  基尼系数

  (四)简答题

  简要回答什么是福利经济学?

  (五)论述题

  论述我国贫困产生的根源,并分析我国消除贫困的方法。

湖北自考在线

自考交流群

扫码领取试题答案及解析

  • 相关资讯推荐
  • 热门资讯推荐
新人有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