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改变命运
24小时客服:4008135555/010-82335555
当前位置:首页 > 笔记串讲 > 06年4月“社会心理学”北大版串讲第七章

06年4月“社会心理学”北大版串讲第七章

2006年06月30日    来源:北京自考热线   字体:   打印

  第七章 人际关系

  第一节 人际关系概念

  人际关系:指人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所结成的心理关系,它反映了个人或群体寻求满足需要的心理状态。这种关系的变化与发展取决于交往双方需要的满足程度。

  需要的满足与否是人际关系的基础。

  社会测量法:是由心理学家莫里诺提出的一种测量团体(特别是小团体)内成员之间人际关系和人际相互作用模式的方法。

  社会测量法的重要特点:①社会测量法涉及社会性变量;②社会测量法容易引起被测人的较强的兴趣与动机;③测量结果的应用性强,特别适合于团体研究。

  社会测量法只是测量团体人际关系的方法。前苏联心理学家在些基础上还提出了参照测量法和分层测量法。

  社会测量结果的分析主要有三种形式:矩阵分析;图解分析;指数分析。

  社会测量指数分析公式:

  个人社会测量指数=∑j列中被选数目/(n-1)(∑:被选数目之和,n:团体成员人数)。

  团体社会测量指数=相互选择数目之和/所有可能的相互选择总数(可作团体内聚力指标)

  例:团体10人,互选共15,团体社会测量指数为:0.3 (互选之和:C2 10=10x9/2=45)

  第二节 人际吸引

  吸引:指的是一个人对于其他人所抱的积极态度。

  人们为什么会相互吸引?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原因:(1)人类具有亲和倾向。魏斯提出了亲和对人的六种价值:①依附②社会整合③价值的保证④可靠的同盟感⑤得到指导⑥教育他人的机会。(2)为了克服寂寞。

  寂寞:当我们的社会关系缺少某些重要的特色时引起的一种主观上的不愉快感。寂寞是个人的内部感受,它无法由人的外在表现加以判断。

  魏斯以个人所缺乏的特殊社会关系为基础把寂寞分为两类:情绪性寂寞和社会性寂寞。情绪性寂寞:由于没有任何亲密的人可以依附所引起的寂寞。社会性寂寞:个体缺乏社会整合感或缺乏团体归属感时所引起的寂寞。 寂寞常和焦虑联系在一起。

  人际吸引的基本原则:(1)强化原则:强化是学习论的一项基本原则,运用到人际吸引中就是我们喜欢能给予我们奖励的人。(2)联结原则:联结是经典条件反射中的一个极其重要学习原则。我们喜欢那些与美好经验联结在一起的人,而厌恶那些与不愉快经验联结在一起的人。(3)社会交换原则:这一观点认为,我们对于一个人的喜欢与否,是基于对成本及利益所做的评价。根据社会交换理论,当我们认识到从人际交往中得到的报酬超过成本时,便会喜欢和我们交往的人。

  影响人际吸引的四个因素:个人特质、相似性、熟悉性及接近性(接近性是空间上的)。

  与吸引有关的三个个人特质:温暖、能力和外表吸引力。

  曝光效应:我们把这种只要经常出现就能增加喜欢程度的现象叫做曝光效应。

  亲和倾向起源于婴儿期,主要与婴儿的依附有关。

  第三节 亲密关系

  关系:两个人彼此能互相影响对方,并且互相依赖。(凯利1983)

  亲密关系:当两个人彼此间的依赖性很大时,我们把这种关系称为亲密关系。

  酬赏:个体从人际关系中所获得的任何有价值的东西,比如被爱的感觉或得到经济上的援助。

  霍氏(1974)区分出了六类基本的酬赏:爱、金钱、地位、知识、物质及服务。

  成本:人际关系中所产生负性结果。

  自我揭露:指一个人向别人说心里话,与他人共享内心的感受及信息。

  自我揭露是增进亲密关系发展的有效途径,让他人在一定程度上了解自己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标志。自我揭露可以是描述性的,也可以是评估性的。

  描述性揭露指我们向他人透露有关自己的一些事实。如职业、住址等。

  评估性揭露指透露个人的意见及感受。如自己喜欢某人、讨厌早起等。

  德勒加和格列拦克(1979)提出自我揭露的五方面作用:发泄、自我澄清、社会认可、社会控制、促进关系的发展。

  只有当自我揭露以适当的速度与形式逐步进行时,它才能使人产生喜欢的感觉。

  爱:又叫爱情,它是比人际吸引更复杂更高层的概念,包括审美、激情等心理因素及生理唤起和共同生活愿望在内的一种强烈的情感状态。

  鲁宾认为,恋爱时的想法包括三个方面:依附,关怀,信任及自我揭露。

  凯宁研究发现恋爱时的感受:有强烈的幸福感(79%)及注意力难以集中(37%)。

  爱的依恋过程理论:哈扎恩认为爱情中的依恋是幼年期对父母依恋的持续。

  当情侣间的关系发生问题时,有四种主要处理方式:①向对方说明:说出问题,尽力去协调,努力改善彼此的关系。②忠诚等待:被动地等待,盼望关系随时间自然改善。③置之不理:与伴侣在一起的时间减少,不搭理对方,任凭关系继续恶化。④分手:离开情侣而结束关系。

  弗洛姆认为爱的基本要素有:关心、责任、尊重和认识。

  沃尔斯特把爱情分为两类:狂热式爱情和友谊式爱情。

  第四节 冲突与合作

  更基本的人际作用方式:冲突和合作。

  人际冲突:指两个或更多社会成员间由于反应或希望的互不相容性而产生的紧张状态。

  “竞争”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冲突——目标的互不相容。

  人际冲突有两种主要的形式:“零–总和”冲突和“非零-总和”冲突。

  “零-总和”冲突:指的是一方的收益是对方的损失。(这种形式的冲突完全是竞争性的。)

  “非零-总和”冲突:这种冲突又称“混合动机情景”,指的是一方的收益不一定是对方损失。

  决定使用威胁的因素:人格特性、挽回面子、冲突的强度、沟通。

  如何运用协商减少冲突?答:(1)在协商中更有利的是更初立场,采取极端的立场比较好。在协商中较佳的策略是开始时就提出有很大差距或非常强硬的要求,这样能使他从对方那儿获得更大的让步。但是,更初的强硬立场未必总是有利。它有时会激起对方的愤怒,使对方也采取相应的强硬立场,从而使协商中止。(2)让步。协商的更佳策略是开头采取强硬立场,然后只做出小小的让步,对让步的研究表明,回报对方合作行为的更佳策略是作出小小的让步,无条件地合作或让步往往使对方得寸进尺,而使自己蒙受巨大损失。(3)逐渐回报策略。奥斯古德提出了一种协商的逐渐回报策略,这种协商策略由以下几步组成:①首先协商一方公开声明自己希望缓和紧张,并明确宣布自己为了减少紧张所采取的单方面的让步措施,并向对方发出呼吁。②逐步建立起“信任和真诚”的形象,作出让步的实际行动,这些行动是明确的,可作公开检验。(4)中间人调解。协商对解决人际冲突是重要的。

  合作:相对软弱的个体或群体通过与其他个体或群体的结盟,从而使自己争锝权利或处于有利地位的现象就是合作。

  合作的理论主要有两种:权力理论和协商理论。

  合作的权力理论:由卡普罗提出。这个理论涉及到了三个小组的合作问题。这三个小组之间的权力关系是:①权力均等;②一方的权力大于其他两方权力之和;③一方的权力小于其他两方权力之和。该理论还认为,如果一方的权力比其余任何一方的权力要大,但又小于它们的权力之和,则较弱的两方有可能合作。合作遵循着这一样一个原则:更大限度地扩充自己的权力。

  合作的协商理论:由考默利达和契科夫提出。按照这一理论,在合作过程中,每个成员有着更大的期望结果、更小的期望结果和更可能的期望结果。个体或群体之所以合作是因为他们希望建立能产生更大期望结果的关系。更可能赢得胜利的联盟更有可能形成。

  人际关系是人们在直接交往中所结成的心理关系。

  社会测量法是用来测量团体成员之间人际关系和人际相互作用模式。

  人际吸引是人们之间发展亲密关系的基础。遵循着强化、联结和社会交换原则。

自考交流群

扫码领取试题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