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自考毛邓三概论考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背景:战争年代毛泽东提出。
1938年,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所作的《论新阶段》政治报告中,首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他在报告中的第七部分《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中强调指出:“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经过1942年至1945年全党整风运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成为全党的共识。七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在总纲中确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我们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关于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
(1)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需要。
中国共产党人,我们是在一种特殊的国情下面来开始我们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我们国家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我们的革命的方向、我们的革命的条件、我们的革命的道路,马克思、恩格斯理论当中没有论述过。
(2)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和各个国家的具体实践相联系。恩格斯曾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各国的马克思主义者的任务就是结合各国不同时期的具体实际,将马克思主义民族化、具体化;同时,马克思主义也只有在同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才能开辟自身的发展道路。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发挥指导作用,就必须将其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又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
更多更全复习资料请见自考365网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辅导。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