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改变命运
24小时客服:4008135555/010-82335555
当前位置:首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2014年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点:辛亥革命

2014年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点:辛亥革命

2013年10月15日    来源: 自考365   字体:   打印
新春

  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三方面条件促成辛亥革命爆发:

  1、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即被统治者无法照旧生活下去)

  辛亥革命是与20世纪初中国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密切相关的。

  (1)外国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日益扩大,民族危机加深。其特点是:在政治控制前提下,外国在华投资规模急速扩张,铁路、矿山的利权成为列强掠夺的重要目标。1904年至1905年,“日俄战争”,清政府却宣布“局外中立”,结果俄国在中国东北南部所有一切权益“转让”日本。同时,英国侵入西藏地区。

  (2)社会矛盾激化,民变四起。1901年至1911年10年间财政开支激增4倍,人民负担沉重,激起了民众的普遍反抗。(表现为反洋教斗争、抗捐、抗税、抗租、抢米斗争、罢工、罢市,少数民族与会党起事等)。还发生了拒俄、拒法、抵制美货等爱国运动,以及收回利权运动和保路运动等。全国性的民变和爱国运动,反映广大人民再也无法照旧生活下去了。

  2、清末“新政”及其破产。(统治者不能照旧统治下去了)(简单应用)(按多项选择理解)

  (1)“新政”的实施及内容:

  《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已彻底放弃了抵抗外国侵略者的念头,甘为“洋人的朝廷”。清王朝为取得外国列强的信任,平息国内日益高涨的民怨,安抚统治阶级内部各派,拉拢民族资产阶级改良派,于1901年4月设立督办政务处,宣布实行“新政”。

  清末“新政”涉及:

  一是改革官制,整顿吏治(1901年7月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新设商部、学部和巡警部等中央部门)

  二是改革兵制(训练新军,各省筹建武备学堂,裁汰绿营和防勇)

  三是改革学制(提倡新学,从1906年起废除科举考试)

  四是奖励工商(兴办实业,颁布《商律》,对兴办实业有贡献者进行奖励)。

  (2)清政府的“预备立宪”及其破产

  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仿行宪政”,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规定了长达9年的预备立宪期限。

  预备立宪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延续清王朝封建统治,借立宪之名加强皇权,并非真正向资本主义迈进的立宪。(1911年5月,责任内阁成立,国务大臣13人,其中满族9人,而满族中皇族又达7人,被讥为“皇族内阁”)这不仅引起立宪派不满,而且加剧了统治集团内部汉族官僚同满族官僚的矛盾。清政府陷入了无法照旧统治下去的境地。

  3、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的形成(“推翻清朝旧房子”的主观力量)(按多项选择、简答题理解)

  (1)阶级基础:

  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由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首先发动的,其阶级基础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20世纪初进一步发展,其相联系的社会力量也有了较大的发展。经济发展了,必然需要自己政治利益的代言人和经济利益的维护者。这正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的阶级基础。

  (2)骨干力量是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这个知识分子群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政府兴学堂、派留学生两条途径上逐渐形成的。(孙中山、黄兴等均是这样的学历背景)他们深感到民族危难的加深,开始用自己熟悉的西方资本主义理念和方法,走向推翻清政府的革命之途。

  更多更全复习资料请见自考365网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辅导。

自考交流群

扫码领取试题答案及解析

新人有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