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自考传播学概论考点:语义学
语义学的特性
1、语言是静态的,客观实际是动态的。文字和语言是在一定的时期内,它的生成和应用是相对固定的,而客观世界则是一个运动过程,无时无刻不处在不停变动中。
2、语言都是有限的,客观实际是无限的。语言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了一个相当复杂的符号系统,但即便是这样,构成语言的词汇、短语、句式和文本都是有限的、可数的,但对它所表达和描绘的客观实际来说,却永远是不够用的。
3、语言是抽绎的。所谓“抽绎”,就是经过选择和舍弃,引出事物的头绪来。
可读性对大众传媒(报纸,广播,电视)的不同要求。可读性:原意指新闻、文学作品等易于阅读的程度,即作品使读者易于接受和了解,而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新闻的可读性的研究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究竟有哪些元素决定着作品是易懂还是难懂?二是没有一种方法可以测量出一篇作品在多大程度上易懂或难懂?美国的学者甘宁提出“迷雾指数”,专指对抽象而深奥难懂的词汇采用的测量方法。弗勒施则提醒美联社的撰稿人要注意使用短词、短句并要写得富有人情味。
报纸提高可读性:(1)提倡写短句。人们不仅要提倡写短新闻,而且要在新闻中多用短句;(2)少用或简化专业名词,少用“性”、“化”之类的词尾;(3)用语要具体,有特定的含义;多用常用词;(4)少用形容词,多用动词。新闻中的形容词,往往用来表述作者的主观判断和评价,过多使用会减弱事实的客观性。而多用动词则可以表现事物在发展过程中的不同态势,更容易为读者所了解和接受。
广播提高可听性:重视广播语言和音响的综合使用。广播语言多用口语,少用书面语。
电视提高可视性:以视觉感受为主,加强图像的直观作用和现场感,并配合使用口语直播形式。
更多更全复习资料请见自考365网校《传播学概论》课程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