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改变命运
24小时客服:4008135555/010-82335555
当前位置:首页> 备考资料 > 2016年自考“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回答

2016年自考“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回答

2016年08月09日    来源: 自考365   字体:   打印
双旦

北岛

  作者简介:北岛(1949——) ,原名赵振开,生于北京,原籍浙江湖州。早年当过建筑工人、铁匠等, 1970 年年末开始写作,是《今天》杂志的发起人之一,“朦胧诗派”的代表诗人(舒婷也是朦胧诗派)。

  北岛的诗歌创作开始于十年动乱后期,反映了从迷惘到觉醒的一代青年的心声,十年动乱的荒诞现实,造成了诗人独特的“冷抒情”的方式——出奇的冷静和深刻的思辨性。他在冷静的观察中,发现了“那从蝇眼中分裂的世界”如何造成人的价值的全面崩溃、人性的扭曲和异化。他想“通过作品建立一个自己的世界,这是一个真诚而独特的世界,正直的世界,正义和人性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北岛建立了自己的“理性法庭”,以理性和人性为准绳,重新确定人的价值,恢复人的本性;悼念烈士,审判刽子手;嘲讽怪异和异化的世界,反思历史和现实;呼唤人性的回归,寻找“生命的湖”和“红帆船”。 清醒的思辨与直觉思维产生的隐喻、象征意象相结合,是北岛诗显著的艺术特征,具有高度概括力的悖论式警句,造成了北岛诗独有的振聋发聩的艺术力量。代表作有诗集《太阳城札记》、中篇小说《波动》、散文集《失败之书》和随笔集《时间的玫瑰》等。

  知识点:

  1.识记作者是“朦胧诗派”的代表诗人。代表作《太阳城札记》、中篇小说《波动》、散文集《失败之书》和随笔集《时间的玫瑰》等。

  2.结合时代背景,简析本诗的主题意蕴。

  《回答》写于1976 年清明前后,后发表于朦胧诗主要阵地的民间油印刊物《今天》的第一期,它是朦胧诗时代开始的标志。“文革”结束后,文坛上先“伤痕”继而“反思”的写作,纷纷竞相展示苦难和控诉历史,在对历史的鞭挞中把现实指认为“新生”。而北岛的《回答》却是以清醒的眼光审视过去,愤怒而又不失理性,拒绝承认全部现实的新生性,以一种批判的立场,为重新确立人类的基本价值,而不惜牺牲一切的庄严宣告,诗中向世界喊出“我―不―相―信!”传达了一代青年人的心声。

  第一段:起笔突兀,开头两句是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将荒谬的时代总结为两行警句,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使读者刻骨铭心。卑鄙者畅通无阻,无所不为,无所不能,往往是社会上更得利也更得意的人。那些恪守道德、坚持理想的人则处处碰壁,走投无路;后两句就是殉道者们追求理想(“镀金的天空”)的悲惨结局!他们在精神上信奉道德的力量,在现实中却是无能为力的弱势群体,是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这两句话绝不是愤世嫉俗的偏激之辞,更不是耸人听闻的夸张之语,而是诗人对历史和现实的提炼总结。世界就是这样充满罪恶,这样颠倒黑白,以前如此,现在如此──从来如此。这就是历史。

  第二节是用象征的手法描绘现实。现实社会是如此冷漠,以至于到处都是冰凌,透肌入骨;人与人之间,甚至父子之间、夫妻之间、兄弟之间都没有一点感情可言,互相不敢靠近,缺乏信任。这还是正常人的社会吗?两组鲜明的意象,两个强烈的疑问句,无情地揭开了那段历史的真相。

  第三和第四节描绘了挑战者的英姿。纸──上面写着挑战宣言;绳索──挑战者作好了献身的准备和决心;身影──敌人只能捆住我的肉体,无法控制我的灵魂。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哪里有专制,哪里就有反叛。带着为真理、信念而献身的智慧和勇气,挑战者向罪恶的审判者发出了挑战的呼声。这是一种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我不相信!”──这是从迷雾中走出来的人们对“文革”的第一声艰难的呐喊,也是觉醒的青年一代对历史的坚定回答。假定的“第一千零一名”,表达了挑战者无比顽强的决心和执着的追求。

  第五节连续四个排比句,连珠炮一般发起了猛攻,犹如排山倒海,有雷霆万钧之势。前两句是对空洞的社会理想和统治者的谎言的否定;后两句是对崇高信念与客观规律的肯定。一前一后,先否定后肯定,表明了怀疑与信仰的分野。可以说,怀疑与思考就是一个寻求意义的过程,就是人生价值和尊严的所在。“我不相信”与伟大哲人“怀疑一切”的怀疑精神一脉相承。

  第六节表达了对于民族和全人类历史苦难的独自担承精神──这就是英雄。这种强烈的忧患意识,这种浪漫主义的胸襟和气度,足以惊天地,泣鬼神。惟有这种精神,才堪称──伟大。

  更后一节通过新奇的联想与复合的意象,将诗情升华到具有历史哲理内蕴的高度。这既是悠久的历史上人民对理想追求的形象写照,又是对未来人们永恒的向往所作的形象暗示。传达出对未来的企望。“五千年的象形文字”从历史与未来中捕捉到希望和转机,显示了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民族的强大的再生力。

  3.简析本诗的艺术特点。

  《回答》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首先来自深刻的理性思辨。“告诉你吧,世界,/我―不―相―信”,这愤怒的呐喊,如冬日惊雷,声震天宇。四个“我―不―相―信”的排列句,语意坚定,大气磅礴显示了叛逆者毫不妥协的意志。这种怀疑不是虚无主义的怀疑和否定一切,而是建立在理性基础上,对荒谬的历史与现实的彻底否定,是对病态社会绝望后的重新选择。

  本诗以对仗式的警句开篇,如黄钟大吕,如异峰突起,为全诗定下悲愤的基调、有力讽刺了那个道德扭曲、价值颠倒的荒唐现实。诗人如立于天宇的“超人”,看到“镀金的天空中/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茫茫大地“到处都是冰凌”、“死海里千帆相竞”,这既是对冷酷现实的描绘,也是对历史的深刻反思。这些以直觉思维产生的富有暗示性的比喻,比直白的写实更有概括力。

  全诗既有直接的抒情和充满哲理的警句,又有大量语意曲折的象征、隐喻、比喻等,使诗作既明快、晓畅,又含蕴丰厚,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就是充满了哲理的警句,运用的是比喻手法。

  诗中大量运用象征、隐喻手法。第二节全节都是在用象征手法描写现实。政治的黑暗犹如漆黑的无所不在的夜,生活的束缚好比四处张开的网,希望的境界成了被堤岸阻隔的黎明,而觉醒者恰如被河水包围的孤独的岛屿。通过象征、暗示,诗人的主观境界过渡到了诗的世界。象征作为一种艺术手法,在北岛的诗里被普遍运用,表明了诗人丰富的再造性想象力。

  隐喻手法的运用如“镀金”揭示虚假,“弯曲的倒影”暗指冤魂,“冰凌”暗指人们心灵的阴影。《回答》反映了整整一代青年觉醒的心声,是与已逝的一个历史时代彻底告别的“宣言书”。

自考交流群

扫码领取试题答案及解析

新人有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