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自考“西方社会学理论”讲义(42)
他同时认为,并非所有的结构对社会体系的运作都是必要的。有些是可以丢弃的。这是对帕森斯保守主义观点的一种批判。
第三,提出了一整套功能分析的范式。默顿认为,要改变目前的社会学状况,就必须确立起一整套社会学定性分析的范式。默顿以功能主义思想为基础,提出了他著名的功能分析范式,其中包括11个方面的问题:(1)功能归属问题;(2)主观意向问题;(3)客观后果问题;(4)功能指向问题;(5)功能需求问题;(6)功能实现机制问题;(7)功能选择问题;(8)结构约束问题;(9)动态与变迁问题;(10)功能分析的效度问题;(11)功能分析的意识形态问题。
第四,提出了社会失范理论。默顿在1938年出版的《社会结构与失范》一文中系统地提出了他的失范理论。
默顿认为,当个人以正统的手段去实现目标时,个人行为是符合社会规范和社会要求的,但是目的与手段不一致时,失范现象便出现了。在他看来,失范可以被想象为文化结构中的一种断裂,这种情况在文化的规范和目标同该群体成员在社会结构层次上以符合这些规范和目标的方式行事的能力之间分裂时特别容易出现。为此,默顿列举了四种失范:
一是创新失范。是更常见的失范现象,这种行为虽然承认文化目标但却无法采取社会所承认的手段去到达目标。如为了富裕而挪用公款、卖淫等既是这类现象。
二是形式主义。指人们接受了正统手段但囿于缺乏教育机遇而没有接受社会认可的目标。
三是退却主义。背离并拒绝社会工人的目标和手段,是社会“异化者”。如无赖、流浪人、乞丐。
四是造反。则是企图以创新的目标和手段来取代原因的目标和手段。
总之,默顿讲的失范侧重于其积极的方面。另一方面他始终坚持失范的根源在于文化和社会结构。不能归咎于社会成员个人的缺点。因为他认为,个人的欲望和要求不一定出于人的本能。而是由社会文化决定的。
根据迪尔凯姆和默顿对失范行为的论述,我们认为,失范行为是指个人、群体或组织所发生的偏离或违反社会社会规范的行为。这种社会失范主要是指社会整体为了其生存而实行的制度、思想和习俗等。并不是指个人或某个组织或群体的制度或思想。所以,在某个群体有所谓的“失范行为”,但到了另个环境或场所也许就不是失范行为。
四、中层理论的特点及主要评价
1、中层功能理论特点
按照默顿的理解,他的中层理论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它主要用于指导经验研究,并且根据这一理论是可以通过经验加以验证的。如社会流动理论、社会分层理论、角色冲突理论、参照群体理论,等等。
第二,它只涉及有限的社会现象,一般由几组有限的假定组成,且通过逻辑推导可以从这些假定中产生出能够接受经验调查证实的具体假设。
第三,它可以融入到所谓的社会学理论体系之中去,成为社会学思想体系的一部分。
第四,它能区分出微观社会学问题与宏观社会学问题,从而划清微观与宏观问题的界限。
第五,它承传了早期社会学家的思想观点和理论建构策略,是经典理论研究工作的直接延续。
第六,它没有认定自己可以对当今一切紧迫的实际问题提出理论解决的终极办法,实际上在某种意义上为我们指明了未知的或需进一步研究的方面。
2、中层功能理论评价
第一,理论取向的多元化。提倡理论多元化,现在不会引起人们的批评。然而在本世纪五六十年代,默顿就鲜明地坚持理论多元化实为难能可贵。因为当时学术界实证主义观点盛行,帕森斯的“大理论”有一统天下之势。在帕森斯等人看来,社会学家的研究目标就是提出用于解释人类社会的统一的理论体系,而且在他们看来,他们也已经找到了这样一种理论,即功能主义。默顿虽然同是功能主义的代表,他也极力倡导功能分析法,但从他的“中层理论”我们可以看出,默顿的理论观具有明显的经验倾向和理论多元化的思想。
第二,经验研究与理论研究的渗透。默顿中层功能理论的一个精髓之处,就是经验研究必须以理论为指导,而理论研究离不开经验证明。他认为经验研究与理论研究相互渗透,是任何社会学研究所必须的。他曾尖锐地指出:“我们不喜欢那样的社会学家,他们只空谈而不观察,或者只观察而不思考,或者只思考而不使他们的思想接受系统的经验研究的检验。”
第三,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的整合。默顿的中层理论不但在经验研究和理论研究之间架起了桥梁,而且也弥合了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之间的鸿沟。更近西方学术界关于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趋势的讨论,进一步证明了默顿思想的远见性。
因长期以来,以帕森斯为代表的宏观分析学派和以米德为代表的微观分析学派,代表了社会学研究的两大阵营,并由此引出了一系列人为的难以调和的争执,如整体主义与个体主义、客观主义与主观主义等二分法之争。
按照默顿的理论观点,社会学研究应首先考虑涉及一定范围的现象的特定的理论,然后通过对这些不同理论的概括,去发展能解释更广范围的社会现象其概括性更高的社会学理论。这是一个相互关联的积累过程。因此,对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不能把行动性的个体与结构性的社会整体人为地割裂开,它们本应是同一事物的互相联系与作用的两个方面。例如默顿就把小群体理论和社会结构理论看作是密切相关的理论。尽管默顿的研究侧重于对宏观的社会结构因素的分析,但他从未忽视对社会行为的具体考察,如他所提出的著名的角色丛概念、参考群体概念、行动的非预期后果理论,突出地体现了他的中层理论的思想,反映了微观领域问题与宏观领域问题相联系的观点。
第四,默顿尽管创立了中层功能分析理论,试图统一社会学领域中微观与宏观的对立,实现社会学二元理论的整合,但是,他也没有能够真正实现。因为,这是一个永恒的理论与现实话题。
五、结构分析范式
六、科学界的规范结构
小结
功能主义理论是现代西方社会学中的第一个有广泛影响的理论流派。它兴盛于20世纪50一60年代,一度被看做是社会学的唯一理论范式。但60年代末以后,它也受到了激烈的批评。此后各种新的理论观点纷纷出现,在某种程度上说,后起的这些理论都是对功能主义理论的补充发展。当然,任何其他理论都不能取代功能主义。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新功能主义”的出现,功能主义理论又得到了复苏。
本章侧重分析的是功能主义理论的两位核心人物一——帕森斯和默顿——的理论观点。他们虽同肩一派,但各辟一家。帕森斯的功能主义以抽象性著称,而默顿的功能主义以经验性著称;帕森斯主张建立“大理论”,而默顿主张首先发展“中层理论”。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57 | 58 | 59 | 60 |
61 | 62 | 63 | 64 | 65 | 66 | 67 | 68 | 全 |
资料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