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自考“西方社会学理论”讲义(3)
第二阶段:深入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西方社会学虽然取得了可观的成绩,可是多种取向并存的局面,总让人感到美中不足,怎么整合各种不同取向的社会学,使之融合为更具有综合性因而也更具有说服力的社会学体系,几十年来,一直是许多西方社会学家追求的目标。实际上,西方社会学的第二发展阶段就是以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在这方面所做的尝试开始的。
韦伯提出要以个人行动作为社会学分析的基本单位,要把各种不同层次的社会结构概念都转换成可理解的行动。早期的帕森斯也接受了韦伯的这种理论立场,把社会行动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但帕森斯认为韦伯以及与他观点相似的“唯心主义”社会学传统过于突出个人行动的主观的一面以及影响个人主观定义的文化理想与价值观,而忽略了行动发生于其中的情境作用。与此相反,实证主义社会学把人的行为视为对周围情境的反应,看到了客观环境对人的行为的制约或影响,这是它的长处,但过分强调这种制约作用,忽视甚至完全否定个人主观因素的作用,这是缺陷。
帕森斯认为这两种传统都对说明人们社会行动的某一方面作出了贡献,但都没能对社会行动的结构作出完整的说明,必须把它们综合起来,才能形成一个合理说明人类行动的一般理论。他早年出版的重要著作《社会行动的结构》一书,就是他在这方面的的更初尝试。书中的提出了他的一般行动理论的基本思想:提出目标、环境和规范是单位行动的基本要素,行动就是在物理环境和价值规范两方面的制约下,个体为实现一定的目的所发生的动作和过程。这显然是对两种传统的高度综合。
帕森斯和韦伯一样从行动理论开始他的研究,和韦伯一样他不仅关注个体的社会行动,而且更关注宏观的社会结构与过程,希望从行动理论出发探寻各种之后结构与过程的真实基础。尽管他一生的研究工作中,都始终注意保持一种综合的理论立场,希望把迪尔剀姆和韦伯的理论洞见结合起来,但随着他研究的深入,他的观点实际上更接近斯宾塞、迪尔剀姆而远离韦伯等人的立场。
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他发表的一大批著作中《社会系统》《行动理论草稿》《经济与社会》《社会—进化与比较的观点》《现代社会系统》等中,逐渐发展出了一个后来被称为结构功能主义的宏大社会学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一开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美国乃至西方社会学界取得了近乎霸主的地位,但很快受到了人们的批评。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过于抽象,缺乏经验基础;
过于注重社会过程中客观的层面,忽视其主观层面;
注重宏观分析,缺乏微观分析基础;
过于强调社会的一致与稳定,忽视强制与冲突;
对现实过于乐观,具有保守主义倾向等。
顾尔德纳的《西方社会学面临的危机》一书就是对帕森斯结构功能主义进行批评的著名作品之一。以这些批评为基础,一大批反帕森斯或非帕森斯主义的理论取向在西方社会学繁荣兴盛起来。
一 针对过于抽象、缺乏经验基础的缺陷。默顿做了一系列的补救工作。他批评早期功能分析中的三条假设:“功能统一性假设”“功能普遍性假设”“功能不可或缺性假设”。认为它们没有根据,经不起事实检验,提出应该把功能分析和经验研究结合起来,以经验研究来检验功能分析。为此他提出了“中层理论”策略以及用以指导经验研究的可操作的新的功能分析范式,形成了特纳称之为“经验功能主义”的研究取向,在西方社会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社会理论与社会结构》
二 针对过于强调社会的一致与稳定,出现了社会冲突理论。其特征是强调社会结构的强制性、社会过程的冲突性、社会变迁的普遍性。代表人物主要有:美国的米尔斯和德国的达伦多夫。
米尔斯在《白领:美国的中产阶级》和《权力精英》等书中,以社会冲突论为指导,对现代美国社会的阶级结构和权力结构做了深入的描述和分析,指出所谓的“权力均衡”在大多数情况下只是西方社会的一种神话。
达伦多夫则在《工业社会中的阶级和阶级冲突》一书中,参照结构功能主义的社会均衡模式的基本要素,提出了一个相当完整的宏观社会冲突理论,对冲突的根源、冲突群体的形成、冲突形成的形式与条件、冲突的解决、冲突与社会变迁的关系等问题做了系统的论述。
有的学者指出无论是结构功能主义还是社会冲突论都是片面的,提出应将二者综合。代表人物主要有:科塞和伦斯基。科塞在《社会冲突的功能》中认为,冲突是社会的常态,但他反对达伦多夫那种认为冲突只破坏稳定、导致社会变迁的看法,认为冲突与社会整合、稳定并不矛盾,甚至还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伦斯基也在《权力与特权:社会分层的理论》一书中,试图证明冲突论和功能论是不相矛盾的。
三 针对过于注重社会过程中客观的层面,忽视其主观层面。出现了符号互动论、拟剧理论、本土方法论。
1符号互动论:是以库利、托马斯和米德等人的思想为基础而形成起来的,美国社会学家布鲁默是其创始人。该理论从社会唯名论的立场来看社会,主张人们之间的符号沟通过程是社会过程的基础和实质,个体行动与社会结构都是人们之间符号互动的产物。
2拟剧理论:在此基础上,戈夫曼对人们之间日常的符号互动过程进行了一系列更为深入具体的研究。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中,他把社会机构比做一个大舞台,将人们之间的互动过程比拟为剧院中的表演。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57 | 58 | 59 | 60 |
61 | 62 | 63 | 64 | 65 | 66 | 67 | 68 | 全 |
资料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