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自考“毛邓三”考点串讲(22)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我国曾经坚持计划经济配置方式的原因:
1.我国社会主义是通过革命取得成功的,人力、物力与资源都是有限的,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和政府控制有限的资源是必要的。
2.我国建国之初,经济遭到了战争的破坏,急需恢复。在这种情况下,资本主义国家不给予援助。在这种情况下,要求我们把有限的资源有计划的配置。
3.计划经济被认为是可以解决经济发展中的两个难题,即商品短缺和公平问题。
(一)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主要弊端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这就造成了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的局面,严重压抑了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
l990年12月,邓小平指出:“我们必须从理论上搞懂,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不在于是计划还是市场这样的问题。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控制。”1992年初,邓小平又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具有丰富的内涵第一,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区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标志,它们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而是资源配置的不同方式。不能把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画等号,把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画等号,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第二,计划和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手段,各自既有优势和长处,也有不足和缺陷,要把计划和市场有机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两种调节手段的长处。
第三,要把发展市场经济与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既可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可以充分利用市场经济对发展生产力的作用。
(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蓝图和基本框架
二、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结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
第一,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第二,在分配制度上,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第三,在宏观调控上,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三、市场机制和国家宏观调控的结合
1.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调节作用。
2.市场虽然在资源配置中能有效地发挥作用,但市场机制不是万能的,也有其弱点和不足。
3.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和加强宏观调控,都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两者缺一不可,绝不能把它们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单纯强调这一面、轻视或者忽视另一面,都不利于改革和发展大业。
“加强宏观调控并不是恢复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那一套管理办法,而是要运用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去实现调控的目标。”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是指政府在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的基础上,运用经济计划、经济政策等调节宏观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计划主要是指导性的,计划应当突出宏观性、战略性和政策性。法律手段,是指政府通过经济立法和司法,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行政手段,是指政府依靠行政机构,采取强制性命令、指示、规定等行政方式来调节经济活动。行政手段具有见效比较快等特点,在必要的时候也需要加以运用。因此,在调控宏观经济时要以经济手段为主。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全 |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