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改变命运
24小时客服:4008135555/010-82335555
当前位置:首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 2012年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秦汉散文

2012年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秦汉散文

2012年07月06日    来源: 网络   字体:   打印
报名

  第一章 秦汉散文

  理解:秦汉散文的发展脉胳

  秦仅李斯,受战国纵横家影响。汉散文创作的主流,文体:政论文,文风:切中时事,朴厚无华。西汉初期贾谊等的情感浓重、文气纵横——西汉中后期刘向等的引经据典——东汉前期王充等的崇实诚、斥虚妄,通达深刻——东汉后期王符、仲长统等的抨击时弊,愤世嫉俗。行文造语在东汉后期向骈俪方向发展。

  第一节 李斯与秦代散文

  理解:

  ①《吕氏春秋》简况。

  秦相吕不韦组织门客集体编撰。(被视为杂家著作,而以道、儒、法、阴阳家的思想成分更多些。)文章一般较短小,以事实说理,平实畅达,不求华丽。《吕氏春秋》的更大成就,是它创作了丰富多彩的寓言故事。

  ②《吕氏春秋》的说理方式。

  它创作了丰富多采的寓言故事。说理时往往采用一组寓言故事,从不同侧面予以说明,既充分阐释了思想,也使行文形象生动,趣味盎然。

  (例如:《察今》,讲“因时变法”的思想,先后使用“循表夜涉”、“刻舟求剑”、“引婴儿投江”三个寓言故事,分别侧重于“时”、“地”、“人”不同的方面,全面表达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的变法主张。)

  ③李斯生平与《谏逐客书》写作缘由。

  李斯,楚国人。曾从荀子学帝王之术。初为吕不韦舍人,后说秦始皇统一六国,为相。

  因韩人郑国为秦修建灌渠事,秦大臣建议驱逐所有外来客卿。李斯也在被逐之列。于是上书秦始皇,指陈逐客的错误。

  ④秦刻石文的特点。

  其形式,四言为句,三句为韵。铺叙颂夸,气度宏伟,韵律谐和。文采不足。

  简单运用:《谏逐客书》的主要特点。

  一、《谏逐客书》以逐客不利于秦的统一为中心,首先铺叙历史上客卿辅助秦国并使之国富兵强的事实,以说明客卿不曾有负于秦;其次叙说秦始皇看重外国的玩好之物,而轻视客卿的事实,论定其重物轻人的错误;更后分析纳客和逐客的利害关系,指出逐客非但不利于秦的统一大业,还会使秦国趋于危亡。

  二、文章罗列众多事实,极力铺陈,颇具纵横家法。提出秦王逐客的政令,举重若轻,使重物与轻人形成鲜明对比,事理昭彰。

  第二节 贾谊与西汉初期散文

  识记:

  ①贾山《至言》。

  分析秦亡原因,提出君臣间应相互尊重、信赖,行文质直切实,明白晓畅,有说服力。

  ②贾谊生平。

  善属文,颇通百家之书。文帝召为博士。因年轻气盛,对政权建设多有建议,遭老臣嫉恨。贬为长沙王太傅,四年后被召回京。文帝十二年卒。

  ③晁错生平。

  曾随张恢学申商刑名之术。景帝时官至御史大夫。因力主削藩,七国乱起时,被腰斩。

  ④枚乘《上书谏吴王》。

  劝说吴王应遵守君臣之义。比譬叠出,委婉设辞,很有文采。(与贾谊、晁错的政论散文颇不同,体现着文人而非政治家的特点。)

  简单运用:西汉初期散文概况。

  从刘邦称帝到汉景帝末年,是西汉王朝政治文化发展的初期。王朝初建,吸取秦亡的教训,一方面,革除秦朝暴政;另一方面,取消言禁书禁,鼓励士人追思秦亡教训,为新朝的政权建设出谋划策。这个时期的散文,主要是与治国有关的政论,针对现实,行文平实明白。同时,受战国策士影响,大多又具有纵横家的遗风。

  综合运用:

  ①贾谊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

  贾谊是西汉初期散文的重要作家。贾谊的忧患意识更为浓厚,他的文章指出了藩国之忧、匈奴之患、政治秩序混乱、经济失本无序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其更重要的政论散文代表作有《治安策》(一名《陈政事疏》)、《论积贮疏》、《过秦论》等。这些文章不仅思想内容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在写作方面也有其突出的特点。

  一、其文章据实设论,理直气壮,深情恳切。如《治安策》(从中可见出贾谊文章的气势犀利,情感激扬,切直晓畅。)

  二、紧凑严密,说理透辟,气盛而情浓。如《论积贮书》(文章紧凑严密,说理透辟。体现着贾谊文章气盛而情浓的特点)。

  三、文章铺饰排比,渲染淋漓,深得先秦纵横家说辞的风神。如《过秦论》,(深刻分析秦亡原因,归结为“仁义不施”)。

  ②晁错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

  晁错是西汉初期政论散文的代表作家。载于《汉书》本传的《上书言兵事》(一称《言兵事疏》)、《言守边备塞、劝农力本当世急务二事》(或称《守边劝农疏》)《贤良文学对策》,和载于《汉书。食货志上》的《说文帝令民入粟受爵》(即《论贵粟疏》),是晁错政论散文的代表作。

  一、切实中肯,论精识深,擅长分析,言之凿凿。如晁错政论散文代表作《论贵粟疏》以有力的论据,说明轻赋役以劝农功,贵粟而贱金玉对于国家发展的意义。

  二、具有战国策士的纵横风气。如《上书言兵事》论“得地形”,辞藻谐偶,句式铺排,层层比较叙述。

  第三节 刘向与西汉中后期散文

  理解:

  ①西汉中后期散文大势。

  在总体倾向上出现了言必称经,以阴阳灾异论政议事的特点。以董仲舒和刘向尤具代表性。另外,司马迁、杨恽等人的个别散文作品或叙写个人情志和社会生活感受,或直论政事而不轻言经籍灾异,与这一时期散文创作的主流不甚相同。

  ②董仲舒及其散文。

  是《春秋》公羊派的大师,在汉世“为群儒首”,对推尊儒术贡献甚大。

  主要散文作品除《春秋繁露》外,还有《天人三策》。其文逻辑严密,环环相扣,联类引证,雍容稳妥,已经没有了西汉初期散文的纵横排宕之气。董仲舒对阴阳灾异思想和文风的变化,对西汉中后期的散文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

  ②刘向生平。

  刘向,字子政,初名更生。出身皇族。一生曾三度入狱,仕途坎坷。刘向是西汉著名的经学家和目录学家。其散文继承董仲舒而在引经据典方面有所发展。

  ④杨恽《报孙会宗书》。

  对自己的遭际忿忿不平,婉转而深沉的表达退隐的决心。情感浓郁,个性鲜明。

  ⑤桓宽《盐铁论》

  虽是政论,但不滥说灾异,以史为鉴,直切时事和政策。采用对话体,诘难辩驳,简洁犀利,文风质直平实,缺少汉初政论文的气势。

  简单运用:《新序》、《说苑》的文学价值。

  刘向散文的代表作,采集群书中的逸闻琐事编撰而成,寓含劝戒训教之意。其中很多篇章类于后来的志人小说,更具文学价值。如“嗟来之食”,以简短的笔墨,描写人物言行,传达其形貌和精神,主要继承《左传》的写人笔法,但已成为独立的故事。这类故事,对后来的文言小说(尤其是志人小说)有不小影响。

  第四节 东汉散文

  理解:

  ①东汉散文大势。

  前期王充等求真实斥虚妄。后期仲长统等清议时政,发愤指弊,有着求实的鲜明倾向,有激情也颇具文采。

  ②桓谭及其《新论》。

  桓谭,字君山,博学多通,好非议俗儒,著有《新论》29篇,多佚。行文朴实无华,开东汉士人抨击虚妄之先河,也反映出文风趋向质实的倾向。

  ③王充。

  王充,师从班彪,会通百家。晚年退居著述,今存《论衡》85篇是他更重要的作品。全书以“疾虚妄”为宗旨。

  ④仲长统。

  字公理,少好学,富于文辞,敢于直言,时人谓之“狂生”。著有《昌言》34篇。

  简单运用:

  ①王充散文的特点。

  王充更重要的作品是《论衡》85篇,全书以“疾虚妄”为宗旨,对汉世以来的阴阳灾异及今文经学学风、俗儒品格等给予有力的批驳,也包含对东汉神学政治的批判。

  王充崇实尚用,倡导通俗,反对“华而不实”、“实而不华”。主张独创,不反对文辞的各具特色。如其《自纪篇》,句式谐偶,比喻迭出,语言生动流畅。

  “口则务在明言,笔则务在露文”(《自纪篇》)这是王充为文的追求,他为了把其“疾虚妄”的思想说明说透,必须“喻深以浅”,“喻难以易”,所以他的文章有时也写得繁冗累赘。

  ②仲长统散文的特点。

  文风较质朴,而富于论辩色彩,往往言辞激烈。仲长统的代表作是《昌言》34篇,今仅存十分之一。《昌言》和东汉末年许多著作一样,思想比较庞杂,也比较活跃,而总的倾向是崇实尚用,充满变革思想。

  仲长统坚决反对宦官、外戚干政,反对社会不公。《昌言》的文风较为质朴,而富于论辩色彩,往往言辞激烈。

  因为仲长统也受老庄思想影响,有的文章也写得潇洒美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资料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编辑推荐:

  2012年4月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考点讲义

  放弃的不是理想 自考也有精彩

  2012年自学考试考前备战完全手册

自考交流群

扫码领取试题答案及解析

新人有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