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自考“毛邓三”考点串讲(12)
第二节 社会主义本质
一、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建国后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经历了许多曲折和失误,原因很多,但归根到底,就在于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改革开放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疑虑和困扰,归根到底也在于对这个基本的理论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因此邓小平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时,反复强调的一个主题,就是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为什么长期以来,我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两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
邓小平之所以再三提出一定要把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搞清楚,一方面是为了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另一方面则是为了适应时代和历史的发展,进一步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把马克思主义推向前进。
第一,多年来,在我们的社会主义观念中存在着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条化的严重倾向。
第二,我们曾经把苏联模式神圣化,照抄照搬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方法和相应的社会主义观念。在如何建设切合当代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我们长期以来并没有搞清楚。
第三,正是由于我们长期把苏联模式当作唯一的或唯一正确的社会主义模式,从而把这个模式的种种弊端当作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附加在社会主义上。
二、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概括
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著名论断:“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削除两极分化,更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是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完整概括。
三、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特点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特点:
第一,在本质和目标的层次上认识社会主义。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概括的五句话即是五个目标,这五个目标又可以归纳为两大目标:前两条——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生产力方面的目标;后三条——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更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生产关系方面的目标。从目标的角度来谈论社会主义,在目标的层次上界定社会主义本质,是符合科学社会主义的。
第二,突出了生产力的基础地位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概括则突出了生产力——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首要基础地位。发展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更基本的原则。
第三,强调了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更终目标。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更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社会主义的更终目标就是要实现共同富裕,而且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更终达到共同富裕,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做到。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与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更终达到共同富裕之间密不可分,互为条件。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有赖于生产力的高度发展。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又是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为条件的。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尤其要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
第四,在动态中描述社会主义的本质。
邓小平用了五个动词——“解放”、“发展”、“消灭”、“消除”、“达到”——在动态中生动地描述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是一个过程,社会主义的本质也有一个逐步实现的过程。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时代的要求,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全 |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