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 我从工人到编辑
十年寒窗苦读,付水东流,与大学校门失之交臂的心痛难于言表,知识的匮乏使我的梦想成为飘渺的海市蜃楼。刚毕业的那段日子里,每当晨曦初露之际,常问自己:“干什么去?”而茫然一片。在暮色降临之时,扪心自问:“干了什么?”而怀中空空。瞑瞑之中是参加自学考试这条路给了我,给了所有有志青年以希望。从此,少了一分遗憾,多了几分人生的经历和体会。
我于1999年开始参加自学考试,一直喜欢文学的我选择了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为了生活,我不得不同时参加工作,边上班边挤出本就不多的业余时间来自学课程。自己起早贪黑自不必说,就连单位中的大学生们都快被我问烦了,因为我常常问出一些在他们眼中很简单的问题。大部分刚参加自学考试的人都有一种急于求成的心理,恨不得每次都报满课程,我也不例外,第一次就报考了《古代汉语》、《外国文学作品选》、《文学概论》和《哲学》等4门课程,然而最终的结果却是面面俱到,面面不到。无情的分数差点将我击垮,居然有3门课程都考了50多分,只有《外国文学作品选》勉强通过。当时我固执地认为自己已经努力了,可结果却是这样,我真的想放弃了。待过后平静了情绪,回想这半年来自己的学习情况时,才发现自己有点儿太急躁、太盲目了,忽视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什么都想学,一下子全面铺开,结果什么都学不精,考出这样的成绩也就不难理解了。在下半年的考试中我积极调整了学习方法和心态,有计划地报考了两门课程,结果全部顺利通过且成绩良好。
《古代汉语》是汉语言文学专业中最难的一门课程,厚厚的两本书全是繁体字,涉及的内容特别广泛,而且非常繁复。如果没有特别好的古汉语基础,光凭自己去理解和琢磨就显得尤为艰难了。听朋友说东河区有个自考辅导班,这个消息让我兴奋不已,虽然离家虽很远,但毕竟可以接受老师的现场讲解,那是多么令人高兴的事啊。由于辅导班地处闹市区,所以我颇费周折才在学校附近租到了一间小屋,条件虽差点,但起码可以保证课时。
2000年的冬天,包头的天气异常寒冷,那段难忘的生活,也是我永远都咀嚼不够的日子,苦涩中带着清冽……由于租住的小平房里没有暖气,所以我买了整整2吨大煤块,支好了沉重的铁火炉,架起了长长地铁皮烟囱,来向寒冷挑战。每当深夜回到小屋,生起火炉我就不觉得孤单。温习功课之余,我会常常凝视炉中的火光,熊熊跳动的火焰带给我的不仅仅是温暖,我知道还有更多的激励与希望在里面……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站在学生的角度理解,我们不能满足于几顿美餐,要向老师学习捕鱼的方法,以求长期享受鱼的美味。如今虽然社会上各种自学考试的助学机构很多,但还是有很多比如农村的自考生们得不到面授的机会,我想对有条件接受老师辅导的自考生们说,一定要珍惜听课的机会,作为自考生的我们更应该注重学习老师分析问题的方法,以便在以后的自学道路中培养起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有,进行自学切忌学一阵,停一阵,知识是在日积月累中越发深厚,同时还要有艰苦勤奋和持之以恒的毅力,我愿与大家共勉。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几个志同道合的学友可以相互鼓励、促进,可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可以互通有无。我在学习中就经常同学友相互改改文章,交流一些文学作品,增强了学习的目的性和实践性。
我在参加自考的同时,开始慢慢地向各类报刊投稿。先后在《鹿鸣》杂志、《内蒙古日报》、《北方新报》、《北方经济报》、《包头日报》等报刊发表各类文章百余篇,其中两篇反映社会问题的稿件,被多家报纸刊发后,又被新华网转载,还有两篇小小说还在全国小小说大赛中获得了优秀作品奖。
其实世界上本没有路,路是人们劈荆斩棘踏出来的。自学之路漫漫长,但也是一条到达彼岸的光明大道。随着时光的推移,我拿到了一张又一张的单科结业证书,并于2003年初修完了汉语言文学(专科)的13门课程。看着红彤彤的毕业证书,欣喜之余,我没有满足,又开始学习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本科课程。时光荏苒,转眼已经是2007年了,如今我的本科自考课程只剩一门《美学》。学以致用,在参加本科段自考的几年时间里,我的工作也有了很大变动,我先从报社的校对员做起,后做实习记者、记者,再到编辑,是自考不断为我增添了能力和信心。
学无止境,学海无涯。几个春夏秋冬的血汗播洒着失败与成功,编织出了人生的五彩缤纷。自考,在这所没有围墙的大学里,只要你愿意,她会用热情的双手欢迎你,只要你努力,她会让你理想的枝头硕果累累。
社会上总有些人戴着有色眼镜看待我们自考生,作者及千千万万个自考生成功的例子给了这些看法以无情的痛击!让别人说去吧,我们自考生奋发图强,乘风破浪,勇往直前!胜利定属于我们顽强拼搏的自考生。
文章写得情真意切,十分感人。融议论抒情记叙为一炉,尤其议论部分,有思想内涵,分析到位,文笔优美。是一片不错的散文!
自考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