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客服:4008135555/010-82335555
当前位置:首页> 教材大纲 > 江苏自学考试体育史教材大纲

江苏自学考试体育史教材大纲

2006年11月22日    来源:   字体:   打印
双十一

  南京师范大学编 (高纲号 0595)

  Ⅰ、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要求

  《体育史》课程是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体育教育专业(独立本科段)的必修课。体育史学是研究体育的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是历史科学的一个分支,属社会科学的范畴。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在于使自学应考者在认识和探索体育的发展脉络及其演变规律的过程中,受到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教育,从而逐步树立科学的体育观。

  学习本课程的要求是:要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古今中外的体育现象作出尽可能客观的实事求是的评价;要重视历史资料的收集,全面地占有资料,才能客观地了解历史的本来面目和深刻地认识体育演变的规律;要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历史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以便记忆,不要死记硬背;要理论联系实际,学习致用,指导体育实践,指导当前的实际工作。

  Ⅱ、考试目标(考核知识点、考核要求)

  绪论(不作考试要求)

  第一章  原始社会时期的体育

  一、考核知识点

  (一)体育的起源

  (二)萌芽状态的体育

  二、考核要求

  (一)体育的起源

  1、识记:关于体育起源的种种学术观点。

  2、领会:体育的“根”和“源”在原始社会人类的劳动生活实践之中。

  (二)萌芽状态的体育

  1、识记:原始社会萌芽状态的体育孕育在以下四个方面:(1)原始教育;(2)原始军事训练活动;(3)原始娱乐活动;(4)原始医疗保健活动。

  2、领会:(1)萌芽状态体育的特点;(2)神话与传说是古代人民的口头文学,是人类社会童年时期的产物。它反映的内容,现在看来虽然有些离奇,但都和当时的社会现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研究和分析有关神话与传说,我们可以看到原始体育的某些端倪,有助我们进一步探讨萌芽状态体育的概貌。

  第二章  奴隶社会时期的体育

  一、考核知识点

  (一)学校教育中的体育项目与技术

  (二)军事训练的形式与内容

  (三)祭祀宴乐中的体育活动

  二、考核要求

  (一)学校教育中的体育项目与技术

  1、识记:(1)西周六艺教育中的射、御、乐是学校体育项目;(2)解释和理解“五射”、“五御”。

  2、领会:西周学校教育中的乐舞,属于体育教学内容。

  (二)军事训练的形式与内容

  1、识记:(1)贵族成员才有资格担任车兵;(2)“五戎”即:弓矢、殳、矛、戈、戟五种兵器;(3)田猎的四季名称:春蒐、夏苗、秋狝、冬狩。

  2、领会:(1)象舞;(2)先马走。

  (三)祭祀宴乐中的体育活动

  1、识记:(1)礼射的种类;(2)礼射的目的。

  2、领会:(1)乐舞的健身意义;(2)礼射是古代竞技体育活动。

  第三章  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的体育

  一、考核知识点

  (一)孔子私学中的体育教育

  (二)大发展的军事体育

  (三)娱乐体育的发展

  (四)养生实践与理论

  二、考核要求

  (一)孔子私学中的体育教育

  1、识记:(1)遵“礼”的体育思想;(2)扬“礼”的体育实践。

  2、领会:孔子体育教育的目标是使全体受教育者克已复礼。

  (二)大发展的军事体育

  1、识记:(1)步兵的训练项目;(2)水军的训练内容。

  2、领会:(1)拓关;(2)超距;(3)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

  (三)娱乐体育的发展

  1、识记:(1)蹴鞠、踏鞠;(2)竞渡;(3)秋千;(4)飞鸢。

  2、领会:(1)投壶从礼射演变而来的原因、过程。

  (四)养生实践与理论

  1、识记:(1)关于导引的最早记载;(2)导引;(3)《黄帝内经》提出的养生原则;(4)三种养生的主张。

  2、领会:(1)熊经鸟神;(2)精、气、神三位一体,缺一不可;(3)坐忘。

  第四章  封建社会前期的体育

  一、考核知识点

  (一)学校体育的变化及原因

  (二)角抵百戏的盛行及原因

  (三)汉代以蹴鞠比赛的方式练兵

  (四)导引的发展变化

  二、考核要求

  (一)学校体育的变化及原因

  1、识记:统治阶级教育思想演变过程。

  2、领会:封建社会时期学校教育的基本模式为重文轻武。

  (二)角抵百戏的盛行及原因

  1、识记:(1)角抵是秦始皇禁民习武的产物;(2)角抵戏大发展时期。

  2、领会:角抵、角抵戏、百戏之间的关系。

  (三)汉代以蹴鞠比赛的方式练兵

  1、识记:蹴鞠起源的传说和根据。

  2、领会:(1)建长立平,其列有常;(2)李尤写《鞠城铭》的目的;(3)《鞠城铭》的现实意义。

  (四)导引的发展变化

  1、识记:(1)《导引图》;(2)五禽戏。

  2、领会:(1)行气;(2)却谷服食;(3)《黄帝内经》。

  第五章  封建社会中期的体育

  一、考核知识点

  (一)唐代体育兴盛的原因

  (二)球类等活动的发展变化

  (三)武举制及其影响

  (四)葛洪的养生思想及方法

  二、考核要求

  (一)唐代体育兴盛的原因

  1、识记:大唐三百年,是中国古代体育最辉煌的时期。

  2、领会:唐代体育兴盛的主要原因。

  (二)球类等活动的发展变化

  1、识记:(1)击鞠;(2)马球图;(3)蹴鞠在唐代的发展变化;(4)相扑朋;(5)魏晋以来围棋的发展变化。

  2、领会:(1)唐代许多帝王都都喜爱击鞠的原因;(2)唐代蹴鞠多样的踢法。

  (三)武举制及影响

  1、识记:(1)武举制始立年代;(2)武举制产生的影响。

  (四)葛洪的养生思想及方法

  1、识记:葛洪的养生方法。

  2、领会:葛洪的养生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第六章  封建社会后期的体育

  一、考核知识点

  (一)武备对学校体育产生的影响

  (二)理学对学校体育产生的影响

  (三)颜元的全面教育思想

  (四)从武艺发展到武术

  (五)民间体育社团的产生

  (六)传统体育的变化

  (七)养生理论与养生术的发展

  二、考核要求

  (一)武备对学校体育产生的影响

  1、识记:封建社会后期,各代统治者都很重视武备,对学校体育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积极影响。

  (二)理学对学校体育产生的影响

  1、识记:理学对学校体育产生了消极影响。

  (三)颜元的全面教育思想

  1、识记:(1)颜元的教育实践;(2)颜元的教育培养目标。

  2、领会:颜元大声疾呼“今日正可言动……”。

  (四)从武艺发展到武术

  1、识记:(1)宋代教头与武艺发展;(2)宋代武学;(3)武术体系形成的重要标志;(4)武术的两大流派;少林派和武当派。

  2、领会:(1)教头;(2)贵由赤;(3)翘关

  (五)民间体育社团的产生

  1、识记:宋元时期出现了民间体育组织——“社”。

  2、领会:(1)锦标社;(2)英略社;(3)圆社、齐云社;(4)瓦舍。

  (六)传统体育的变化

  1、识记:(1)蹴鞠在宋以后,个人控球的白打更加流行,到了清代,演变为踢毽;(2)马球在清朝消亡的原因;(3)宋以后,摔跤从角抵戏中独立出来。

  2、领会:(1)捶丸;(2)捶丸与高尔夫球;(3)《角力记》。

  (七)养生理论与养生术的发展

  1、识记:(1)金、元、明、清时期出了许多养生专著;(2)北宋至清代创编了大量导引术。

  2、领会:(1)十二月坐功;(2)八段锦;(3)易筋经。

  第七章  鸦片战争至辛亥革命时期的体育

  一、考核知识点

  (一)西方近代体育传入中国

  (二)建立新的教育制度

  (三)早期体育团体和运动竞赛

  (四)清末的传统体育

  二、考核要求

  (一)西方近代体育传入中国

  1、识记:(1)1862年,洋务派开始编练新式军队;(2)19世纪末,清军大都以练洋操为主;(3)洋务运动中建立的新式学堂,一般都设体操科;(4)引进西方近代体育始于洋务运动;(5)维新派宣传西方近代体育思想;(6)革命派大力提倡近代体育;(7)教会学校体育的特点及影响;(8)基督教青年会与传播近代体育。

  2、领会:(1)西方近代体育传入中国的主要途径;(2)维新派的体育言论要点;(3)我国最早使用“体育”一词的人;(4)革命派的体育主张;(5)洋务派在引进西方近代体育中发挥的作用;(6)基督教青年会在中国传播西方近代体育中做的工作。

  (二)建立新的教育制度

  1、识记:(1)清政府1902年和1903年先后颁布了两个近代学制;(2)体操科是各级各类学校的必修科目;(3)体操科的教学内容以兵式体操为主;(4)1905年以后,培养体育师资的专门学校和专业大量出现。

  2、领会:钦定学堂章程颁布后示实施,奏定学堂章程在全国得到了普遍实施的史实与原因。

  (三)早期的体育团体和运动竞赛

  1、识记:(1)20世纪初,中国人办的西方近代体育团体陆续出现;(2)1910年,上海基督教育青年会在南京发起组织了“全国学校区分队第一次体育同盟会”。

  2、领会:“全国学校区分队第一次体育同盟会”在辛亥革命后被追认为“第一届全国运动会”的原因。

  (四)清末的传统体育

  1、识记:(1)鸦片战争后,传统武艺仍在军队在民间普遍运用;(2)清政府1901年废除武试;(3)清政府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

  2、领会:(1)传统武艺在反帝反封建斗争中起到了积极作用;(2)西方近代体育传入中国后,中国传统体育仍在民间广泛流行。

  第八章  中华民国时期的体育(上)

  一、考核知识点

  (一)先进人物的体育思想

  (二)学校体育的变化

  (三)体育专业教育的发展

  (四)初步形成的运动竞赛体制

  二、考核要求

  (一)先进人物的体育思想

  1、识记:(1)蔡元培的体育思想;(2)毛泽东的《体育之研究》;(3)恽代英的《学校体育之研究》。

  2、领会:(1)完全人格,首在体育;(2)有健全的身体,始有健全的精神;(3)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4)反对选手体育,提倡大众体育。

  (二)学校体育的变化

  1、识记:(1)双轨制体育;(2)1923年,体操科改为体育科;(3)自然体育思想。

  2、领会:(1)出现双轨制体育的原因;(2)体操拉改名为体育科的原因;(3)自然体育思想在中国产生的影响及代表人物。

  (四)体育专业教育的发展

  1、识记:(1)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16年增设体育科,是中国南方培养体育师资的主要机构;(2)北京高等师范学校1917年创设体育专修科,是中国北方培养体育师资的主要机构。

  2、领会:据不完全统计,从1927年1949年南高师以及先后更名为东南大学、中央大学的体育系,22年的毕业生仅241人,北高师以及更名为北师大的体育系,22年的毕业生仅272人。

  (四)初步形成的运动竞赛体制

  1、识记:(1)1914年在北京举办第二届全运会;(2)1924年在武昌召开第三届全运会;(3)第三届全运会是中国举办全运会之始;(4)中国参加十届远东运动会,以第二届成绩最好;(5)1924年成立的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标志着中国人收回了体育主权。

  2、领会:(1)从第三届全运会开始,全运会由中国人自己举办;(2)从第七届远东运动会开始,中国参加或举办远东运动会不再借用助外国人;(3)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全体成员都是中国人。

  第九章  中华民国时期的体育(下)

  一、考核知识点

  (一)建立体育管理机构

  (二)制订体育法规

  (三)重视学校体育

  (四)培养体育专业人才

  (五)运动竞赛体制的形成及发展

  (六)日伪统治区的奴化体育

  二、考核要求

  (一)建立体育管理机构

  1、识记:(1)1927年12月在大学院内设立体育指导委员会;(2)1932年成立的教育部体育委员会;(3)1933年,为了检查督促体育法规的实施,教育部设置了体育督学;(4)国民党、三青团、军队也相继建立了体育管理机构;(5)中央国术馆的宗旨;中央国术馆在南京举办过两届国术考试。

  2、领会:(1)1932年成立的教育部体育委员会是中国第一个全国性正式的体育行政机构;(2)中央图术馆的宗旨是:提倡中国武术,增进全民健康;(3)图术馆系统的形成,对中国武术作出的贡献。

  (二)制订体育法规

  1、识记:1929年4月16日正式公布《国民体育法》。

  2、领会:1932年8月通过了旨在贯彻《国民体育法》的《国民体育实施方案》,1941年又对《国民体育法》进行修订,并公布了《修正国民体育法》。

  (三)重视学校体育

  1、识记:(1)教育部于1940年3月公布了《各级学校体育实施方案》,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全面的学校体育实施方案》,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全面的学校体育实施方案,对近代学校体育产生了影响;(2)教育部于1936年出版发行了24册《体育教授细目》,这一套中小学体育教材是我国第一部较完整的中小学体育课本。

  2、领会:(1)《各级学校体育实施方案》对后世产生的影响;(2)24册《体育教授细目》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四)培养体育专业人才

  1、识记:(1)新设不少体育专业学校和大学体育系科;(2)保送学术兼优体育人员分赴国外留学体育;(3)举办训练班培养体育专业人才。

  2、领会:从清末至1949年,全国体育专业毕业人数仅一万人左右。

  (五)运动竞赛体制的形成及发展

  1、识记:(1)第四届全运会1930年在杭州举行,这是国民党政府举办全运会之始;(2)第五届全运会1933年10月10日在南京举行;(3)第六届全运会1935年10月10日在上海举行;(4)第七届全运会1948年5月在上海举行;(5)1927年召开的第八届远东运动会在上海举行,由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承办,全体职员都是中国人;(6)中国参加第9届和第10届远东运动会,也都是由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负责组团;(7)1922年王正延当选国际奥委会委员;(8)1931年国际奥委会承认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为中国奥委会;(9)中国派刘长春一名运动员参加第10届奥运会;(10)1936年8月,在德国柏林举行的第11届奥运会上,派出的69名运动员,仅一人达到及格赛标准,但国术表演获得意外好评;(11)1948年7月,在英国伦敦举办的第14届奥运会上,派出的33名运动员,全部在预赛中淘汰。

  2、领会:(1)第四届全运会原定1929年在广州举行,后因1930年要在杭州举行西湖博览会才改在杭州举办;(2)教育部1935年3月11日颁布《全国运动大会举行办法》,使运动会更趋规范;(3)远东运动会在马尼拉举行第10届后不得不宣告解散的原因;(4)第十届奥运会1932年在美国洛杉矶举办,事先教育部就宣布不派遣运动员参加;(5)教育部后来又同意由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出面募捐,组成代表团参加第十届奥运会的原因;(6)在第11届奥运会期间,国术表演获得了意外的好评。

  (六)日伪统治区的奴化体育

  1、识记:(1)伪满政权管理学校体育的最高机关是文教部教育局,管理社会体育的最高行政机构是民生部,执行业务的机构是大满洲帝国体育联盟;(2)在日伪统治区虽建立了体育机构,培养了一批体育师资,开展了学校和社会体育活动,举办了各种形式的运动竞赛,但都是由日本人操纵,为日本侵略政策服务。

  2、领会:(1)大满洲帝国体育联盟的总裁、理事长等官员均由日本人担任;(2)1938年,伪满州国体育课使用的教材全部照搬日本;(3)日伪统治区的体育系科,主持者大多数是日本人;(4)日本军队侵占中国各大城市后,日伪统治区便会为此举行庆祝性运动会。

  第十章  革命根据地与解放区的体育

  一、考核知识点

  (一)苏区体育

  (二)抗日根据地体育

  二、考核要求

  (一)苏区体育

  1、识记:(1)苏区的体育方针以及苏区体育的特征;(2)苏区学校的体育课或课外体育活动,特别注意把军事训练和体育活动结合起来。

  2、领会:1933年5月30日在瑞金举行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一次运动大会,这是苏区时期唯一的一次“全运会”,会后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赤色体育会。

  (二)抗日根据地体育

  1、识记:(1)陕甘宁边区体育的基本方针;(2)1942年成立延安新体育学会;(3)1941年,毛泽东题词“开展体育运动,提高人民体质”;(4)1942年9月1日在延安召开了“九一”运动会;(5)1942年9月9日朱德题词:“运动要经常”;(6)1941年春延安青年干校创办体育训练班,后并入新成立的延安大学体育系。

  2、领会:(1)开展体育运动,提高人民体质;(2)1942年延安“九一”运动会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国规模最大的一次运动会;(3)运动要经常;(4)八路军中体育运动开展最好的是120师。

  第十一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初创时期的体育

  一、考核知识点

  (一)体育方针的确定

  (二)体育管理体制的确定

  (三)学校体育管理体制的建立

  (四)群众体育的兴起

  (五)竞技运动的初步发展

  二、考核要求

  (一)体育方针的确定

  1、识记:(1)1949年9制定的《共同纲领》规定:“提倡国民体育”;(2)1952年6月10日,毛泽东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为新中国确立了体育方针。

  2、领会: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二)体育管理体制的确立

  1、识记:(1)1949年10月,原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改组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2)全国体育工作最早的由共青团中央负责;(3)1952年11月成立中央人民政府体育运动委员会,贺龙为主任;(4)1954年5月4日国家体委学习苏联,向全国公布《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的暂行条例和项目标准。

  2、领会:(1)成立国家体委;(2)第一套广播体操;(3)劳卫制。

  (三)学校体育管理体制的建立

  1、识记:(1)毛泽东先后两次写信给教育部长马叙伦,提出“健康第一、学习第二”的指示;(2)1952年教育部开始设置体育处;(3)1952年教育部和国家体委联合颁布《学校体育工作暂行规定》;(4)1952年教育部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计划》中规定:从小学一年级到大学二年级,均开设体育必修课,每周两学时;(5)1956年,高等教育部修订了第一个在全国统一使用的《高等学校普通体育课教学大纲》;(6)1952年,以南京中央大学体育系为主体的华东体育学院在上海成立。

  2、领会:学校教育应坚持“健康第一、学习第二”的原则。

  (三)群众体育的兴起

  1、识记:(1)1955年中华全国总工会设立体育部;(2)1955年在北京召开第一届全国工人体育运动大会;(3)新中国的农村体育方针;(4)新中国的农村体育工作由共青团组织负责;(5)1953年在广州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体育学校;(6)1952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北京举办首届体育运动会。

  2、领会:新中国的农村体育工作由共青团组织负责。

  (五)竞技运动的初步发展

  1、识记:(1)1950年苏联男子篮球队来华访问,这是新中国接待的第一个外国体育团队;(2)1949年中国学生篮球队出访布达佩斯,它是新中国第一支出国代表队;(3)1952年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声明: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是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唯一体育组织;(4)1954年国际奥委会第49届会议,确认了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作为中国奥委会的合法地位。

  2、领会:(1)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派出了40人组成的体育代表团,第一次参加了在赫尔辛基举行的第15届奥运会,到达时间是闭幕式的前一天;(2)从1958年起,我国中断了与国际奥委会的联系。

  第十二章  曲折发展时期的体育

  一、考核知识点

  (一)学校体育和群众体育的曲折发展

  (二)竞技运动的曲折发展

  (三)体育科研与宣传工作的起步

  二、考核要求

  (一)学校体育和群众体育的曲折发展

  1、识记:(1)党的教育方针;(2)体育在学校中不仅是一门课程,而且是学校教育中的三育之一;(3)体育大跃进对学校体育工作的冲击;(4)1961年两报开展了体育课的学术讨论;(5)1964年以“两课、两操、两活动”为中心的学校体育格局初步形成;(6)大跃进对群众体育的危害和影响。

  2、领会:(1)党的教育方针的提出对巩固学校体育地位的意义;(2)1957年的反右扩大化与1958年的大跃进。

  (二)竞技运动的曲折发展

  1、识记:(1)1959年,在三年经济困难时期的第一年举办了第一届全地对空支,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出席了这次运动大会;(2)1960年中国登山队从北坡登上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3)随着国民经济状况的好转,1965年举行了第二届全运会。

  2、领会:体育的发展应该受经济条件的制约,但第一届全运会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三)体育科研和宣传工作的起步

  1、识记:(1)1958年北京体育科学研究所成立;(2)1959年北京运动医学研究所成立;(3)1964年召开第一届全国体育科学报告会;(4)1950年创办《新体育》杂志;(5)1957年创办英文版《中国体育》杂志;(6)1958年创办《体育报》。

  2、领会:《新体育》和《体育报》产生的影响与作用。

  第十三章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体育

  一、考核知识点

  (一)“文革”中学校体育遭到破坏后的状况

  (二)“文革”中群众体育的畸形发展

  (三)“文革”中竞技运动遭到破坏后的状况

  二、考核要求

  (一)“文革”中学校体育遭到破坏后的状况

  1、识记:(1)1967年军训代替了体育课;(2)1969年体育课更名为军体课;(3)以劳动课替代体育课的现象比较普遍;(4)无法组织体育教学而“放羊”的现象相当普遍;(5)1973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对学校体育从无序走上有序起到了推动作用。

  2、领会:“文革”中把体育课更名为军体课,是极左思潮的产物。

  (二)“文革”中群众体育的畸形发展

  1、识记:(1)“文革”初期职工体育消失,1971年后出现转机,但以后又流于形式;(2)农村体育活动一度畸形“兴盛”。

  2、领会:“文革”中农村体育活动一度兴盛的原因。

  (三)“文革”中竞技运动遭到破坏后的状况

  1、识记:(1)1966~1971年初,我国体委系统处于全面瘫痪状态;(2)1971年我国竞技运动开始复苏;(3)1974~1976年,在极左思潮的控制下,我国竞技运动队伍反复遭到破坏,拉大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2、领会:(1)“5·12”命令;(2)乒乓外交。

  第十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体育

  一、考核知识点

  (一)体育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二)两个计划的制订与实施的目的意义

  (三)《体育法》与《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的重大意义

  (四)学校体育的新发展

  (五)群众体育的勃兴

  (六)竞技运动迅猛发展的表现

  (七)体育科研大发展

  二、考核要求

  (一)体育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1、识记:(1)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是政府承办体育转变为政府管理体育;(2)竞赛改革的主要内容是突出奥运项目,训练体制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形成竞争机制;(3)体育科研改革的重点是由注重学科发展向体育科研与训练紧密结合的转变;(4)竞技体系与教育体系结合,提高运动员的文化素养,提高运动员的社会适应能力;(5)健全和完善俱乐部。

  2、领会:政府承办体育转变为政府管理体育。

  (二)两个计划的制订与实施的目的意义

  1、识记:奥运战略计划和全民健身计划的制订与实施,将促进我国体育事业全面协调地发展。

  2、领会:80年代初期,国家体委开始拟订以青少年为重点的全民健身体育战略,十多年后发现过于侧重发展竞技运动,忽略了群众体育应有的重要地位,于是,1993年重新制订全民健身计划,1995年报国务院获得批准。

  (三)《体育法》颁布的意义

  1、识记:《体育法》的颁布填补了我国立法的一项空白,结束了我国体育事业无法可依的历史。

  2、领会:《体育法》终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6年后颁布。

  (四)学校体育的新发展

  1、识记:(1)1979年颁发《中小学体育工作暂行规定》;(2)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教育厅(局)成立体育卫生处,从组织上保证了学校体育工作的正常开展;(3)1990年颁布《学校体育工作条例》;(4)加强体育师资培训;(5)采取措施,促使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得到明显改善;(6)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相结合,提高中小学生达标率;(7)1979年颁布《高等学校体育工作暂行规定》,加强高校体育工作。

  2、领会:(1)升学加试体育,使学校体育的地位得到提高;(2)与发达国家同龄学生相比,我国青少年体制仍有一定的差距;(3)80年代中,一些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

  (五)群众体育的勃兴

  1、识记:(1)1982年全国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职工达2000多万,占职工总数20%以上;(2)1991年,全国有职工体育组织10.2万个,其中体育协会4.7万个,专职体育干部2.4万人;(3)1994年进行的民间测验,认为“健康第一”的人在95%以上;(4)1987年颁布《全国体育先进县的标准和评选办法》;(5)1994年成立中国农民体育协会;(6)1982年起,每隔四年举办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7)残疾人竞技运动发展很快。

  (六)竞技运动迅猛发展的表现

  1、识记:(1)竞赛成绩大幅度、大面积提高;(2)第五届全运会在上海举办;(3)第六届全运会在广州举办;(4)从1982年的第九届亚运会开始,中国一直保持金牌总数领先;(5)在23届奥运会上,中国实现了在奥运会上金牌“零”的突破,并在23、24、25届奥运会上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2、领会:(1)体育强国与竞技强国;(2)1979年我国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恢复后,台湾的奥委会,我们称它:中国台北奥委会,他们自称:中华台北奥委会。

  (七)体育科研的发展

  1、识记:(1)体育科研机构和队伍壮大;(2)科研领域不断扩大和深化;(3)科研成果累累。

  第十五章  外国古代体育

  一、考核知识点

  (一)古代印度的卫生保健

  (二)古代希腊的体育

  (三)古代罗马的体育

  (四)古代奥运会

  (五)中世纪欧洲体育

  二、考核要求

  (一)古代印度的卫生保健

  1、识记:古代印度是笃信宗教的国家,其宗教教义中的有关清洁卫生的规定,与体育保健产生了密切联系。

  2、领会:古代印度体育不发达的主要原因。

  (二)古希腊的体育

  1、识记:(1)斯巴达人为维护少数人对多数人的统治,实行全民皆兵,把人人培养成能征善战的勇士,虽不重视文化教育,但在36届奥运会上获得了近一半的优胜;(2)雅典教育把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结合起来,培养身心合谐发展的人。

  2、领会:斯巴达教育与雅典教育比较。

  (三)古代罗马体育

  1、识记:面对骄奢淫逸的生活,使青年人意志消沉、道德败坏、体质下降,诗人尢维纳利斯提出:“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全的身体”。

  2、领会:精神与身体的关系。

  (四)古代奥运会

  1、识记:(1)古代希腊各城邦人为共同信奉的众神之主——宙斯举行的传统竞技仪式,就是古代奥运会;(2)公元前776年在奥林匹举行了第一届古代奥运会;(3)古代奥运会最初比赛只举行一天,项目也只有短跑一项,以后项目逐渐增加,规模逐渐增大,会期也延长到五天;(4)古代奥运会历时1169年,举行了293届。

  2、领会:古代奥运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五)中世纪欧洲体育

  1、识记:(1)中世纪基督教垄断文化教育,摧残学生身心;(2)骑士七技。

  2、领会:中世纪是欧洲体育的黑暗时期。

  第十六章  外国近代体育

  一、考核知识点

  (一)近代体育思想的萌芽、发展和形成

  (二)近代学校体育的确立

  (三)近代体育的三大基石

  (四)近代奥林匹克运动

  二、考核要求

  (一)近代体育思想的萌芽、发展和形成

  1、识记:(1)文艺复兴运动提出了灵肉一致的新观念;(2)人文主义者高度赞扬“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3)意大利教育家维多里诺首次实施包括德智体美在内的全面教育(4)宗教改革运动发起者马丁·路德认为:“保持身体健壮是每一个基督徒的天职之一”;(5)英国教育家洛克首次把学校教育明确分为德智体三方面,提出了全面发展的思想,确立了体育在教育中的地位。

  2、领会:近代体育思想萌芽、发展、形成于欧洲的三大政治运动。

  (二)近代学校体育的确立

  1、识记:(1)近代体育首先从德国学校开始实施;(2)德国教育家巴泽多把体育列为正式课程;(3)19世纪前期,丹麦、瑞典、德国等先后把体操定为中小学必修课程。

  2、领会:欧洲学校教育与学校体育的关系。

  (三)近代体育三大基石

  1、识记:(1)德国体操;(2)瑞典体操;(3)英国户外运动。

  2、领会:近代体育三大基石形成的原因。

  (四)近代奥林匹克运动

  1、识记:(1)文艺复兴运动中对古希腊的研究,点燃了对古代奥运会的兴趣之火;(2)19世纪初开始,复兴奥运会的呼声越来越高;(3)顾拜旦1894年在巴黎召开了复兴奥运会、成立国际奥委会的国际体育会议;(4)1896年在希腊首都雅典举行了近代第一届奥运会。

  2、领会:复兴奥林匹克运动的历史意义与当时的现实意义。

  第十七章  外国现代体育(上)

  一、考核知识点

  (一)竞技运动向科学化、社会化发展的趋势

  (二)苏联体育的成功经验和意义

  (三)学校体育的改革

  (四)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

  二、考核要求

  (一)竞技运动向科学化、社会化发展的趋势

  1、识记:(1)19世纪末,德、瑞体操已显落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兵操迅速衰落,注重实用性、趣味性和科学性的各种现代体操纷纷问世;(2)竞技运动的教育功能和价值已被社会承认;(3)捷克运动员扎托皮克按照“超量恢复”原则,采用大运支负荷量训练法,取得了优异的长跑成绩。

  (二)苏联体育的成功经验和意义

  1、识记:(1)体育为战争服务;(2)把体育作为进行社会主义教育的有力武器;(3)创造并实施《劳卫制》;(4)苏联体育使人类体育权利平等的理想第一次成为现实;(5)苏联创造了权力高度集中的体育管理体制,为社会主义国家体育的发展,提出了可供借鉴的模式。

  (三)学校体育的改革

  1、识记:(1)奥地利教育家高尔霍费尔的自然体育特征;(2)美国学者托马斯·伍德和赫塞林顿提出的“新体育”学说。

  (四)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

  1、识记:(1)两次世界大战仅间隔20年,奥林匹克运动却朝着制度化、组织化、规范化方向大大前进了一步;(2)增加了冬季奥运会,增加了女子田径项目;(3)采用了先进的科学技术设施;(4)有了“更快、更高、更强”的格言等等。

  第十八章  外国现代体育(下)

  一、考核知识点

  (一)西方各国加强了对体育的重视

  (二)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体育

  (三)奥林匹克运动会竞赛先后出现的两大格局

  (四)主宰学校体育的两大思想

  二、考核要求

  (一)西方各国加强了对体育的重视

  1、识记:(1)在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两大阵营长期对峙的影响下,西方各国加强了对体育的重视;(2)美国推行青年体格健全计划,西方各国也陆续推行体能测试制度;(3)加拿大、日本、法国、美国、西班牙等国家,在六、七十年代先后颁布体育法。

  (二)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体育

  1、识记:50年代后期,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曾一度取消体委,把权力下放给群众体育团体,60年代中期又把权力陆续收回,旨在加强对体育的领导。

  2、领会:取消各级体委,把权力下放给群众团体。

  (三)奥林匹克运动先后出现的两大格局

  1、识记:(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奥运会上出现了苏联、美国、民主德国三强鼎立的局面;(2)随着苏联的解体,东欧各国政局剧变,昔日三强格局发生了变化。

  2、领会:两大格局的消极影响

  (四)主宰各国学校体育的两大思想

  1、识记:(1)自然体育思想始终对西方各国学校体育影响很大;(2)主智主义体育理论是在苏联凯洛夫教育理论影响下形成的一种学说,它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学校体育有很大影响;(3)1956年,苏联学者凯里舍夫在北京体育学院讲授“苏联体育教育理论”课程,对我国学校体育理论与实践产生深远的影响;(4)60年代末,苏联学者提出了终生体育的主张,1976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确认了终生体育的普遍价值。

  2、领会:自然体育思想、主智主义体育理论与当前学校体育改革。

  Ⅲ、有关说明和实施要求

  为了使本大纲的规定在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考试命题中得到贯彻和落实,兹对有关问题说明如下,并进而提出实施要求。

  一、关于考核目标的说明

  为使考核内容具体化和考试要求标准化,本大纲在列出考试内容的基础上,对各章规定了考核目标,使应考者能够进一步明确考试内容和要求,更有目的地系统学习教材,使社会助学者能够更全面地有针对性地分层次进行辅导;使考试命题能够更加明确命题范围,更准确地安排试题和知识能力层次的难易度。

  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领会两个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两个能力层次是递进等级关系,各能力层次的含义是:

  识记: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意义,并能正确认知和表述。

  领会: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地把握基本概念、历史背景、演变过程与规律,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思想水平,指导和改进实际工作。

  二、关于自学教材

  本课程使用的教材是:《体育史》(第二版),体育史教材编写组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三、自学方法指导

  1、在全面系统学习的基础上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历史背景、演变过程与规律及产生的影响。本课程内容涉及古今中外体育史的各个方面,知识、范围比较广泛,全书是一个整体,各章又有一定的独立性。应考者应首先全面系统地学习各章,深刻领会体育史的理论;其次,应当识记体育史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历史背景、演变过程与规律及其产生的影响,同时注意各章之间的联系,然后,在全面系统的基础上掌握重点,有目的地深入学习重点章节,但切忌在没有了解全貌的情况下孤立地去抓重点,模拟题目。

  2、要把学习体育史理论和应用体育史理论结合起来自学,自学应考者应该懂得,体育史这门课是一门知识性较强的课程,在学习中切忌死记硬背,而应当把课程内容与现实体育现象联系起来,进行对照比较,找出差距,以增强感性认识,更深刻地领会教材内容,将知识内化为自身的素质,以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思想水平。

  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应熟知考试大纲对课程所提出的总的要求和各章的知识点。

  2、应掌握各知识点要求达到的层次,并深刻理解各知识点的考核要求。

  3、对应考者进行辅导时,应以指定的教材为基础、以考试大纲为依据,不要随意增删内容,以免与考试大纲脱节。

  4、辅导时应对应者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提倡应考者“认真阅读教材,刻苦钻研教材,主动提出问题,依靠自己学懂”的学习方法。

  5、辅导时要注意基础、突出重点,要帮助应考者对课程内容建立一个整体的概念,对应考者提出的问题,应以启发引导为主。

  6、注意对应考者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自学能力的培养,要引导应考者逐步学会独立学习,在自学过程中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做出判断和解决问题。

  7、在使应考者了解试题难易与能力层次高低两者不完全是一回事,在各个能力层次中都存在着不同难度的试题。

  五、关于命题和考试的若干规定

  1、本大纲各章所提到的考核要求中,各条细目都是考试的内容,试题覆盖到章,适当突出重点章节,加大重点内容的覆盖密度。

  2、试卷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试题所占的比例大致是:“领会”40%:“识记”60%.

  3、试题难易程度要合理,可分为四档:易、较易、较难、难,这四档在各份试卷中所占的比例约为2:3:3:2.

  4、试题主要题型有:判断题、单项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及问答题等类型(见附录)。

  5、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试题份量以中等水平的应考者在规定时间内答完全部试题为度,评分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

  附录:题型举例

  一、判断题(对打“√”错打“×”)

  如:毛泽东认为:“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

  二、单项选择题(请把选择结果填入括弧内)

  如:据史书记载,我国原始医疗保健活动最早出现(     )执政时期。

  A、黄帝         B、尧        C、舜          D、禹

  三、名词解释

  如:击鞠

  四、简答题

  如:西方近代体育传入中国的主要途径有哪几条?

  五、问答题

  如:现代奥运会与古代奥运会相比,有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为什么会有这些异同?

江苏省教育考试院

自考交流群

扫码领取试题答案及解析

新人有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