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改变命运
24小时客服:4008135555/010-82335555
当前位置:首页> 教材大纲 > 江苏自学考试中小学教育科研教材大纲

江苏自学考试中小学教育科研教材大纲

2006年11月15日    来源:   字体:   打印
报名

  江苏教育学院编

  课程性质与基本要求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以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活动及其方法为研究对象,在中小学教师教育专业考试计划中被列为必修科目。设置本课程的目的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第一,了解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常识,掌握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理论等。

  第二,掌握教育科学研究的一些常用方法,主要有观察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实验法、行动研究法等。

  第三,树立科研意识,养成现代教师必备的科研能力。学会撰写课题研究方案、教育调查方案、教育实验方案等,初步学会撰写研究报告和研究论文。

  第四,能运用所学知识,会初步分析、鉴定、评价自己和他人的研究成果。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应达到的总体目标是:理解中小学教育科学的基本原理,掌握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常用方法以及问卷设计等基本技能,树立科研兴教意识,为学员能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开展教育科研奠定理论基础和能力基础。具体的学习要求如下:

  第一,认真读书,钻研教材,掌握各章节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第二,通过学习,纠正认识误区,不断增强教育科研意识,提高教育科研的兴趣,激发参与教育科研的热情。

  第三,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学以致用,学用结合,倡导行动研究,倡导带着问题学习,通过学习与研究促进学校改革与发展,促进自身的成长与提高。

  第四,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实践,在科研实践中不断提高教育科研理论和能力。

  三、课程的结构体系和考试范围

  全书共13章。该书是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教材,因此,作为给广大教师学习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用书,我们做了相应的调整。取消了3章内容,保留了10章的内容。考试范围也定为10章。计:第1章~第5章;第7章~第11章。第6章、第12章、第13章因涉及管理方面和统计方面的内容,是专门为校长撰写的,这三章本次就不作为考试内容。

  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  中小学教育科研概述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 了解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2 识记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对象、宏观研究、微观研究、中观研究、行动研究、校本研究等概念。

  3 理解中小学开展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任务。

  4 把握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科学定位、基本阶段。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要求

  第一节  教育科研是学校发展的理论支撑

  (一)中小学开展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

  1 开展教育科研有利于转变教育思想,确立新的教育观念。

  2 开展教育科研,有助于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科学育人、科学管理的水平。

  3 开展教育科研,有助于形成学校的学术文化,提高办学品位,形成学校特色。

  4 开展教育科研,有助于校本培训,能够提高广大校长和教师专业化水平,提升他们的教育科研素养。

  第二节  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科学定位

  (一)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科学定位

  1 中小学教育科研以应用研究为主,按研究的领域来划分:中小学教育科研可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

  2 中小学教育科研以微观研究为主,按研究的范围来划分:教育科研可分为宏观研究、中观研究、微观研究。

  3 中小学教育科研更多的是一种教学研究4 中小学教育科研以行动研究为主5 中小学教育科研是一种校本研究

  第三节  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方向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原则

  1 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观察、分析和解决中小学教育中的实际问题。

  2 坚持教育科研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向。

  3 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真理的科学精神。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1 重视教育理论的建构及其对教育实践的指导作用。

  2 面向中小学实际,从教育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客观性与全面性相结合的原则

  1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客观求实态度。

  2 全面地搜集材料,充分掌握研究问题的足够事实。

  3 搜集材料要实事求是,其内容必须真实可靠。

  4 运用各种科学方法进行研究,揭示教育的本质与规律。

  (四)继承与创造相结合的原则

  1 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对待历史上或前人的认识成果。

  2 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正确处理批判与继承、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3 要发挥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创造精神。

  第四节  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基本阶段

  (一)选定课题

  1 提出问题2 确定课题

  (二)查阅资料

  (三)制定计划

  (四)实际运作

  (五)表述成果

  (六)评估转化

  第二章  教育科研的实施过程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 了解搜集中小学教育科研资料的渠道和分析方法。

  2 识记描述性课题、因果性研究、迁移性研究课题、理论性研究、书目、文摘、索引、教育百科全书、年鉴、手册、计划性资料、基础性资料、过程性资料、专题性资料、效果性资料、总结性资料、数量资料、非数量资料、数量分类、质量分类、逻辑分析、数学分析等概念。

  3 理解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实施是中小学教育科研的主体阶段,理解选题是教育科研活动的起点,理解教育科研的理论假设和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的选择。

  4 掌握理论假设的表述方法和确定研究对象的方法,掌握整理、分析中小学教育科研资料的基本分类,掌握教育科研成果的表述,学会初步的评价与推广教育科研成果。

  二、课程内容和考试要求

  第一节  课题的选择与研究设计

  (一)选题的方法

  1 寻找来源2 选择类型3 准确表述4 严密论证

  (二)研究的构思与设计

  1 提出研究假设2 选择研究方法3 确定研究对象4 分析研究变量

  (三)形成研究计划

  1 课题研究计划的内容2 研究计划的格式

  第二节  教育科研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

  (一)教育科研资料的搜集渠道

  1 通过图书馆搜集资料2 通过个别交流、专家询问搜集资料3 通过参加学术会议搜集资料4 通过上网搜集资料

  (二)教育科研资料的分类

  1 教育科研资料研究过程的分类2 教育科研的数量资料和非数量资料的分类3 教育科研资料的质量分类和数量分类

  (三)教育科研资料的分析

  1 逻辑分析。

  2 数学分析3 定性与定量分析的综合

  第三节  教育科研成果的表述

  (一)教育科研成果表述的主要类型

  1 教育调查报告2 教育实验研究报告3 学术论文

  (二)教育科研成果表述的一般步骤

  1 提炼主题2 选择材料3 编拟提纲4 撰写初稿5 修改定稿

  (三)教育科研成果表述的基本要求

  1 严谨的科学态度2 严肃的求实精神3 严密的逻辑思维4 严格的语言规范

  第四节  我国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发展

  (一)人们对教育科研的认识发生了重大转变

  (二)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的数量愈来愈多

  (三)中小学教育研究的深度与广度进一步拓展

  (四)中小学教育研究成果不断涌现

  (五)中小学教育科研队伍不断壮大,研究组织结构相继建立。

  第三章  教育观察法及其应用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 了解教育观察法在科研活动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2 识记教育观察法、科学观察、日常观察、自然情境观察、实验室观察、直接观察、间接观察、参与性观察、非参与性观察、结构性观察、非结构性观察等概念。

  3 理解教育观察法的特点、类型、适用范围和优缺点。

  4 掌握教育观察法的设计计划和实施要求。

  5 学会设计教育观察计划,会使用教育观察法进行教育科学研究。

  二、课程内容和考试要求

  第一节  教育观察法概述

  (一)教育观察法的涵义

  1 观察法的内涵及意义2 科学观察和日常观察

  (二)观察研究的类型

  1 自然情境观察与实验室观察2 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3 参与性观察与非参与性观察4 结构式观察与非结构式观察

  (三)对观察研究法的评价

  1 观察研究的方法易于操作,适合于教育教学第一线的教师运用2 易于发现自然状态下的教育现象和规律3 “描述”而不“解释”教育现象4 需要研究者具备严谨科学的态度5 取样特殊,推广研究结论应该更加谨慎

  第二节  观察前的计划工作

  (一)做好观察前的计划工作

  1 课题选择与方法论证2 相关资料的准备3 观察对象的选择与确定4 确定观察重点5 编制观察表与记录表6 仪器设备的使用7 准备性观察对于制定观察计划的重要性

  第三节  进入观察情境与资料记录

  (一)身份与研究活动合法化

  (二)组织与协作

  (三)观察记录的常用类型

  1 实况详录2 日记描述3 轶事记录

  第四章  教育调查及其应用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 识记教育调查、问卷调查、访谈调查等概念。

  2 了解教育调查的特点、功能、类型、步骤。

  3 理解教育调查法的基本要求。

  4 掌握教育调查的基本方法和技术,以有效开展教育调查活动。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要求

  第一节  教育调查及其特点

  (一)教育调查的意义与特点

  1 教育调查是教育者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对原始材料的观察,有目的、有计划地搜集教育问题的资料,从而对教育现状作出科学的分析,并提出具体工作建议的一种研究方法。

  2 教育调查法的特点(1)时空因素的非限制性与间接性(2)调查内容的现实性与经验性(3)调查对象的非干预性与自然性(4)调查手段的多样性与先进性

  (二)教育调查的类型

  1 从调查对象分类(1)全面调查  (2)非全面调查(随机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

  2 从调查的目的分类(1)常模调查(2)区别调查  (3)相关调查(4)发展调查3 按调查的内容分类(1)学科性典型调查  (2)反馈性的普遍调查  (3)预测性的抽样调查4 按调查采用的方式方法分类(1)调查表法、问卷法和访谈法  (2)总结经验法

  (三)教育调查的功能与作用

  第二节  教育调查设计

  (一)教育调查设计的内容

  1 确定调查项目 2 设计调查问题 3 规定调查研究的对象及取样方法 4 确定搜集材料的方法,设计调查的工具 5 筹划教育调查的经费 6 确定教育调查的步骤、日程安排及组织分工。

  确定调查步骤有五个工作阶段:准备阶段;工作人员的培训阶段;调查工作的实施阶段;调查资料的整理阶段;调查报告的编写印制阶段。

  (二)教育调查的方法和技术

  1 问卷调查的设计(1)问卷调查的概念:是设计一组与研究目标有关的问题,通过调查对象的回答来收集人们对教育的意见、态度方面的资料。

  (2)问卷调查的特点:简便易行;省时省力;调查面广;信息量大;便于统计、结论客观。

  (3)问卷调查法的结构:问卷说明(引言)、注释、问卷本文。

  (4)问卷设计的形式:封闭式(结构型问卷)、开放式问卷(非结构型问卷)

  2 访谈提纲的设计(1)访谈概念:是以口头形式,根据被询问者的答复了解情况,收集资料的一种教育调查方法。

  (2)访谈的特点:简便易行。

  (3)访谈的步骤:做好访谈准备工作;制定访谈调查计划;选择相应访谈方法正式访谈;访谈调查材料整理;调查材料的结果分析;结论与建议。

  3 调查表的设计(1)调查表的特点:调查范围广泛、数据可靠、简便易行、方便统计。

  (2)调查表可分为单一表和一览表(3)调查表的结构包括总标题、填表说明、序号、表身、表尾、附录等。

  第三节  教育调查法的基本要求

  (一)教育调查法的基本要求

  l 按照调查目的与任务选择调查对象2 努力保证调查的可靠性和准确性3 对调查条件加以控制4 做到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第五章  教育实验法及其应用

  一、学习目的要求

  1 识记教育实验法、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等概念。

  2 了解教育实验的特点、程序及其设计的基本模式。

  3 理解教育实验的基本要求和主要内容。

  4 掌握并运用教育实验的基本知识和方法,以进行初步的教育实验。

  二、课程内容和考试要求

  第一节  教育实验法概述

  (一)教育实验法的概念

  教育实验法是通过主动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联系的一种科研方法。

  (二)教育实验法的特点

  1 主动变革性2控制性3因果性

  (三)教育实验中的三种变量

  1 自变量:自变量是实验者操纵假定的原因变量。

  2 因变量:是一种假定的结果变量也称为反应变量或输出变量。

  3 无关变量:不是某实验所需要研究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外的一切变量。

  (四)教育实验的程序

  1 实验的准备阶段:选择实验课题;提出实验假设;设计实验方案。

  2 实验的实施阶段3 实验结果的总结阶段

  第二节  教育实验设计的要求和主要内容

  (一)教育实验设计的基本要求

  1 问题适应性原则 2 变量控制原则 3 结果普遍性原则 4 效益原则

  (二)教育实验设计的主要内容

  1 自变量的操纵设计 2 因变量的观测设计 3 无关变量的控制设计 4 编组与处理程序编排 5 统计方法的选择

  第三节  基本的实验设计的模式

  (一)单组实验设计

  单组实验设计是对随机抽取的一组被试先后施行两种不同的实验处理,在有关因子保持恒定不变的情况下,对实验处理的效应进行观察比较。

  (二)等组实验设计

  等组实验设计是将被试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等值组,然后分别对各组施以不同的实验处理,并使一切无关因子对各组的影响效果相等。

  (三)时间序列设计

  时间序列设计是把接受实验处理的被试者作为自身的对照组,在实验前后定期对被试者的身心发展变化进行若干次等值的测试,通过观察处理施行前后的各次测验数据的统计量的变化,鉴定实验处理是否对被试产生影响。

  (四)简单随机化设计

  第七章  行动研究及其应用

  一、学习目的要求

  1 识记行动研究的概念。

  2 理解行动研究的特点、操作程序及要领、行动研究与实验研究的区别与联系。

  3 掌握与运用行动研究的基本知识和方法,以进行初步的行动研究。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要求

  第一节  行动研究法的概述

  (一)行动研究法的概念

  行动研究就是指社会情境(教育情境)的参与者为提高对所从事的社会或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为加深对实践活动及其依的背景的理解所进行的反思研究。

  (二)行动研究法的特点

  1 研究的主体—“社会情境的参与者”。

  2 研究的目的—“加深对实践活动及其依赖的背景的理解”。

  3 研究的理论基础——“反思”理性。

  (三)行动研究与实验研究比较

  第二节  行动研究的一般程序与操作要领

  (一)行动研究的一般操作程序

  行动研究操作程序一般包括计划、实施、观察、反思四个环节。

  (二)行动研究的操作要领

  第三节  行动研究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

  (一)提高中小学教师行动研究的水平

  提高中小学教师的行动研究水平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与进修,提高理性思维水平。

  2 克服“专业个人主义”,打破“自给自足”式的教学生涯的封闭状态,建立“教育研究自愿组合”,促进中小学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以及教师与学生、学生家庭、社区丰富多样的互动。

  3 灵活运用多种方法技术。

  第八章  个案研究及其应用

  一、学习目的要求

  1 识记个案研究概念。

  2 了解个案研究的适用范围、特点、实施程序。

  3 理解追踪法、追因法、临床法、产品分析法的含义及其实施过程。

  4 掌握与运用个案研究的基本知识和方法,以进行初步的个案研究。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要求

  第一节  个案研究及其特点

  (一)个案研究的含义

  个案研究就是对单一的、典型的研究对象进行深入而具体研究的方法。

  (二)个案研究的特点

  1 研究对象的个别性与典型性2 研究内容的深入性和全面性3 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和综合性

  (三)个案研究的适用范围

  1 个案研究适用于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的研究。

  2 个案研究适用于对那些不能预测、控制,或由于道德原因不能人为重复进行的事例的研究。

  3 个案研究是特别适合教师使用的一种方法。

  第二节  个案研究的具体方法

  (一)追踪法及其实施过程

  (二)追因法及其实施过程

  (三)临床法及其实施过程

  (四)产分析法及其实施过程

  (五)教育会诊法及其实施过程

  第三节  个案研究的实施程序

  (一)确定教育对象

  (二)收集研究资料

  第九章  中小学教育改革案例研究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 了解教育改革案例研究对当前教育改革的重大意义。

  2 识记案例、教育改革案例、教育改革案例研究概念。

  3 掌握教育改革案例研究的方法和程序,以进行初步的中小学教育改革案例研究。

  二、课程内容和考试要求

  第一节  中小学教育改革案例研究的意义

  (一)什么是教育改革案例

  (二)教育改革案例特征:

  1 鲜明的背景2 具体的行为3 完整的过程4 丰富的思想

  (三)什么是教育改革案例研究

  (四)中小学教育改革案例研究的意义

  1 教育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2 教育改革实践的理论整合与价值提升3 特色教育理论的建构与推介

  第二节  中小学教育改革案例研究的方法

  (一)教育改革案例研究的程序

  1 选定案例2 搜集资料3 描述案例4 分析案例5 撰写报告

  (二)教育改革案例研究的常用方法

  1 理论参照法2 实地考察法3 实践检验法

  第十章  经验总结及其运用

  一、学习目的要求

  1 识记教育经验总结法的概念。

  2 了解教育经验总结的性质、教育经验事实的积累、筛选和理性提炼。

  3 理解教育经验总结特点、意义、基本步骤、先进的教育经验的标准。

  4 掌握与运用教育经验总结法的基本知识和方法,以进行初步的教育经验总结。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要求

  第一节  教育经验总结及其特点

  (一)教育经验总结法的概念

  教育经验总结法是研究者在不受控制的自然状态下,依据一定的价值取向,按照科学研究的程序,对教育实践中获取经验事实加以分析、概括,揭示其内在联系和规律,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高度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二)教育经验总结法的性质

  1 教育经验总结是一种科学研究活动。

  2 教育经验总结是一种回溯研究。

  3 教育经验总结是一种追因研究。

  4 教育经验总结是以研究现状为目的的实证研究

  (三)教育经验总结的特点

  1 新颖性2 普遍性3 灵活性4 时间性强

  (四)教育经验总结的意义

  1 教育经验总结有利于丰富和发展教育科学理论。

  2 教育经验总结有利于提高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

  3 教育经验总结有利于提高教育科研普及化水平。

  第二节  教育经验总结的实施与操作

  (一)教育经验总结的基本步骤

  1 确定总结对象2 拟订总结计划3 经验总结资料的积累、筛选、提炼(1)教育经验事实的积累(2)教育经验事实的筛选(3)教育经验事实的提炼4 教育经验总结的论证5 撰写经验总结报告

  (二)开展教育经验总结的基本要求

  第三节  先进教育经验的特征与推广

  (一)先进教育经验的特征

  其主要标准在于:典型性;创新性;现实性;效益性;稳定性;适用性;发展性。

  (二)先进的教育经验的推广

  推广教育经验的形式:直接推广和间接推广

  第十一章  质的研究及其程序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 识记质的研究、定量研究、定性研究、参与观察法、访谈法、三角互证法的内涵或概念。

  2 理解质的研究的特点,理解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定性研究的联系和区别。

  3 认识质的研究的现实意义与指导意义。

  4 掌握质的研究的操作程序。

  二、课程内容和考试要求

  第一节  质的研究的内涵及其特点

  (一)质的研究的内涵

  (二)质的研究的特点

  1 情境性特征2 现象描述特征3 整体性、全局性特征4 主体性特征5 科学整合性特征

  第二节  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定性研究的联系和区别

  (一)质的研究与定量研究的联系和区别

  1 质的研究与定量研究的联系2 质的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区别

  (二)质的研究与定性研究的联系和区别

  1 质的研究与定性研究的联系2 质的研究与定性研究的区别

  第三节  质的研究的操作程序

  (一)确定研究的现象、研究的问题及研究的对象

  (二)在研究过程中提出理论假设

  (三)采用多种方法收集资料

  (四)整理和分析资料

  (五)撰写研究报告

江苏省教育考试院

自考交流群

扫码领取试题答案及解析

新人有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