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海存知己:分享根苦果甜的自考经历
去年7月20日,威海入夏以来气温更高的一天,35℃。一大早,身上的汗水就不停地往外冒。当查知自考本科更后一门课《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取得87分时,我感觉像在三伏天里喝了一杯雪水,舒服极了。
1997年4月,经过两年多的自学考试,我获得山师大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毕业证书。记得拿到证书的时候,我发誓说,今后再也不参加自考了,因为自考太难、太苦、太累。
斗转星移,一晃将近五年过去了。期间,我的生活像一只断了线的风筝,在空中漫无目标地乱飞。浑浑噩噩的日子乏善可陈,总觉得少点什么。不知怎么就想到自考,可一想以前那些炼狱般的日夜,不觉有些气馁。然而,却又不敢让自己的365个日子随意堆积。
2001年12月,经过一段时间的深思熟虑,我又走进那个熟悉的大门——威海市自学考试办公室。报名完毕,我的誓言也宣告失效。
再上自考路,我才知道这是一次更为严峻的考验。因为参加考试的时候我已是而立之年,错过学习的黄金年龄段。此外,工作的紧张,生活的琐碎,常常搞得心情支离破碎。拿起书本明显力不从心,眼里盯着书本,脑子里想的却是别的事;有时看着容易,可放下书本,脑子里一片空白。2002年4月、7月、10月我参加了6科次的考试,均告失利。遭受重创之后,我动摇了,年龄真的大了吗?真的迈不过这座火焰山吗?
既然选择了自考,就应该接受她的任何挑战,我要对我的选择负责。痛定思痛,我与考专科时的情形作了对比,并仔细分析了失利的原因:急功近利,报考科次不合理;顾此失彼,知识掌握得不扎实。稳定下情绪,静下心来,我重新制定学习计划。当年12月,我顺利通过《外国文学史》的考试。此后,我稳扎稳打,不打无准备之仗,考试自然顺利了很多。但还是留下一些惨痛的教训,《英语》(二)、《语言学概论》先后考了三次才过关。挫折没有击跨我,反倒坚定了我夺取考试胜利的决心。
看到我一天忙忙碌碌,有事无事总是拿着一本书,很多娱乐活动不参加,有同事便问我,你活的不累吗?我无言以对。能不累吗?多少个冥思苦想之日,多少个孤灯高悬之夜,别人在休闲、娱乐,我却像苦行僧一样,不停地学习、笔记、背诵、考试。看到别人生活得轻松,自己也犹豫过。可是每到考试的日子,看到成百上千的考生走向考场,我的心里就涌起一股莫名的激动,“学”不孤,必有邻,“试”海之内有兄弟,自考从来就不寂寞。当辛勤的汗水被一张张合格证书所证实时,所有的犹豫不翼而飞,心里的快乐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述的。
自考,考验的不仅是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更是对人的心性、意志、毅力的磨练。在潜移默化中,我不知不觉在进步和提高——知识结构更合理,精神视野更开阔,意志品性更坚定,有谁敢说这种苦累付出的不值得呢?自考的根是苦的,可她结出的果实一定是甜的!
学然后知不足。《庄子。秋水》中的河伯,不至大海是觉不出自己的渺小的。算起来,我前后参加自考一共有5个多年头,期间,每学一门课,都能深深感受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的道理。
继续学习吧!自考告诉我,这个世界上要学的东西太多,如果连自考都通过了,就没有再能难倒你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