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浏览器Flash设置异常,建议下载下述浏览器

下列软件均已通过安全验证,您可放心安装

温馨提示:

1、已下载360、搜狗、QQ等浏览器,在浏览器使用兼容模式下,建议切换到极速或者高速模式

2、若Flash被禁用或者未能正常播放,可以尝试启用浏览器设置中的Flash选项

  •   

  •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第一节 世界的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

      一、物质及其存在方式
      1.哲学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关于宇宙人生的总体性认识,为人类安身立命提供不可或缺的思想基础。
  •   【单选】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 )。
      A.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
      B.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C.科学的世界观
      D.无产阶级的世界观
  •   2.存在和思维的关系问题又称为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构成了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
      (1)存在和思维物质和意识谁为本原的问题,即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两种根本对立的哲学派别。
      (2)存在和思维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地反映存在、人能否认识或彻底认识世界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产生了可知论不可知论的理论分野。
  •   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基础。只有科学解决存在和思维的关系问题,才能正确认识世界的本质和把握世界发展的规律。
      (一)哲学的物质范畴
      物质范畴是一切唯物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石。
      1.从古至今,唯物主义对物质的理解,经历了从朴素科学、从片面比较全面的过程。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某一种几种物质作为本原来解释世界,在当时具有合理性和进步性。但是,把物质等同于具体的物质形态,又具有明显的局限性。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以近代科学为基础,把物质等同于物质的微观结构层次——原子,虽然使唯物主义对物质概念的理解建立在自然科学发现的基础上,却不能正确理解哲学的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之间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更无法将唯物主义贯彻到历史领域中,无法说明社会运动的物质性。
      (3)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总结了哲学和自然科学发展的成果,继承了以往唯物主义关于世界物质性的基本观点,同时批判了旧唯物主义对物质世界的直观、消极、机械的理解,强调要用辩证的观点把握世界,特别是要从实践出发去把握现实世界,从自然存在和社会存在的统一中把握世界的物质性
  •   2.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是一个高度抽象的哲学概念,是对世界上客观存在的各种事物共同本质的概括。
      (1)恩格斯指出,“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2)列宁进一步对物质概念作了全面科学的规定:“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这一定义表明,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类的意识而存在,并能为人类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这种客观实在性,是从自然存在和社会存在中抽象出的共同特性。
      3.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
      (1)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
      (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23版范景伟)-基础学习班-范景伟

在线咨询

评论

icon 暂时还没有人评论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