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浏览器Flash设置异常,建议下载下述浏览器

下列软件均已通过安全验证,您可放心安装

温馨提示:

1、已下载360、搜狗、QQ等浏览器,在浏览器使用兼容模式下,建议切换到极速或者高速模式

2、若Flash被禁用或者未能正常播放,可以尝试启用浏览器设置中的Flash选项

  • 第一节 王禹偁与宋初文风和诗风

      宋初文坛承接晚唐五代文风余绪,盛行骈丽声偶之辞,妍华而不免肤浅,未能自出新意。柳开、穆修等人倡导复古和坚持写作古文,他们的复古主张和实践,为后来宋代的古文运动开了头。
      柳开
      柳开(947—1000),大名(今河北大名县)人,字仲涂,著有《河东先生集》。原名肩愈,字绍先。意为要继承韩愈、柳宗元的事业。他在宋初自觉地以恢复韩、柳古文的传统为己任,反对五代浮艳之风,标举文统和道统,主张文道合一,有鼓吹复古、倡导质朴文风的筚路蓝缕之功
  •   宋初柳开的文学主张有( )。
      A.反对五代浮艳文风
      B.主张文道合一
      C.鼓吹复古
      D.倡导质朴文风
      E.讲究才学和功力
  •   穆修
      穆修(971一l032),字伯长,郓州(今山东东平)人。他是继柳开之后专力写作古文的作家,其文强调教化作用,力求结构章法的变化,多用散行单句,不务雕琢堆砌,不求华靡艳丽,在宋代古文的发展上具有一定的影响。
      宋初诗风概况
      宋初诗派林立,主要有所谓白体、昆体和晚唐体三派。白体学自居易,诗风平易晓畅。王禹偁早年与一般文人一样喜爱自居易的诗,但侧重于学白居易的闲适唱和诗;贬官商州以后,他创作了大量反映社会现实、关心民生疾苦的作品,学习白居易“惟歌生民病”的讽谕诗,更进而学习杜甫,所谓“本以乐天为后进,敢期子美是前身”。
  •   白体
      时代:北宋初期
      代表人物:李昉、徐铉、王禹偁
      风格:学习白居易,诗风平易晓畅
      王禹偁
      诗歌:早年学白居易,闲适唱和诗。贬官商州后,反映社会现实,关心民生。兼擅各体,不乏平淡清远的格调。
      文章:倡导古文古雅简淡。文集《小畜集》。
      追求平易自然的文风方面有开创之功,使中唐韩、柳切近现实的平易古文在宋初重现,成为欧阳修改革文风的先声。
  •   1.王禹偁:促进宋初诗风、文风的变革
      王禹偁归入宋初“白体”诗派:在西昆体流行之前,王禹偁早已成为名家。创作大量反映社会现实、民间疾苦的作品,学习白居易“惟歌生民病”的讽喻诗。效法白居易平易诗风,格调平淡清远。
      例如:《村行》——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2.王禹偁的散文与文论:
      致力倡导古文,古雅简淡。多有现实内容,鲜明思想倾向。继承韩愈“文从字顺”,表达恰当明白。在追求平易自然的文风方面有开创之功,成为欧阳修改革文风的先声。
      文论:在文以传道外,又要求文以明心,即可在传道之文里抒发自己的政见和心声,做到叙事言理和抒情结合。于“有言”外,提出“有文”。
  •   王禹偁诗歌的艺术风格是( )。
      A.华靡艳丽
      B.平易晓畅
      C.沉博绝丽
      D.清奇僻苦
  •   
    第二节 杨亿和西昆体、晚唐体

      杨亿与西昆体
      杨亿,字大年,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县)人,宋初著名文臣。宋真宗景德二年至大中祥符六年,他和王钦若等奉命编撰巨型典籍《册府元龟》,与在秘阁里参加编纂工作的同僚吟诗唱和,互相切磋诗律。作诗宗主李商隐,讲究辞采,风格典丽,以表现才学和功力,但亦不乏清峭感怆的讽谕之作。
      西昆体
      范围:(狭义)近体律诗,(广义)兼指四六文
      代表人物:杨亿、钱惟演、刘筠
      标志:《西昆酬唱集》的编撰结集
      特点:讲究修辞,大量用典,以学问为诗
      影响:西昆诗派对宋诗的发展影响很大,尤其是宋代的江西诗派
  •   西昆体之所以能够形成一个诗歌流派,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西昆酬唱集》的编撰结集。此集的作者有17人,共收诗250首,杨亿、钱惟演、刘筠三人的作品就有202首,最能代表西昆体风格的是杨、刘、钱等人的同题酬唱。以杨亿《无题》一首为例:
      巫阳归梦隔千峰,辟恶香销翠被空。
      桂魄渐亏愁晚月,蕉心不展怨春风。
      遥山黯黯眉长敛,一水盈盈语未通。
      谩托鹍弦传恨意,云鬟日夕似飞蓬。
      此诗拟李商隐《无题》诗,讲究声律文采,注意修辞用典,重格律和借代,颇具义山诗的“沉博绝丽”之风,扫除了五代衰飒弊习,开启了宋人诗歌的新气象,但也因过于雕琢而失去自然和韵味。
  •   杨亿写诗效仿李商隐,最大特点是精于用典,加之音节流传、辞采华丽,体现西昆体“取材博赡,练词精整”的特色。
      西昆诗派和昆体功夫:西昆体形成是个流派的标志——《西昆酬唱集》的编撰结集
      创作特色:学李商隐的近体律诗,讲究声律文采,修辞重用典。
      长处:文辞密丽,气象雅典,创造纯宋人诗歌
      短处:太雕琢、不自然,太堆砌、少意味
      简要概括昆体功夫的特点
      1.昆体功夫【名词解释】:讲究修辞对宋诗发展影响很大。注意修辞,重格律、借代,颇具李商隐的“沉博绝丽”之风。资书以为诗,大量用典。以学问为诗,是宋诗形成自身特色的第一步。
      2.昆体功夫是西昆体在艺术上的表现:
      一、以杨亿为代表的西昆体作家在艺术上讲究藻饰、多用故事。
      二、作诗注意修辞,重格律和借代,颇具李商隐的“沉博绝丽”之风。
      三、大量用典
  •   杨亿、钱惟演、刘筠等人的诗歌被称为( )。
      A.白体
      B.西昆体
      C.晚唐体
      D.半山体
  •   以杨亿为代表的西昆体的创作特色是( )
      A.讲究气骨
      B.讲究修辞
      C.讲求妙语
      D.讲求兴趣
  •   晚唐体
      时代:宋初诗歌流派。
      诗人代表:林逋。
      风格:模仿唐代贾岛、姚合诗风,以清逸隐幽为旨趣。
      林逋
      字君复,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早年游历于江、淮间。后归杭州结庐西湖孤山,隐居二十年,不仕不娶,植梅养鹤,时称“梅妻鹤子。”
      特点:以江湖散人之诗装点山林,用细碎小巧的笔法写清苦幽静的隐居生活。
  •   林逋以江湖散人之诗装点山林,用细碎小巧的笔法写清苦幽静的隐居生活。他虽然也模仿贾岛诗的字斟句酌,但诗中颇有其性情的孤淡清逸。如其《山梅小园》: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这是咏梅的名作,脍炙人口。写景精细,字句精练,但尤有完整的意境和活泼的情趣。
  •   
    第三节 晏殊的令词

      晏殊
      字同叔,官至宰相,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有“富贵词人”,与其第七子晏几道称为“大晏”和“小晏”。
      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有《珠玉词》。
      晏殊词的创作特色及其在词史上的地位
      晏殊在宋初词坛影响最大,是词从晚唐五代过渡到北宋的关键人物。
      创作特色:偏向清丽典雅,风流闲雅,温润秀洁,没有很强烈的感情,也没有华美的词彩,比较平淡。以明净雅致的语言、深刻而纤细的内心体验、曲折精巧的构思,表现了情感的经历和对人生的思考。
      题材内容:一般写日常生活中的闲情逸致,有时抒发淡淡的哀愁,有时写自己的人生体验。
  •   晏殊《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悼惜残春,感伤年华的飞逝,又暗寓怀人之意。词之上片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重在思昔;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重在伤今。全词语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其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两句历来为人称道。
  •   章节小结
      1.古文运动的先驱柳开、穆修的创作风格
      2.王禹偁的诗文创作及其对宋初文风变革的贡献
      3.白体诗歌的风格
      4.西昆体诗歌的一般特色
      5.林逋诗歌的特点
      6.晏殊词的创作特色及其在词史上的地位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2011版李沛东)-基础学习班-李沛东

在线咨询

评论

icon 暂时还没有人评论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