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购买力平价理论的主要内容、局限性及其弥补措施
试述购买力平价理论的主要内容、局限性及其弥补措施。
[答案]
(一)主要内容:
(1)所谓购买力平价论,是指两种货币之间的汇率决定于它们单位货币购买力之间的比例。两个国家之间由单位货币的购买力决定的汇率,就是它们之间物价总指数之间的比率。
(2)这一理论的基本假定是,在一个统一的商品市场上,同一种商品应该有相同的价格,这就是所谓“一市一价的规律”。即在一个统一的市场上,如果不考虑运费因素,通过市场上的完全竞争,同一商品的价格会趋于相等。
(二)购买力评价的一些局限:
(1)购买力平价是根据一国物价水平在较长一段时间内的变动来确定汇率的变动,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物价水平的变动就很难作为汇率变动的参照系了。
(2)购买力评价是根据各国物价指数计算出的,由于各国在计算物价指数时选取的代表性商品不同,各种商品对物价指数的影响程度或权数不同,所以计算出的购买力平价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对应商品的购买力”之比,而是反映一国货币的综合购买能力,因而在使用上应特别注意。
(3)购买力平价论假定国际间的商品流动是完全自由的,因此国际市场才得以统一,进而才能有反映一国货币购买力的汇率。然而,各国之间的市场远未自由到这样一个程度,以致我们可以将一市一价作为我们分析的基础。现实中,这样汇率可能只有理论意义。
(三)弥补措施:
(1)为了弥补上述不足,在国际经济分析中,人们引入“实际汇率”的概念。所谓实际汇率,是指用两国的综合物价计算出的兑换率。
(2),实际汇率是反映外国货币购买本国商品的能力,或本国商品购买外国商品能力的汇率。根据实际汇率,美元远未像其名义上显示的那样值钱,这种名义汇率高于实际汇率的情况,被称为货币的实际贬值,相反则为货币的实际升值。因为实际汇率是反映一国货币购买一组主要商品的能力与另一国家货币购买一组主要商品的能力,因此我们只要知道两国各自选定商品的物价,就可以计算出实际汇率。不像购买力平价那样,有特别严格的商品选择的要求。
编辑推荐:
- 热门课程
- 报名咨询